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愛芳
摘要: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在戶外自主游戲活動中,我們重點研究有關幼兒游戲行為觀察、解讀、支持等問題,以促進幼兒在游戲中的學習與發(fā)展。在尊重幼兒行為意愿的前提下給予有智慧的引領,逐漸積累實踐經驗,提高專業(yè)能力。在自由、自發(fā)、自主的游戲中,幼兒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獲得了很多經驗。幼兒從自發(fā)的、無意識的獨自游戲,逐步過渡到有意識的與同伴合作游戲,游戲水平不斷提高。
關鍵詞:幼兒? 自主游戲? 觀察? 討論
走進幼兒園,我們常??吹胶芏喟嗉壛粲杏變旱幕顒雍圹E和教師的指導軌跡,但這些痕跡總是十分雷同。是孩子們的關注點近乎一致從而使得教師的支持行為如此相似,還是教師自作主張規(guī)劃了幼兒的活動路徑和自己的指導路徑?我們認為,每個班的孩子都會基于自己的生活經驗,生發(fā)屬于他們自己的游戲,不斷探究,獲得快樂體驗。教師應該認真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觀察孩子的行動,體會孩子的感受,并基于此給予孩子個性化的支持。
今天在操場上玩結構游戲。點點和瑤瑤兩位小朋友搬來了各種形狀的積木。把所有的積木堆在一起。接下來點點每只手上拿著一塊半圓形的積木,把它們放在地上。兩條直線對在一起拼成一個圓形。再找來七塊比圓形小的三角形放在圓形上。同樣的方法,點點還做了圓形上放正方形的、放長方形的?,幀幾哌^來問:“點點,你在做什么?”“我在做三明治,面包?!秉c點邊做邊回答?,幀幷f:“我們來做個蛋糕店吧?!薄昂冒伞!薄拔覀兘o它們裝飾一下吧!”只見瑤瑤在三明治上、面包上加了一些其他形狀?,幀幷f:“等一下客人來了,我們要多做點?!庇谑?,兩個小家伙又忙開了。
幼兒行為解讀:在游戲開始一直是點點一人在玩積木,做三明治、面包的想法是她自己想出來的??梢娝莻€有主見的孩子。在一個人的情況下,她一直在搭,體現了她做事情認真、專注。將不同的形狀能清楚地區(qū)分開來,表示她對形狀的分類和組合能力很強。而瑤瑤她沒有參與前面的游戲,能夠從中間順利介入,體現了她有較強的溝通能力,人際交往方面不錯。能夠從三明治、面包馬上想到要開個蛋糕店。表示她的邏輯性較強,明確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系?!坝锌腿艘獊砹?,我們做多點。”體現了她的已有經驗較為豐富。
教師支持策略:在整個活動中,我都沒有介入。一直在觀察、記錄。活動結束后,我們開始講評討論。在給三明治裝飾的時候,兩位小朋友沒有用到輔助材料。通過孩子們自己的討論,對比。他們覺得可以用雪花片、梅花插塑等,這些材料裝飾上去會更漂亮。孩子們還說:“蛋糕店里怎么沒有大大的蛋糕呢?”“還少了放蛋糕、面包的柜子?!薄斑€有收銀臺?!蹦阋谎裕乙徽Z。內容越來越豐富。
二、對孩子們的各種猜測,我們一起驗證
大型木板積木游戲開始了,逸逸對布丁說:“我們來搭床吧?!薄昂玫摹!眱扇艘慌募春祥_始動工。他們拿了一些木樁和長木板。把四個木樁放在四個角上,上面鋪了四塊木板,形成一個方形。在往中間鋪上木板。很快一張小床就鋪好了。兩人很高興的躺上去睡覺。可是床太小了,睡不下。他們又開始想辦法。過了一會兒,逸逸說:“要不我們再搭一層,上下鋪?!庇谑撬麄冊谒膫€角上又各放了一個木樁,搭上鋪。這時候左左被他們吸引過來了。他們剛搭好,左左就說:“我來試試?!彼@到下鋪?!安恍胁恍?,太低了,我鉆不進?!币菀菡f:“在下面再墊一塊木樁,應該就好了?!比齻€人一起動手進行了改造。上下鋪搭好了。上下真不方便。逸逸說:“我們在這里搭個滑梯,滑下來更好玩?!闭f完,他自己就動手了。左左又來嘗試了?;聛淼臅r候帶動了旁邊的木板往下滑,嘗試幾次都失敗了,于是他們決定把滑梯撤掉。布丁說:“我們這里做個樓梯吧!”走上去的時候不穩(wěn)。布丁馬上發(fā)現:兩邊不一樣高。下來的時候,他不忘把一邊的木樁換成和另一邊一樣高。到最后他們直接把下鋪當儲藏室了。
幼兒行為解讀:在這個游戲中,逸逸一直處于領導地位。搭什么?怎么搭?都是他來決定。在他想到要搭滑梯的時候,就去嘗試了??梢娝軋猿肿约旱南敕?,并樂意去驗證。左左具有一定的冒險精神。別人不愿、不敢去嘗試的,他都會勇敢去體驗。在游戲中的兩次試驗他都主動承擔了。布丁這孩子具有敏銳的發(fā)現問題的能力,并同時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他發(fā)現樓梯兩邊高度不一樣后,在下樓時也不忘把他調整到最佳。可見他做事情有始有終,追求完美。一次次的猜測,一次次的驗證。
支持策略:①在選擇材料上,孩子能根據材料的特性和物體的結構特點,推測和證實它們的用途。利用木樁這些面積大,有一定重量的物品來當柱子,更為牢固。②能用一定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猜測。如搭個滑梯是否可行?在分享過程中,我們一起討論了這個問題。如果要滑梯怎樣搭最好?讓更多的孩子一起參與其中,共同想辦法去驗證。
鼓勵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充分發(fā)揮想象,在游戲中沒有不可能的,大膽嘗試,提高游戲質量。孩子們就這樣不斷地行動著,教師就這樣不斷地支持他們,和他們一起探究、一起驗證、一起創(chuàng)作。相信教師通過有效的觀察和支持,能讓孩子收獲更多的經驗和體驗促進孩子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編輯部2018.1.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