【摘" "要】表現性評價關注學生在探索和實踐過程中的真實表現和思維活動,以表現性評價統(tǒng)領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能夠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yǎng)。實踐過程中,應堅持素養(yǎng)清晰化、任務結構化、活動組織化、思維可視化和評價全程化的原則。具體包括“重整單元學習主題框架;確定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單元學習目標;設計表現性任務和子任務;開發(fā)和使用評價量規(guī);基于‘教—學—評’一致性實施教學”等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表現性評價;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評價是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读x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構建素養(yǎng)導向的綜合評價體系。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發(fā)揮評價的診斷、激勵和促進功能。[1]然而,目前的小學科學教學評價存在以下困境:評價內容過于零散,沒有形成體系;評價形式單一,以終結性評價為主。這不利于發(fā)揮評價的診斷、激勵和促進功能,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表現性評價作為一種以素養(yǎng)為導向的評價模型,指的是在接近真實的情境中,運用評分規(guī)則對學生完成復雜任務的過程表現與形成的結果作出判斷。[2]評價的過程即學生學習的過程。將表現性評價融入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中,對單元學習目標、任務、活動和評價作一體化的設計,能使整個單元的教學有體系、有邏輯、有關聯,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素養(yǎng)的發(fā)展和能力的提升。
一、表現性評價統(tǒng)領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的模型建構
表現性評價包含學習目標、表現性任務和評價量規(guī)三大核心要素。[3]教師可基于逆向設計理念,在決定教什么、怎么教之前,先以《課程標準》、學業(yè)質量標準、實際學情來確定學習目標和評價標準。再根據學習目標設計表現性任務,嵌入評價方案與評價量規(guī)。隨后選擇和整合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根據評價方案、評價量規(guī)展開學習。最后驗收學習成果。
為使表現性評價統(tǒng)領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的內容更豐富,還應堅持“五化”原則:一是素養(yǎng)清晰化,可通過分享成果標準來實現;二是任務結構化,指的是圍繞大單元主題和成果標準,通過對相關內容進行歸納和整理,使所設計的表現性任務條理清晰;三是活動組織化,注重“做中學、用中學和創(chuàng)中學”,使學習活動有組織地展開;四是思維可視化,以教學促進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五是評價全程化,使評價貫穿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的始終。
二、表現性評價統(tǒng)領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的實施路徑
教師基于模型建構,以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上冊“運動和力”單元為例,重整單元內容,以表現性評價任務為主要線索開展教學。
(一)重整單元學習主題框架
大單元教學要有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還要指向學科核心概念和跨學科概念?!斑\動和力”單元主要聚焦四種不同的力,即重力、反沖力、彈力、摩擦力。學生先了解運動著的物體具有能量,而后學習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最后設計制作一輛小車,親歷工程設計、制作過程,完成指定任務。四年級學生對小車十分感興趣,且本單元的內容與科技節(jié)活動相匹配。因此,教師將本單元的學習主題確定為“我是車輛工程師”,單元教學設計如表1所示。
(二)確定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單元學習目標
針對“我是車輛工程師”這一單元學習主題,教師以《課程標準》中的學段目標、學業(yè)質量標準為依據,結合學情,確定單元學習目標(如表2)。學習目標須體現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tài)度責任的培養(yǎng),指向核心素養(yǎng)。
(三)設計表現性任務和子任務
表現性任務的設計對于表現性評價的落實具有重要作用。教師可按以下三個步驟設計表現性任務。一是任務學情分析。一方面,四年級學生對小車并不陌生,但要求他們親自設計制作一輛能行駛且能完成指定任務的小車,具有較大的難度。另一方面,這也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和學習欲望,因為任務難度剛好處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內。二是設置問題情境。真實的情境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學校舉辦科技節(jié)的真實情境中,學生的參與熱情高漲,探索欲望強烈。三是撰寫任務指導語:“同學們,學校馬上要舉辦科技節(jié)了!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以‘我是車輛工程師’為學習主題,設計制作一輛小車。表現優(yōu)異的小組將有機會參加學??萍脊?jié)項目選拔?!本唧w要求如下。
“我是車輛工程師”具體要求
請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材料設計制作一輛小車,完成指定任務。
具體要求:
(1)不能使用完整車輛模型,可以選用其中的一些零件進行組裝。
(2)車身長度不超過25厘米。
(3)車身重力不超過4牛頓。
(4)分為有小馬達和無小馬達兩類。
①沒有使用小馬達的小車,要求在5秒內把兩塊橡皮運輸到1米之外。
②使用小馬達的小車,要求在5秒內把兩塊橡皮運輸到指定區(qū)域。
其他說明:如果車身長度、重力超出范圍,就取消比賽成績;參數相同時,用時短者勝出。
教師根據表現性評價任務和設計制作小車的工程思維流程,結合具體教材內容,確定各個子任務,具體如表3所示。
(四)開發(fā)和使用評價量規(guī)
針對不同的表現性任務,須選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方法。表現性評價中,常用的評價量表一般分為三種:核查表、等級量表、評價量規(guī)。教師要根據不同任務的特點,確定不同的評價量表。
1.運用核查表,檢驗作品規(guī)格
使用核查表評價時只對某項特征或行為做“有”“無”“是”“否”的判斷,通常用打“√”或“×”記錄,簡單高效。小車基本資料核查表如表4所示。
2.用好等級量表,檢視態(tài)度責任
對學生某項任務的完成情況或某個方面的掌握程度作出評價時,可以運用等級量表(如表5),將態(tài)度責任細分為探究熱情、追求創(chuàng)新、合作分享三個方面,根據具體表現標注相應等級,并采用自評和他評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
3.借助評價量規(guī),審視素養(yǎng)狀況
評價量規(guī)是指在等級量表的基礎上,對各等級的表現或特征進行詳細的描述,使表現性評價中不同等級的標準變得更清晰、具體??梢詤⒖糞OLO分類理論,針對兒童的不同表現水平,將兒童的認知發(fā)展分為五個水平。[4]結合小學科學表現性評價的具體特點,本文用四級表現水平描述各類評價指標,并根據SOLO分類理論制定每個課時的評價量規(guī)。以《彈簧測力計》一課為例,評價量規(guī)如表6所示。
每個課時都有對應的評價量表,不同課時的評價重點也有所不同。評價量表的制定可采用原創(chuàng)、借用、改編等方式。教師可以一次性開發(fā)所有的量表,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參與評價量表的制定和修改。
(五)基于“教—學—評”一致性實施教學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表現性評價量規(guī)貫穿整個單元,以表現性任務為線索。比如,在發(fā)布“我是車輛工程師”的任務后,教師把設計過程的評價量規(guī)(如表7)和學習單同時向學生公布,讓學生根據評價要求進行設計和制作。
學生小組合作,完成設計圖(如圖1)。在展示設計圖環(huán)節(jié),學生闡述小組的設計方案,其他學生進行提問。在同學的提示下,學生完善了自己的設計圖,并再次請同學進行評價,真正發(fā)揮了表現性評價的診斷、導向和激勵作用。
在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中,教師應嘗試用真實且復雜的表現性任務串聯教學過程,用表現性評價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在評價量表的提示下提前了解任務內容、學習目標、評價標準,而后規(guī)劃、調整自己的學習過程。在實施表現性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還應關注以下幾點:不僅要評價學生的最終學習結果,還要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應嘗試讓學生參與評價量表的制定,讓家長成為評價者;表現性評價量表雖然有明顯的優(yōu)勢,但也有一定局限性,需要與其他評價方式結合使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3.
[2]周文葉.中小學表現性評價的理論與技術[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53.
[3]王思錦,劉佳.小學科學表現性評價的實踐探索[J].中小學教材教學,2023(1):72-77.
[4]彼格斯,科利斯.學習質量評價:SOLO分類理論:可觀察的學習成果結構[M].高凌飚,張洪巖,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