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學校的德育工作決定著學校的風氣,是教育教學的靈魂,也是一個學生內(nèi)在教育的關(guān)鍵。所以,一個學校教學工作的成功,其基礎在于德育教育的成功。尤其初中這個對于學生來說最關(guān)鍵的階段,德育既能幫助他們堅定信念,樹立目標,也能端正學生態(tài)度,提高學生思想品德的建設,同時還是幫助學生糾正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的主要途徑和方法。
關(guān)鍵詞:初中生;德育教育;尊重;方法
我們的社會已經(jīng)進入了新時代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階段,這一階段的社會建設目標就是實現(xiàn)全民族偉大的中國夢,歷史發(fā)展的進步賦予了公民新的道德規(guī)范,是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一個支柱與社會范疇,對促進我國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教師工作是一個崇高的職業(yè),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個沒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教師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美好靈魂的人是不可能的。青少年最大的特點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強,他們總是從教師的身上尋找自己行為的規(guī)范和道德標準。因此,教師的思想境界、言談舉止、衣著儀表等無不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正如孔子說的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由此可見,教師的行為規(guī)范、為人師表是我們做好學生德育工作的前提,離開了這個前提,也就不能把學生教育好。
二、充分信任并真正尊重學生
“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弊鹬貙W生是愛的前提,在尊重學生、師生平等的基礎上去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學生的過失,才能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也才能贏得學生的愛戴。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才能達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情理相濟的目的。為此,教師要改善自我,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把自己和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同他們交朋友,尊重、理解他們。同時,加強學習新理論新知識,堅持“活到老、學到老”的原則,并結(jié)合實際大膽實踐,積極探索。要改變過去那種“我講你聽”的陳舊教育方式,在了解學生的同時,也讓學生來了解自己,完備教師的人格,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教師從心理上接納,從心底產(chǎn)生敬佩,師生關(guān)系才會和諧。
三、加強文化建設,完善教育環(huán)境
德育跟智育的差別非常大,開展智育的時候可以通過教材,利用先進的教學工具,同時學習成果和教學效果能夠通過考試得到體現(xiàn)。德育其實主要是對學生心靈的培育,因此,開展德育教育不能只依靠教材因循守舊,這樣只能使德育教育流于形式,很難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在初中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利用我國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文化以及傳統(tǒng)美德為學生構(gòu)建出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以此使學生在教育中不斷受到良好的熏陶,使學生在不斷學習我國優(yōu)良傳統(tǒng)的過程中將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提升上去。為了可以豐富德育的形式將德育效果有效提升上去,教師可以利用多樣化的方式與學生共同建設班級文化。比如,進行每日名言活動,也就是說,每天讓一名學生在黑板上寫一句自己喜歡或者是能夠?qū)ψ约寒a(chǎn)生深刻影響的名人名言,并加以解說。教師可以在學生所寫的名人名言中找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制作成標語掛到班級墻壁上,以此來熏陶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濡染學生的心靈。同時,教師還可以定期開展文化活動,如,讀書交流會、演講比賽以及故事會等活動。在這些活動中不斷滲透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給學生施加良好的影響,促使學生能夠在這樣的氛圍下見賢思齊。由此可見,加強班級文化建設是教師開展德育教學的一種有效途徑,更是確保德育教育有效性的一種良好手段。
四、從家庭教育入手,做好監(jiān)督工作,使學生在家校合作中逐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
我們一直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然后隨著學生步入學校,家長的職位不僅是老師,還包括監(jiān)督者、引導者和糾正者。也就是說,班主任在進行德育的同時,要與家長保持聯(lián)系,要做好家校結(jié)合,確保學生能夠真正形成正確的道德素養(yǎng)和價值觀,進而,為學生健全的發(fā)展做好保障工作。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要做好榜樣作用,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對學生進行德育,其次,作為家長的我們要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對于初中生來說,叛逆期的孩子常常會有一些不良的行為,家長一定要給予及時的糾正,進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fā)展。作為一名新時期的班主任,我們要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要借助多種教學活動來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fā)展,進而使學生在班主任正確的引導下,在多種活動的組織下,在家校合作下成為一名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五、結(jié)束語
要想初中生全面健康地發(fā)展,就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結(jié)合起來,共同培養(yǎng)初中學生道德,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斷地推進初中生德育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徐昊.如何做好中學生德育工作[J].神州,2017(9).
[2]鄒麗芳.做好三個結(jié)合,加強中學生德育工作[J].學園,2018(7).
[3]袁軍旗.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學校德育工作管理[J].小學科學(教師論壇);2011年05期
[4]胡開蘭.中職政治課的德育功能[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3年01期
[5]聶娜,羅彥成.正確理解課程改革全力推進學校德育工作[J].咸寧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6]張金星.積極發(fā)揮校長作用促進學校德育工作開展[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教育學刊卷)[C].2014年
[7]崔榮現(xiàn).淺談如何做好初中生德育工作[J].教育教學論壇,2011(15):210.
[8]胡玲潔,桂晰虎,黃雙根.農(nóng)村中小學教育建設存在問題及其對策[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年24期
作者簡介:單慶友(1992.12--),男,教育學碩士,樺南縣實驗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