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國
【摘要】目的:探討慢性腎病腎性貧血預測中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檢驗的臨床價值。方法:以42例2015.1.1.~2016.1.1.在我院接受救治的慢性腎病貧血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組),同時以40例正常體檢者為參照對象(對照組),檢測受檢者各個時期的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明確慢性腎病腎性貧血與血清甲狀旁腺激素的相關性。結果:調(diào)查結果顯示,在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上對照組顯著低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并且對于該類患者來說,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從Ⅰ期到Ⅴ期呈逐漸上升的趨勢,可見各個分期的血清甲狀旁腺激素差異顯著,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慢性腎病腎性貧血患者來說,常常伴隨著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改變,且水平越高病情越重,因此可將其作為臨床診斷慢性腎病腎性貧血的重要指標。
【關鍵詞】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慢性腎病腎性貧血;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6)02-0058-02
前言:目前臨床上慢性腎病腎性貧血的好發(fā)率較高,假如救治不及時,就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基于此,對病情做到早發(fā)現(xiàn)和早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相關調(diào)查顯示,甲狀旁腺激素水平與腎性貧血密切相關,且呈正相關性,即激素水平越高則分期越高,危險程度也就越重[2]。下面我們將以82例2015.1.1.~2016.1.1.在我院接受救治的慢性腎病貧血患者和正常受檢者為檢測對象,研究慢性腎病腎性貧血與血清甲狀旁腺激素的相關性,為后期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參考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臨床資料:以42例2015.1.1.~2016.1.1.在我院接受救治的慢性腎病貧血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組),同時以40例正常體檢者為參照對象(對照組),其中慢性腎病貧血患者的原發(fā)病類型主要為間質(zhì)性腎炎、尿常規(guī)輕度異常、糖尿病、腎小球腎炎、高血壓腎病、缺血性腎病。且觀察組納入的標準符合以下幾點:一是半年無輸血史和出血史;二是三個月內(nèi)未服用靜脈鐵劑、維生素D、促紅細胞生成素等藥物;三是2個月內(nèi)遵醫(yī)囑服用鈣離子通道拮抗劑,并且飲食規(guī)律;四是為非透析5期或CKD1~4期患者;五是患者的年齡在18~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6.9±6.3)歲。六是患者近期未發(fā)生感染,不合并PTH 濃度嚴重異常、甲狀旁腺功能亢進。
2.方法:采集所有受檢者的靜脈血,每人的采集量為2ml,抽取后于半小時送檢,并進行離心處理,15min后取出,將上清液提取,并對血清甲狀旁腺激素值采用電化學發(fā)光儀檢測。
3.觀察指標:檢測受檢者各個時期的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
4.統(tǒng)計學處理:對調(diào)查的相關數(shù)據(jù)資料借助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6.0進行處理分析,以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當P<0.05得情況下則說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二、結果
1.對比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調(diào)查研究結果顯示,在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上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為(68.2±10.4)ρm ol/L、(20.3±10.2)ρm ol/L,可見觀察組要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CKD不同階段的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研究結果顯示,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從Ⅰ期到Ⅴ期呈逐漸上升的趨勢,且激素水平越高分期就越高,各期差異性顯著,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如下表所示:
三、結論
目前臨床上發(fā)生慢性腎病的幾率越來越高,并且常常伴隨著腎性貧血并發(fā)癥,必須進行血液透析才能有效的控制病情發(fā)展[3]。與此同時,諸多的文獻指出,盡早干預治療腎性貧血患者能夠?qū)⑵涑尚э@著提升,并將死亡率降低,從而提升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和生活質(zhì)量[4]。但是要想實現(xiàn)早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是關鍵,因此必須重視和加強該疾病的早期預測。
目前有諸多的研究指出要想早期診斷出慢性腎病腎性貧血,就必須對其相關的指標進行監(jiān)測,如紅細胞活性和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具有密切相關性,故而對機體的造血功能有一定的影響,并且表現(xiàn)為紅細胞的通透性增加的同時,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隨之上升,可見兩者之間呈正相關性。并且促紅細胞生成素合成減少也是發(fā)生慢性腎病貧血的原因,假如在治療中采用常規(guī)紅細胞刺激劑,所得到的治療成效并不佳,同時還會造成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高血鉀癥及其高血壓等,并且在Hb達到130g/L以上的情況下,還會顯著提升患者的死亡率[5]。與此同時研究結果還顯示,在降低促紅細胞生成素的情況下,也會促進腎性貧血疾病的發(fā)展。同時也有學者指出,腎性貧血的發(fā)展與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之間也具有密切相關性[6]。在以上的調(diào)查研究中,我們以40例健康體檢者及其確診的42例慢性腎病腎性貧血患者為研究對象,并且測定了每例受檢者的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其研究結果顯示,在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上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為(68.2±10.4)ρm ol/L、(20.3±10.2)ρm ol/L,可見觀察組要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并且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從Ⅰ期到Ⅴ期呈逐漸上升的趨勢,且激素水平越高分期就越高,各期差異性顯著,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以上的調(diào)查研究結果與諸多學者的研究結果具有相似性。由此可見,在后期的臨床治療中,要想對慢性腎病腎性貧血患者做到早診斷和早治療,就必須以血清甲狀旁腺激素的測定水平為依據(jù),以此來實現(xiàn)患者病情的盡早控制,提升其生命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方芳. 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檢驗對預測慢性腎病腎性貧血的價值[J]. 中國醫(yī)學工程,2015,02:127.
[2]吳紅梅,楊雀飛,何彪. 甲狀旁腺激素早期預測非終末期慢性腎病貧血價值分析[J]. 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5,05:665-668.
[3]趙長軍,駱磊,劉永風,任亮萍. 血清甲狀旁腺激素與慢性腎病腎性貧血的關系分析[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40:90.
[4]李赟,劉鴻,陳耀輝,魏小昌,鄒艷. 阿法-D3聯(lián)合牡蠣碳酸鈣對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腎病綜合征所致骨代謝異常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yī)學,2011,11:37-38.
[5]李玉柳,王華. 腎病綜合征患兒血清骨保護素改變及糖皮質(zhì)激素對其的影響[J]. 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2,09:653-656.
[6]侯小靜,張玉峽,張國勝,朱廣領. 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腎小管間質(zhì)改變與激素療效關聯(lián)分析[J].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17: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