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璜英
摘 要:小學語文在具備人文性的同時也具有工具性,在教學時不能夠只關注到語文教育中的人文性,也要發(fā)揮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谡Z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對于學生的發(fā)展也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而教師在教學中要采取積極的策略,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發(fā)揮平臺,逐步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作了簡要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一、引言
小學階段是兒童語言學習關鍵期的最后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規(guī)范的語言交際訓練能夠讓學生獲得長足的提升,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中,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當前,優(yōu)秀的口語交際實踐課堂仍然比較少,這需要教師們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從學生的學習需要出發(fā),用科學的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促進學生的積極發(fā)展。
二、口語交際能力概述
口語交際是一種行為,也是一種能力。現(xiàn)代社會需要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較強的口語交際能力。提升口語交際能力是自我的需要,同時也是社會大環(huán)境的需求。美國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在《論交際能力》一文中認為交際能力不僅包括對一種語言形式的理解和把握,還包括何時何地以什么方式對誰恰當運用語言形式進行交際的知識體系的理解和把握,是一個人語言手段和非語言手段達到某一特定交際目的的能力。用他的話講即“什么時候,什么場合,講什么話,以及對誰講與怎樣講”。威多森在海姆斯的理論的基礎上認為,口語交際能力,實際上是掌握了一大批部分裝配好的結構(半)成品、公式性套語和規(guī)則,并能根據(jù)不同語境進行必要的調(diào)整的能力。簡單地說,口語交際能力是一個人運用口頭語言及非語言(如身勢、面部表情等)手段來達到某種交際目的的能力。作為交際能力的一個下位概念,它體現(xiàn)了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用知識、認知能力及情感態(tài)度的融合??谡Z交際能力與一般意義上的聽說能力是不同的,它是一種人與人交往過程中所具有靈活、機智的應變能力和待人處事能力。根據(jù)定性和定量研究成果分析,兒童聽說能力結構主要表現(xiàn)如下:聽話能力結構包括辨別語音能力、重組語言能力、理解語義能力、品評觀點能力;說話能力結構包括組織內(nèi)容能力、安排語脈能力、遣詞造句能力、發(fā)音能力、使用體態(tài)能力等??{爾和斯溫在海姆斯的交際能力觀的基礎上,認為交際能力包括:第一,語言能力,這是指說話者對語言本身的掌握,包括發(fā)音、詞匯、構詞、構句等語言規(guī)則。第二,語篇能力,說話者能夠恰當?shù)匕颜Z言的形式和意義組織起來。第三,社會語言能力,這是指說話者能夠根據(jù)不同的語境,合理地理解和運用不同社會場合或情境的言語。第四,策略能力,這是指如果因為其他能力的欠缺或者其他外部因素導致的交際困難,說話者能夠運用各種交際策略來解決這些難題。口語交際能力應以聽說能力為核心,包括交往能力的一種綜合性能力。因此,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不僅僅體現(xiàn)了語言的運用藝術,更是一個人思維、心理、知識等多方面水平的綜合體現(xiàn)。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訓練存在的問題
(一)理性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重讀寫而輕聽說,作為對教學實踐的指導和規(guī)劃以及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jù)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提綱挈領地給出了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但是這部分的篇幅明顯少于讀寫部分,指導建議也偏概念化,實際的可操作性有所欠缺;在教學建議方面只提出要在具體情境中展開,但卻缺少對具體情境創(chuàng)設的指導,也沒有可參考的依據(jù)和標準。語文教師對口語交際教學理論研究投入的精力不多,教學經(jīng)驗不足,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教學形式簡單,評價方式泛化
在實際口語交際教學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對于學生的表現(xiàn),老師們的評價趨于泛化,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通常得到的是“你真棒”“講得不錯”這樣的贊揚,但是究竟具體好在何處?是思維敏捷、表達清晰,還是態(tài)度自然、手勢語恰當?美中不足的地方又是什么呢?教師通常含糊其辭或并未涉及;表現(xiàn)不佳的學生,則往往可能受到批評,大部分教師沒有表現(xiàn)出教師教學口語策略性的智慧,缺乏趁熱打鐵的及時“診斷”,不能對學生表現(xiàn)進行具體的分析,如指出此次表達最突出的亮點是什么,最大的不足又是什么,應該怎樣進行改進等。其實,在教學互動過程中學生們的表現(xiàn),學生們是非常希望得到老師專業(yè)而精準的指導,相較于過于泛化的評價,口語交際練習尤其需要教師做出有針對性的分析指導,這樣可以使參與到這個交際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孩子都能知道“我們應該怎么做”。
四、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一)注重口語交際理論知識學習
扎實的知識基礎會使教師的口語交際教學更有方向,更加得心應手。教師的知識基礎主要包括理論知識基礎和教學實踐經(jīng)驗。教師擁有堅實的理論基礎主要體現(xiàn)在能夠認識到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地位、明確口語交際的內(nèi)涵、了解口語交際教學的任務和類型和了解口語交際能力對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意義等方面。筆者結合相關資料,認為教師進行口語交際理論學習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教師需要大量閱讀國內(nèi)外口語交際理論書籍、期刊和論文作品,對口語交際的基本理念有比較系統(tǒng)清晰的認識。其次,教師須深入鉆研全國新課程標準和地方課程標準,對口語交際的內(nèi)涵、教學目標、教學設計、評價,有正確全面的認識。對于課標中不明確的地方應及時查閱相關資料進行補充學習。最后,教師可以通過積極參加相關教學培訓交流研討活動的方式補充口語交際理論知識,通過觀摩優(yōu)秀口語交際公開課的方式汲取經(jīng)驗,并運用到自身課堂教學中。通過這幾種途徑的理論知識的學習,教師們的理論基礎可以在教學中逐漸扎實起來,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二)增強多向互動交流
口語交際的交際性就決定口語交際活動必將產(chǎn)生互動,這也就決定著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時,必須拋棄單向地傳授和接受,采用雙向互動或者多向互動的策略。教師努力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建造交際平臺,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互動的方式,使學生獲得不同的角色體驗,順利完成交際任務,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師生互動,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教師提問,學生討論回答的形式互動,而是兩者進行平等交流的交際往來。在口語交際中,教師可以作為交際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也可以作為參與者、學習者,與學生一起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學習,師生之間是平等的學習伙伴。在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過程中,教師應營造一種民主、和諧、輕松的交際氛圍,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口語交際中來。生生互動,指學生與學生之間在口語交際活動中產(chǎn)生的交流互動。由于學生與學生之間年齡、認知水平、心理特近比較相近,所以在互動中是最自然放松的。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能夠激發(fā)不同言語和思想的碰撞,也可以在這種碰撞中分享、互助與反思。同樣也容易在互動中暴露問題,教師要抓住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引導。小組互動,指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討論。小組互動可以深化學生的合作意識,在民主、平等的交際氛圍中,給小組成員提供了更為自主的話語空間。有利充分發(fā)揮每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小組互動中互相競爭合作,共同進步。
(三)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引導學生表達
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讓學生體驗到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的表達,用有效的情境去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表達。比如教師創(chuàng)設一個與生活有關的情境,有一天晚上,外面下著大雨,但是媽媽卻還在加班,過了很久才回來,你看到疲憊的媽媽,想到幫助媽媽做一些家務,但是媽媽卻制止了你,自己來做,這個時候,你會說什么,有的學生回答,我會告訴媽媽,我已經(jīng)長大了,我可以成為她的保護傘,為她減輕負擔,有的學生回答,我會告訴媽媽,您太累了,我也能把這些事情做好,不信您看!學生積極的回答著問題,進行了有效的表達。教師還可以結合實際生活,幫助學生提升口語交際能力,比如在父親節(jié)的時候,詢問學生想對自己的爸爸說些什么,勞動節(jié)的時候讓學生說說對勞動的看法,讓口語鍛煉滲透在學生學習的方方面面,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四)開展主題活動,鍛煉口語能力
平時上課的表達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基本途徑,但是要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進行集中針對的訓練,還要開展不同的主題活動。比如開展“我是文明小學生”的主題活動,一位學生根據(jù)教師的安排扮演正在進行不文明行為的學生,而一位學生則要針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勸導,如學生在看到班級里有人亂扔垃圾,上前勸導,班級是大家共同生活的地方,如果都亂扔垃圾,那么我們的學習環(huán)境就會很差,班級衛(wèi)生是靠我們每一個人維護的,老師也說過,亂扔垃圾是不文明的行為,所以我們不能亂扔垃圾,學生回答完之后,班級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他說的有理有據(jù),思維清晰,分析出了亂扔垃圾的危害,也制止了這一同學的行為,如有的學生在看到校園中有人在摘花的時候,上前和人交流,花開得這么漂亮,如果我們把它折斷了但回去,它的生命會縮短很多,不能夠再享受陽光也雨露,它該多傷心啊,我們讓花兒的美麗多停留一會吧,這位學生運用了擬人的手法,說出了花兒被摘了之后就會枯萎,這種方式讓別人更容易接受勸導。在不同的口語交際活動中,學生了解了在各個場合、面對不同的人群應當怎樣說話,如何能夠更好的表達自我的想法,不斷的提升口語交際能力。
五、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學生樂于表達,思維清晰,對于學生個體的成長能夠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要采取積極的策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表達,不斷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李花.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實效策略[J].華夏教師,2014,(01):51-52.
[2]蔣慧.芻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鍛煉[J].才智,2016,(02):116.
[3]孫艷芬.協(xié)同教學視角下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策略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7.
[4]閆萬奉.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提升的方法探究[J].學周刊,2016,(32):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