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引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這一全新的教學模式,在簡要介紹目前國內(nèi)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現(xiàn)狀的基礎上,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作用、意義及其特色、創(chuàng)新點、推廣應用價值進行了闡述和分析,旨在尋求適合中國大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培養(yǎng)的最佳教學模式。
關鍵詞:翻轉課堂 大學英語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7-0006-02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FCM (Flipped Class Model),是把傳統(tǒng)的學習過程翻轉過來,讓學習者在課外時間完成針對知識點和概念的自主學習,課堂則變成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匯報討論,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Salman Khan, 2011;黃敏衛(wèi), 2013)。
1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國內(nèi)外研究的概況
從研究方法上看,近年來關于“翻轉課堂”的研究主要從理論層面探究了“翻轉”課堂的核心要素和FCM學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Baker,2000;秦煒煒,2013)。國內(nèi)的學者金陵(2013)以江蘇省木瀆高級中學的“翻轉課堂”實驗為藍本,提出了自主學習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其優(yōu)點在于:容易上手,使初涉“翻轉學習”的師生快速發(fā)現(xiàn)其優(yōu)越性,缺點在于:沒有將教師的活動呈現(xiàn)出來。
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所取得的效果來看:東北石油大學外國語學院的課改項目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研究就將FCM作為主要教學手段。課改實踐證明,學生在自主學習意識、團隊協(xié)作能力方面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國外實踐也表明,F(xiàn)CM可以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個性化教學,可以促進更強烈持久的學習動機(Jonathan & Aaron,2008; Mike& Bob, 2006)。
總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已在一些學科的課堂上得以使用,但其在大學英語課上的運用及其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這方面的實證研究實屬鳳毛麟角,有待進一步的深入探討。
2 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作用和意義
(1)構建了“自我驅動+個性化學習+教師引導”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學生采取個性化教育方式,而教師的作用主要在于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2)培養(yǎng)了“自主建構+協(xié)作學習”的具有強烈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的終身學習者。課上時間的“松綁”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時間去發(fā)展學生的自主的學習能力。
(3)探究了“開發(fā)課程資源+學習分析+深度教學”的大學英語教師活動模式。教師通過課程資源的開發(fā)以及分析學生課下學習的數(shù)據(jù)以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輔導。
(4)搭建了“課上課下”“師生+生生”深度良性互動的交流平臺。 在課堂內(nèi)外,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都可以通過學習平臺進行充分交流和深度互動。
3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特色、創(chuàng)新及推廣應用價值
3.1特色
本教改方案在“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理論”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指導下,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理論和“系統(tǒng)化教學設計理論”(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為理論依據(jù),依托“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理論”的知識框架,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表現(xiàn)形式和“系統(tǒng)化教學設計理論”的內(nèi)涵來制定教學方案,將內(nèi)容與形式融為一體(見下圖)。
3.2 創(chuàng)新點
第一,從教學理念上來看,改變以教師為主的教學理念,設計以學習者自主建構為主導,教師引導為輔助,“師生+生生”深度良性互動的教學模式。
第二,教學方式的變化來看,改變現(xiàn)有的“呈現(xiàn)→組織→傳遞”的單一化課堂教學模式;將學習過程與學習者個體需要和個性發(fā)展緊密結合;將信息技術與課程內(nèi)容有機融合,突破常規(guī)課堂的時空局限,實現(xiàn)“課上”學習績效的最大化。
3.3 應用價值及推廣
將現(xiàn)代網(wǎng)絡技術的強大支持與大學英語教學相結合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發(fā)展的必然途徑,其研究成果也可作為范例推廣運用于我省的大學英語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因此具有廣泛的適應性。
4 結語
現(xiàn)有英語課堂主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的任務就是盡可能多地吸收教師傳授的知識;同時,還存在著學生學習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等問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擬采取以下方法來解決上述問題:
(1)在教學結構方面,翻轉課堂由“先教而后學”轉向“先學而后教”,由“注重學習結果”轉向“注重學習過程”,由“以教導學”轉變?yōu)椤耙詫W定教”等等;
(2)在教學安排上,主要以課外學生自主學習+課堂交流的形式呈現(xiàn);
(3)在教師角色方面,教師制作教學課件、視頻和相關的練習,與學生在課堂上交流,并根據(jù)學生課外學習的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進行評估,制定個性化輔導方案,從而促進其深度學習;
(4)就課程評價方式而言,教師從多個角度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真正做到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對評價和個體差異內(nèi)評價之間的良好結合。
參考文獻:
[1] 黃敏衛(wèi).FCM教學模式在高校“兩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3, (10 ):6-8.
[2] 金 陵.大數(shù)據(jù)與信息化教學變革[J].中國電化教育,2013(10):
8-13.
[3] 金陵.薩爾曼·可汗.怎樣走向“翻轉課堂”[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0):29.
[4] 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ams: Why Flipped Classrooms Are Here to Stay[EB/OL]. http://www.edweek.org/tm/articles/2012/06/12/fp_bergmann_sams.html.
[5] J. W. Baker. The Classroom Flip: Using Web Course Management Tools to Become the Guide by the Side [C]//J. A. Chambers(Ed.).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lle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Florida US: Florida Community College at Jacksonville,2000:9~17.
[6] 秦煒煒.翻轉學習:課堂教學改革的新范式[J].電化教育研究,2013 (8):84-90.
作者簡介:王妍(1979-),女,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外語教學與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