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xiàn)培根鑄魂育新人的主陣地,激活并傳承紅色基因,有著深遠的意義。本文以上饒市五所高校為研究對象,對高校傳承紅色基因的現(xiàn)狀進行問卷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客觀深入地分析,結果表明,五所高校在傳承紅色基因方面已經(jīng)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在傳承紅色基因重視程度、融入地域性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途徑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最后歸納總結出新時代高校傳承紅色基因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新時代;高等教育;紅色基因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高校應始終堅持黨的領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明確認識教育的根本問題,深刻把握紅色基因科學內涵,用好紅色資源,傳播紅色文化,培養(yǎng)勇于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一、新時代高校傳承紅色基因的必要性
“紅色基因是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群眾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的先進思想因子的總和,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革命道德、思想路線以及先進本質的集中體現(xiàn)”。
首先,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高校成為傳承紅色基因的主要通道是必然的。高校教育圍繞“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與紅色基因蘊含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實質具有內在一致性。
其次,將紅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工作,推動地方高校整合地方紅色文化資源,促進紅色基因傳承與創(chuàng)新,可以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時代化、大眾化。
再次,新時代高校傳承紅色基因有利于啟發(fā)當代大學生深悟紅色基因內涵,促進新時代高校準確把握引領主流價值,占據(jù)話語高地,形成傳承紅色基因長效機制,在傳播校園文化的過程中營造良好文化生態(tài),播撒紅色教育文化火種。
二、新時代高校傳承紅色基因的現(xiàn)狀分析
為了充分發(fā)揮上饒市五所高校的區(qū)位資源優(yōu)勢,深入開展紅色基因代代傳工作,通過問卷調查、實地探訪等形式探究高校傳承紅色基因的現(xiàn)狀,以江西省上饒市五所高校的教師和學生為研究對象,分別是上饒師范學院、江西醫(yī)學高等??茖W校、上饒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上饒職業(yè)技術學院、婺源茶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一)問卷調查基本情況
以隨機抽樣的方式,對上饒市五所高校的1050名在校大學生和105名教師分別發(fā)放教師版和學生版問卷,成功回收學生版問卷1040份、教師版問卷101份,問卷有效率分別為99.05%、96.19%。
教師版:
一是性別情況(見圖1),男女分別占比26.73%和73.27%;二是教齡分布情況(見圖2),教齡0-3年占比37.62%,4-10年占比31.68%,11-20年占比18.81%,21年以上占比11.88%;三是職稱分布情況(見圖3):參與調查對象以講師和助教(含實習期)為主,分別占比36.63%和49.5%,副教授占比為13.86%;四是崗位分布情況(見圖4),專職教師占比63.37%,專職輔導員和行政人員占比相當,分別為18.81%和16.83%,實習指導教師占比0.99%;五是政治面貌情況(見圖5),中共黨員占比56.44%,共青團員占比12.87%,群眾占比24.75%,其他占比5.94%。
學生版:
此次問卷調查中,一是性別情況(見圖6),男女分別占比89.81%和10.19%;二是年級分布情況(見圖7),以大一和大二學生為主,分別占比44.71%和40.77%,大三學生(中招四年級)占比10.1%,大四(中招五年級)學生占比0.48%,中招一至三年級占比3.94%;三是政治面貌情況(見圖8),以共青團員為主,占比77.5%,中共黨員占比0.77%,群眾占比21.15%,其他占比0.58%。
(二)新時代高校傳承紅色基因的基本情況
問卷調查了高校師生對于紅色基因傳承意義的認知,結果顯示,師生普遍認為傳承紅色基因的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兩個方面,均達到了參與問卷人數(shù)的90%以上,其中大部分師生同時選擇了民族精神教育和人生價值觀教育。由此可見,新時代高校傳承紅色基因的意義得到了高校師生的高度認可,紅色基因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調查中得知上饒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在深化高校傳承紅色基因的價值方面表現(xiàn)突出,將紅色基因融入每年的三下鄉(xiāng)暑期實踐活動中,帶領學生參觀紅色舊址、革命烈士紀念館等,深入挖掘地域性紅色基因和革命傳統(tǒng),追尋紅色記憶。創(chuàng)辦了“可愛的中國”工作室,推送相關視頻和推文,擴大紅色基因的傳播力與影響力。此外,還創(chuàng)建了志敏班級,樹立傳承紅色基因的典型,鼓勵學生從“方志敏精神”中汲取力量,賡續(xù)紅色血脈,堅定不移地為鄉(xiāng)村教育振興事業(yè)努力奮斗。
(三)新時代高校傳承紅色基因的主要問題
1.校園紅色文化氛圍不夠濃厚
針對高校在傳承紅色基因的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近一半的高校教師和大學生一致認為形式單一、課堂為主和校園紅色文化氛圍不濃厚是最主要的問題。從教師角度來看,其中41.58%和39.6%分別認為經(jīng)費投入嚴重不足、缺乏專業(yè)指導和長期制度建設也是影響紅色基因傳承有效性的重要因素。然而,理論較多、內容枯燥則是當代大學生遇到的現(xiàn)實困難,占比41.73%,需要各方合力,經(jīng)過時間積淀和潛移默化轉變固有的思維模式,消除畏難情緒。此外,少部分教師和學生認為組織者、培養(yǎng)者素質有待提高,分別占7.92%和9.42%;重視程度不高,缺乏長期推進方案占8.91%和12.21%;大學生對待紅色基因情感態(tài)度淡薄分別占22.77%和17.79%;其他占3.96%和16.15%。
2.地域性紅色基因傳承實效性欠佳
根據(jù)問卷調查結果,51.49%的教師和55.19%的學生認為所在高校充分融入了地域性紅色資源,認為未充分融入的分別占比42.57%和39.23%,認為沒有融入的分別占比1.98%和4.13%,還有3.96%的教師和1.44%的學生表示不清楚地域性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教育情況。接近一半高校師生認為所在的高校教育未有效融入地域性紅色資源,反映出地域性紅色基因傳承實效性欠佳。紅色資源是紅色基因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和載體,具有豐富性、多樣性、滲透性、直觀性、體驗性,它是傳承紅色基因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部分高校沒有致力于建設長期合作的紅色文化基地,沒有讓地域性紅色資源活起來,彰顯出應有的生命力。
3.高校傳承紅色基因的實際情況與師生期望存在差距
大多數(shù)高校師生認為親身體驗和借助大眾傳媒等媒介傳承是傳承紅色基因的有效方式,其次是系統(tǒng)教育、政府支持與引導以及其他方式。然而,目前高校傳承紅色基因仍以課堂講授和開展各類競賽活動為主,由于專項資金和人身安全問題,無法提供大量且頻繁的親身體驗機會。新媒體網(wǎng)絡宣傳平臺已基本搭建,但是部分高校缺乏專業(yè)設備和專業(yè)人員指導培訓,合作共建資源有限,沒有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傳播影響力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三、新時代高校傳承紅色基因的路徑選擇
(一)高校統(tǒng)籌頂層設計
涵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tǒng)籌頂層設計,強化高校主體責任,加強自身建設,構建黨委領導、部門協(xié)調配合、教師廣泛參與的紅色基因育人工作機制。堅持黨性原則、以生為本原則、守正創(chuàng)新原則、傳承時代性原則和傳播方式實效性原則,建立健全評價反饋、情感互動交流、政策制度激勵等傳承機制。高校要充分發(fā)揮新時代紅色基因育人功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紅色基因有機融合,無形地推動紅色基因根植于心。同時,加強隊伍管理,建設播撒紅色基因火種的師生黨員隊伍。
(二)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打造新時代教師骨干隊伍,通過組織教師們參與紅色文化沙龍活動、參與紅色主題研討會等方式發(fā)掘紅色基因所蘊含的時代價值,深化教師對紅色基因內涵的認知,進而以身示范。高校須采取有效舉措促使教師不斷充實紅色文化理論知識的學習,提升自身人文素養(yǎng),在課堂上生動講述紅色文化歷史,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提升學生的認同感。高校傳承紅色基因僅靠思政課遠不夠,還需要深挖各類學科中蘊含的思政元素,調動各學科教師參與課程思政建設的積極性,結合學生實際需求和學科特性,在教學過程中無形無聲傳播紅色教育,從而實現(xiàn)思政課程真正轉變?yōu)檎n程思政。
(三)發(fā)揮地域紅色資源優(yōu)勢
發(fā)揮地域紅色資源的優(yōu)勢,以地方高校為例挖掘利用地方紅色資源,開展紅色教育,如建立長期合作的教育教學實踐基地,定期組織學生交流學習,增強學生的體驗感,提升傳承基因的趣味性。高校應組建一批政治強、業(yè)務精、作風正的專業(yè)化人才隊伍,聯(lián)合當?shù)卣餐瑢Φ胤郊t色資源進行合理有效保護,并且結合時代需要開發(fā)新的紅色資源,促進當?shù)丶t色旅游業(yè)發(fā)展。高校要依托當?shù)丶t色資源優(yōu)勢,以特色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通過誦讀、扶貧送溫暖、征文等形式進行紅色實踐活動,接受紅色文化、革命精神的洗禮,形成具有鮮明區(qū)域特色風格的文化教育形式。
(四)營造紅色文化校園氛圍
營造校園紅色文化生態(tài)氛圍,高校要將紅色文化有機融入物質文化建設中,加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如紅色教育宣傳欄;發(fā)揮校園宣傳陣地作用,利用重要紀念日或關鍵時間節(jié)點宣傳紅色文化。把紅色文化貫穿到校園氛圍中,通過創(chuàng)建論壇、邀請名家專題演講等形式將紅色文化更好地滲透。
(五)堅守話語主陣地
從全媒戰(zhàn)略入手,守住話語主陣地。一方面,高校要充分發(fā)揮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融合傳播優(yōu)勢,加強多種符號要素的立體運用,提高大眾參與力、吸引力,從而表達紅色基因的多元意義。另一方面,提升教育工作者綜合素養(yǎng),把握學生網(wǎng)絡思想動態(tài)。
參考文獻
[1]王磊強.習近平同志關于傳承紅色基因重要論述的理論意蘊、理論品格及實踐路徑[J].毛澤東思想研究,2023,40(06):8-14.
[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65頁。
[3]王世娟,董小龍.新時代高校紅色基因傳承路徑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21,(20):25-27.
[4]張深溪.新時代傳承紅色基因的時代價值和路徑研究[J].學習論壇,2020,(10):69-74.
[5]張海峰,等.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9:147.
本文得到以下項目支持: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22年度項目“新時代高校傳承紅色基因路徑研究—以上饒市五所高校為例”研究成果(MKS22102)。
(作者:程偉明,上饒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黨委副書記;盛玉城,上饒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團委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