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瑋
摘要:目的 分析在盆腔臟器脫垂(POP)的診斷中應用盆底超聲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48例POP女性患者作為實驗組,選取48例同期健康女性為參照組,均接受盆底超聲檢查;結果 實驗組的病例肛提肌裂孔的寬徑、肛提肌裂孔長徑、肛提肌裂孔面積均高于參照組,且P<0.05;結論 針對女性實施盆底超聲進行檢查,有助于快速診斷出是否伴有POP,從而為早期治療提供參考。
關鍵詞:盆腔臟器脫垂;盆底超聲;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7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1--01
盆腔臟器脫垂(POP)作為婦科臨床上一類常見病癥,嚴重威脅廣大女性的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POP的發(fā)生主要跟創(chuàng)傷、盆底組織退化等因素有關。針對重度的POP患者,臨床上主要采取手術的方案進行治療,通過手術的形式減輕患者臨床癥狀,恢復患者正常的解剖位置與臟器功能[1]。但是不管采取何種治療方案,其均是建立在準確的診斷結果基礎上的,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手段診斷出POP,并明確病情的嚴重程度至關重要。近年來,隨著影像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盆底超聲逐漸被應用在POP診斷中,本文就盆底超聲在POP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展開分析,詳情見下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這段時間在我院就診的48例POP女性患者,將其作為本研究的實驗組,所有患者均為首次發(fā)病;然后再選取同期前來我院接受體檢,盆腔臟器正常的48例健康女性作為參照組。兩組入選對象均對本研究知情,自愿參與到本研究過程中,排除合并代謝性疾病、惡性腫瘤、近期具有手術史的病例。實驗組:最小年齡為45歲,最大年齡為78歲,中位年齡為(61.35±4.28)歲,孕次為1~3次,平均孕次為(2.15±0.32)次;參照組:最小年齡為43歲,最大年齡為80歲,中位年齡為(61.32±4.21)歲,孕次為1~4次,平均孕次為(2.18±0.30)次。應用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軟件對兩組病例的一般資料進行卡方檢驗,結果得出P值高于0.05,提示一般資料無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對象均在我院行盆底超聲檢查,檢查的儀器選用我院的GE Voluson E6超聲診斷儀,操作方法如下:在檢查之前,提醒受檢對象將膀胱內的尿液排光,然后取受檢對象的截石位,根據(jù)受檢對象情況選擇適當?shù)某曁筋^,并在超聲探頭外面套上外罩套,將其置于并固定在陰唇處,以便更加清楚地顯示出受檢對象前方念到情況,逐一觀察受檢對象的子宮、膀胱、直腸情況,并分析和判斷是否存在脫垂以及脫垂的程度,分別在受檢對象的Valsalva動作時與盆底肌肉收縮運動時采集其盆底三維橫斷面圖像并保存好,同時記錄好受檢對象肛提肌裂孔在Valsalva動作時的寬度、長徑、面積,比較獲得的數(shù)據(jù)。值得注意的是:在應用探頭對受檢對象檢查期間,掃查應當緩慢,同時將探頭的力度予以嚴格控制,避免對組織造成損傷。
1.3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受檢對象的肛提肌裂孔情況,觀察的內容包含肛提肌裂孔的寬徑、肛提肌裂孔長徑、肛提肌裂孔面積。
(2)對比兩組受檢對象盆底超聲的影像學特征。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以SPSS21.0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軟件,受檢對象的例數(shù)以n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用x2進行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表示(±)表示,用t檢驗,當P值低于0.05時,表示差異顯著。
2.結果
2.1兩組受檢對象肛提肌裂孔情況比較
根據(jù)統(tǒng)計結果顯示:實驗組的病例肛提肌裂孔的寬徑、肛提肌裂孔的長徑、肛提肌裂孔面積均高于參照組,且經(jīng)統(tǒng)計分析差異顯著(P<0.05),見表1所示:
2.2兩組受檢對象盆底超聲影像學特征分析
參照組的對象經(jīng)盆底超聲檢查,顯示直腸形態(tài)和恥骨在盆腔空間處于對稱,并且伴有連續(xù)性的回聲。而實驗組病例恥骨內緣與一側或者兩側肌肉之間的連續(xù)處于斷開狀態(tài),同時可見較大的弧度,陰道附近無明顯回聲,伴有結構缺損的情況。另外,受檢對象的盆底和肛提肌裂孔中軸線可見較大的夾角,同時連接恥骨直腸肌與各個盆腔器官結締組織可見明顯的疏松,同時存在局部不均勻回聲。
3.討論
POP在中老年女性群體中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威脅廣大女性身體健康,因此如何早診斷早治療POP是臨床研究的重點。當前盆底結構檢查的方法包含MRI、CT、超聲檢查等等,其中MRI擁有良好的組織對比,但是這類檢查方式費用較高,檢查時間長,從而限制了其推廣。而CT因為具備一定的放射性,并且檢查過程中容易受到腸內容物、脂肪組織的影響,從而影響了診斷結果[2]。而盆底超聲在POP檢查中,通過對盆腔器官實施檢查,通過觀察盆底橫斷面與附近器官的情況,根據(jù)結構形態(tài)判定是否為POP。在本文中,分別應用盆底超聲診斷POP與健康女性的盆底結構,結果發(fā)現(xiàn):POP女性的肛提肌裂孔的寬徑、肛提肌裂孔長徑、肛提肌裂孔面積均高于健康女性,并且二者結構形態(tài)不同,從而診斷出POP,及早針對性治療,改善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1]耿京,談誠,陳納澤,等.盆底超聲評估女性陰道后壁脫垂的初步研究[J] .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 , 2018, 34(3):261-264.
[2]鐘曉妍,張穎,張春爽. 二維盆底超聲在盆腔器官脫垂患者的臨床應用[J]. 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9(A02):1581-1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