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飛
[摘 要]生物生活化教學就是要求生物教學源自生活,回歸生活,從生活中獲得提升。以高中生物為切入點,就高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學策略展開探究。首先對開展生物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進行分析,隨后對其開展原則進行了總結,并就如何更好地實現(xiàn)這一目的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高中 生物教學 生活化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5)080116
加強教學過程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是新課改的重要理念之一。長久以來,生物教學一直被視為“非主科”,而無法得到學校、家長、學生的足夠重視,生物學內(nèi)在的巨大價值遭到忽略。有鑒于生物學同生活環(huán)境、衛(wèi)生、保健等諸多方面的密切聯(lián)系,可知,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重視生物教學,并將其融入生活實際中,讓學生在對實際問題的解決中感悟生物學的內(nèi)在價值,使其可以有效地將生物學的原理與方法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十分必要。尤其對高中生而言,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其處于被動灌輸知識的狀態(tài)中,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嚴重受挫,生活化的生物教學在增強其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同時,更可以最大化地激發(fā)其學習興趣,使其自主參與到學習中,從而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
一、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
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課堂教學必須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發(fā)展,使其潛能得以全面釋放。在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中,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營造自由、活潑、民主的氛圍,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從而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發(fā)展。
2.生活性原則。
事實上,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屬于一種自主學習的經(jīng)歷,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與情感觀,而這一切則全都以實際生活為基點,學生均是以原有的生活經(jīng)歷為基礎來進行新知識的學習的。生物生活化教學就是注重這點,在教學中強調(diào)生活化原則,由教師結合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在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引導學生開展主動的探究性學習。
3.開放性原則。
秉承開放性的原則對擴展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意義重大。高中生物教材在內(nèi)容上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聯(lián)系,教師在授課時必須突破教材的限制,堅持開放性原則,將教學內(nèi)容與生活熱點進行有機結合,實現(xiàn)對學生興趣的最大化激發(fā)。此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直接參與到教學中,使其進行教學資料的搜集,將教學活動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
4.科學性原則。
生物學是一門極為嚴謹?shù)膶W科,在開展生物生活化教學時,必須本著科學為本、尊重科學的態(tài)度,在教學方法與內(nèi)容的選擇上必須切合科學規(guī)律。在尊重學生生活經(jīng)驗的同時,更應遵循事物的科學性,不可馬虎大意,湊合了事,從而幫助學生糾正其原有的錯誤觀念,樹立科學、理性的生活價值觀。
二、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實施策略
1.知識導入過程的生活化。
在高中生物新知識的導入中,教師必須充分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在知識的傳授中,既要忠于學習內(nèi)容,又要貼合學生實際生活,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知識導入。例如,在講授有關酶的知識時,教師可先向學生提問:“平時我們吃菠蘿時會先用鹽水將其浸泡一下,如此一來再吃時嘴唇就不會有不適感,這是為什么呢?”隨后教師讓學生帶著這個疑問開展有關酶的知識的學習,從而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主動思考,更好地掌握酶的本質。
(2)通過真實、有趣的科學小故事對新學知識進行導入。例如,在講授伴性遺傳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首先向學生講述道爾頓送襪子的故事,從而引出紅綠色盲的概念,進而由此指出紅綠色盲是伴性遺傳的一種,激發(fā)學生對伴性遺傳的學習興趣,使其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之中。同時,可以借助這個故事告訴學生,科學發(fā)現(xiàn)絕非偶然,必須建立在細心觀察、敢于提問、勤于思考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探索觀。
2.習題布置的生活化。
習題是學生學習成果檢測與鞏固的關鍵手段,是學生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實際的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大多是為了考試而做題,而非當作學習的重要輔助手段。所以,在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中,改變習題布置策略亦是重要的一步。首先,教師在生物習題的布置上應不拘一格,采取多樣化的形式,改變以往的題海戰(zhàn)術,而注重精準度,不求多做,但求做懂、做精。其次,以生活為基點,篩選合適的習題,在做題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就是促進高中生物教學生活化的手段。譬如,在教學有關“細胞核——細胞控制中心”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為學生布置制作細胞模型的作業(yè),讓學生通過查詢網(wǎng)絡和書籍等,自己動手制作細胞的三維模型,這樣既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直觀的了解,也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可讓學生留意有關可能引起細胞病變的相關知識,并將之歸納總結,使學生在豐富課本知識的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實現(xiàn)生物知識與生活實踐的有機結合。
綜上可知,作為高中生物教師,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開展生物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并積極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以勇于進取的精神投入相關教學策略的探究中,為促進高中生物教學的發(fā)展與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提供自己的綿薄之力。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