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松江 陸雯 楊森
摘要:在運動項目中把兩側性遷移現(xiàn)象作為一種新的訓練方式運用在高校運動隊當中。通過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在運動項目中存在著兩側遷移現(xiàn)象。本研究通過使用文獻資料法發(fā)現(xiàn)將遷移理論運用在羽毛球項目的實證研究需要進一步探討,希望本研究可以把遷移理論運用在運動項目中,對促進運動訓練效果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兩側性遷移;羽毛球運動員;運動訓練
一、前言
進入21世紀后,國家提出了“終身體育、健康體育”的教學指導思想。高校提高自身的各項基本素質和技術是最基本的條件。在各類賽事比賽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必須有科學的訓練方法和技戰(zhàn)術的訓練。隨著羽毛球技術和訓練方法不斷更新,兩側性遷移屬于遷移理論的一種,是人們在日常訓練中一側肢體學習成果向另一側肢體遷移,稱為兩側性遷移。本文查閱相關文獻了解到,有很多研究表明兩側性遷移可以融入到體育的教學和訓練中,對運動員和初學者有很大的效果。從理論上為選擇有效的訓練方法提供參考依據(jù)。從實踐上有效的提高羽毛球運動員的訓練效果提供幫助。
二、兩側性遷移在運動項目運動訓練的研究
(一)兩側遷移在籃球項目中運動訓練的研究
在籃球運動項目的教學和訓練中關于兩側性遷移的研究很多,有進行籃球在投籃、運球等技術的實證研究,更加充分的證明了兩側性遷移教法運用在籃球運動項目中是有效的。王螽慶,劉志明,胡喬[1](1995)賈思峰[2](2012)王曉波[3](2013)均采用教學實驗的方法來驗證兩側性遷移在籃球教學中的作用。實驗結果表明,在籃球的教學和訓練中,兩側肢體參與練習的先后順序方面以非優(yōu)勢側優(yōu)先參與練習,然后進行優(yōu)勢手進行練習,最后在進行非優(yōu)勢手練習,符合交叉理論這樣得出效果最佳。
(二)兩側性遷移在乒乓球項目中運動訓練的研究
柯向陽[4](2014)黃安泉[5](2014)在文中以乒乓球推擋技術為技術研究,以非優(yōu)勢側肢體進行優(yōu)先練習,運動效應會有明顯的提高,肌肉力量素質的增長更加明顯,嚴格控制乒乓球的推擋、正手攻球和搓球三項基本技能,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乒乓球的遷移方向是從非優(yōu)勢手對優(yōu)勢手,運用雙側遷移理論有效促進運動水平的提高,運動員訓練效果。
(三)兩側性遷移在足球運動項目中運動訓練的研究
奚天明[6](2000)李斌鑫, 黃孟[7](2017) 文中采用以足球專項班學生為實驗對象,以球感練習和腳內(nèi)側傳球為研究對象,并在教學中加入雙側遷移理論進行實驗研究,采取不同的方法來設計兩側性遷移在足球運動項目中的有效性,結果表明:兩側肢體間存在不對稱性,非優(yōu)勢腳向優(yōu)勢腳的遷移量大于優(yōu)勢腳向非優(yōu)勢腳的遷移量,在訓練過中先進行弱勢腳的練習效果更好且優(yōu)勢腳與非優(yōu)勢腳的練習時間存在最優(yōu)分配比例,通過不同比例研究,弱勢腳練習的最佳練習時間占總練習的60%-80%使效果達到最佳。另外,在運動隊中運動員采取兩側性遷移方法可以克服高原現(xiàn)象,進而提高運動成績。
(四)兩側性遷移在網(wǎng)球運動項目中運動訓練的研究
費明亮[8](2018)張益博[9](2018)孫艷,劉晉元[10](2011)文中均采用實驗法,以加入非優(yōu)勢側肢體進行練習進行實驗干預,對網(wǎng)球擊球落點的深度、精度和技術進行測試,結果表明:在網(wǎng)球訓練中增加弱側手的練習,左右肢體協(xié)調(diào)和球感得到了明顯提高,雙側遷移理論對反手技術影響較大,正手影響小,提高了訓練效果,弱勢手訓練量占30%左右效果最佳,根據(jù)運動項目的不同,所以弱側手占得練習量的比例不同。
綜上所述,國內(nèi)外的專家學者對雙側遷移教法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教學和訓練理論的更新,通過搜索資料發(fā)現(xiàn)以往的研究已經(jīng)證明了雙側性遷移的存在。兩側性遷移產(chǎn)生的條件在于其對側肢體學習的動作技能要一致,或者有相同點。將兩側遷移理論運用到高校運動隊中進而緩解運動員的高原現(xiàn)象、增加訓練的趣味性、提高身體協(xié)調(diào)性、開發(fā)人腦的左右半?yún)^(qū)。但我國關于遷移現(xiàn)象的理論和實證研究只停留在籃球、乒乓球、足球,田徑等運動項目中。而羽毛球運動項目是兩側肢體間遷移具有代表性的項目,還需更多的專家學者們對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和探討,本研究希望將兩側性遷移理論更好的運用在訓練的實踐當中去,均獲得大量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王螽慶,劉志明,胡喬.雙側性遷移在籃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蘇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1995 (03):80-85.
[2]柯向陽.兩側性遷移對運動技能學習效果的研究——以乒乓球推擋球技能學習為例[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4 (10):67-72+77.
[3]賈恩峰.籃球技能學習初期兩側性運動遷移的實驗研究[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2,28 (03):127-129.
[4]費明亮.不同量弱側手訓練對9-10歲兒童網(wǎng)球底線正手擊球落點的影響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8:11-31.
[5]張益博.雙側遷移理論在羽毛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哈爾濱體育學院,2018.35-37.
[6]奚天明.高校足球專項教學中弱勢腳先行理論的實驗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0 (04):26-29.
[7]王曉波.復雜運動技能兩側性遷移的試驗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3,28 (2):138-142.
[8]黃安泉.兩側性遷移對提高大學生乒乓球技能的研究[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4 (3):103-106.
[9]李斌鑫 黃孟.雙側性遷移理論在體育課教學改革的應用[J].學校體育學,2017 (7):35.
[10]孫艷,劉晉元.網(wǎng)球教學中加強弱勢手練習的實驗及相關理論探討[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1,27 (1):59-60.
(通訊作者:陸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