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巍
【摘要】班級管理是對于學生的管理模式,把學生分為班級分開管理能讓管理效果有了很大的提升,在管理的過程中,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促進學生差異化的發(fā)展,讓高校的學生在自身發(fā)展時,能夠得到學校和教師的及時幫助,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助力。
【關鍵詞】班級管理;以人為本;高校教育;學生發(fā)展
在高等教育中,班級的作用被比較大的弱化,在高校的教育中一般采用大課堂的教學模式,2到3個班一起上課,所以班級的作用顯得不是那么重要。所以經常造成一個班級中可能會出現互相叫不上名字的現象。對于高校的班級管理就是要改善這種學生和輔導員的陌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陌生,讓學生融入在班級這個大家庭中。
一、高校班級管理的重要性
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學生的生活中目標不僅僅為是為了學習,還有人際交往、社會實踐等方面的能力需要鍛煉,大學是多數人步入社會得最后一步,也是學生時代到社會工作者的過渡時期,所以在這時候鍛煉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是最好的時期,而班級就是學生鍛煉社會能力最便捷的地點。高等教育的班級就像一個微觀的社會,學生之間綜合素質的差距就會在這里有著明確的差距,學生之間會出現明顯的分層或者形成小團隊,所以能夠處理好學生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在高校的班級管理中,已經會牽扯到利益的問題,我國每年為高校學生提供數目高昂的助學金和獎學金。因為金額較大,所以班級內部拉關系,搶票的人不在少數,為了實現班級管理的公正化,讓班級得整體風氣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態(tài)勢,保障國家的助學政策落實在確實需要學生的身上,所以就要做公平問題上想辦法,維護班級秩序。
二、班級管理的原則和方法
(一)充分的信任和期許。高等教育的學生年齡都在18歲以上,在我國法律上屬于完全責任人,需要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有擔當,已經是獨立的個體。其能力也是值得肯定的,所以在班級管理上應該又對學生充分的信任,這批學生已經不是懵懂無知和任性的孩童了,而是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在出現行為與班級管理相悖的時候,學生一定是由自己的一些想法,需要及時的與輔導員、教師或者院系領導交流,很多時候就會發(fā)現學生的做法往往都是存在一定道理的,只要不違背法律和道德要求,完全可以信任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處理事件。同時在班級管理人員上可以對學生有一種期待,年輕人的想法總是能夠靈活多變,有些時候他們往往能找到更好的處理問題的方法。所以對于班級中不同的思想和想法是需要鼓勵和支持的。通過班級內的互相交流實現共同進步的目的。
(二)優(yōu)秀的管理制度。對不同的想法鼓勵和支持并不是放縱,而是對個人能力的信任和期許。但是凡事做事都有一個原則,利用一個科學得管理制度來制定出一個學生做事的原則,這就是對學生管理最大的作用。就好像一個魚缸,表面上看魚缸是禁錮住了魚的自由,另一方面,魚缸的也是魚提供了必要的生存環(huán)境??茖W的管理制度也是一樣,班級管理表面上的確制約了一些人的行為,但是另一方面優(yōu)秀的管理制度讓保證了學生的行為不越雷池一步。為學生的行為奠定了一個規(guī)范,這份規(guī)范在未來步入社會的時候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夠讓學生產生自律思想,控制自己的行為不會觸動到法律和道德的底線。
(三)用人格魅力凝聚人心。一個班級團不團結其實主要看兩個人有沒有人格的魅力,第一是班級輔導員,另一人是班級的班長,讓高校的學生團結起來,就要看這二人得組織能力的強弱。大學生不是小孩,原來那一套教師的威懾對于大學生幾乎沒用,能夠很好的凝聚人心的主要是依靠人格魅力。自古以來優(yōu)秀的管理者都有出色的人格魅力,人格的魅力不僅展現在一言一行,也展現在內在的思想道德品質和身先士卒上。
三、用“情”“法”相結合來塑造學生的品質
情感教育是學生接受教育和管理的基礎,是學生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步驟。班主任要時常懷著真誠的感情,“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的進行換位思考,從情感上來接近學生,從思想上來塑造學生。俗話說,“親其師,方可信其道”,只有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接受了愛與關心,在班級管理中才具有較強的感召力,才能形成一個團結向上的班集體,學生才能自覺愉快地接受管理、教誨。
(一)情是溫暖和激勵學生的不斷進步的“催化劑”。應時刻關心學生的點滴成長及進步,不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良品質和文明習慣。在平時的教學和管理中,多用一些偉人、眾所周知的成功人士的事跡,使學生懂得做高尚的人所必備的優(yōu)良品質。同時,還應注意學生健康的心理的形成。要經常尋找時機,與學生交心談心,從生活和學習上盡可多地關愛學生,想方設法解決學生在學習、生活上遇到的種種困難,從而成為學生心目中心靈的驛站和心理可依托的可靠對象。另外,還應對其班級管理的工作無限熱愛,在班級管理中認真負責,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用行動去影響學生。在平時的管理中這樣,班主任的一句話、一個手勢,甚至一個眼神都會在學生的心理上產生震蕩,使他們充滿自信。
(二)“情”“法”統一能為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俗話說:“嚴師出高徒”。沒有了原則的愛是溺愛,而過分的嚴厲又缺乏情感的交融。如果只有制度,只能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就無法走進學生的心靈,也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因此,情是制度的靈魂,制度是情的保障,只有制度才能使情得以實現,才能使情貫穿于整個工作當中。因此,情與制度的統一與交融,才能規(guī)范學生的言行,感化學生的心靈,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這樣,既發(fā)展了自己,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結協作、奮發(fā)進取的精神。
四、總結
知識經濟時代呼喚“以人為本”知識經濟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更高,它需要的是大批具有自主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的主體人,創(chuàng)新的人才需要創(chuàng)新的教育、創(chuàng)新的管理來培養(yǎng)。而“以人為本”的理念強調人的主體作用的價值,注重人個性發(fā)展,重視人創(chuàng)新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這正是符合知識經濟社會對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
參考文獻
[1]郭石寶.簡論班主任管理藝術[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04(01).
[2]趙燕俐.班主任管理工作新思路[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