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霞 梁伶雅
【摘要】本文以《廬山的云霧》課堂教學為例,論述“翻轉課堂”模式的學生個性化學習探究策略,通過對比自然狀態(tài)的教學過程與新設計階段“翻轉課堂”的教學過程,反思三次課堂教學的不足,提出“翻轉課堂”個性化學習應掌握以學生為主體、“授人以漁”、課堂互動有效性的原則。
【關鍵詞】翻轉課堂 個性化學習 《廬山的云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2A-0035-05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通常是教師教,學生被教;教師講授教學內(nèi)容,學生接受教學內(nèi)容;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是被動接受的個體。在當前全面實施統(tǒng)編版教材,及“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下,如何將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如何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是現(xiàn)今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為解決現(xiàn)行傳統(tǒng)教學模式依然存在制約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學生“齊步走”、以教定學等問題,筆者將以部編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課文《廬山的云霧》教學為例,探索“翻轉課堂”模式的推進及適宜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扎扎實實地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
一、課例研究的原因與目的
(一)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分析
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有培養(yǎng)“千人一面”的弊端,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得不到重視,普遍采取“課前預習+課堂傳授+鞏固作業(yè)”的三段學習模式,該模式存在兩種弊端:一是學生的學習負擔加重,學生既要預習新課又要復習舊知,課外閱讀時間被擠占;二是學生的學習習慣得不到尊重,沒有參與課前預習的學生無法進行課堂學習并完成課后作業(yè);有的學生課后沒有及時復習所學知識,對學習內(nèi)容一知半解,就會影響完成作業(yè)的質量。
鑒于此,“翻轉課堂”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只管教學,忽視學生的弊端,課堂強調以學定教,把學生的獨立學習放在首位,提高了課堂效率。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不同,在“翻轉課堂”中,學生在家自主學習知識,師生在課堂上交流學習,包括釋疑解惑、運用知識等,從而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
(二)探究實施“翻轉課堂”的必要性
“翻轉課堂”相較于傳統(tǒng)以教促學、“先教后練”的教學模式,改變?yōu)椤跋葘W后教”,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為個性化學習提供了可能,也打破了課堂教師講學生聽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形成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討論、探索的合作學習模式,保證了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地位,教師成為課堂的指導者,而不再是主導者。同時,翻轉課堂教學增加了教學的容量,學生可以通過課前搜集資料,課堂上與同學交流的方式把課堂教學內(nèi)容延伸至課外。
(三)探索適宜學生個性化學習的“翻轉課堂”模式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成績兩極分化,有些學生基礎差,跟不上學習進度,有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其學習需求得不到滿足。有些學生在完成作業(yè)時遇到困惑卻沒有教師輔導、解答。而“翻轉課堂”模式可以讓學生通過觀看教師提供的視頻提前學習基礎知識,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反復觀看視頻,直至把知識點弄懂。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討論,解決課前預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對個別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課例研究的基本情況
(一)課例《廬山的云霧》
執(zhí)教老師:陳立霞? 合作伙伴:羅德鳳、駱春燕、梁伶雅等
[執(zhí)教老師及班級樣本 執(zhí)教教師 學校類型
年級 學科 課型 班額 性別 年齡 教齡 職稱 學歷 水平 小學 三年級 語文 探究型 55 女 36 19 中小學一級 大學本科 中上 ]
(二)基本過程
以《廬山的云霧》課例為載體,以學定教,以合作學習為突破口,為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添磚加瓦,將課堂實踐提升為教學研究。
三、自然狀態(tài)的教學過程
(一)教學設計
1.談話導入,揭示課題;強化初讀,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說說這段話主要講了什么?圍繞哪個詞語來寫?
(2)課文描寫了廬山云霧的哪些特點?
2.圍繞“神秘色彩”,總體介紹廬山云霧。
3.圍繞“千姿百態(tài)”,感受比喻之妙。
(1)默讀課文畫出中心句,說說寫了云霧的哪些姿態(tài)?云霧時刻變化,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云霧的姿態(tài)?指名朗讀課文,你眼前浮現(xiàn)出怎樣的畫面?作者分別怎樣打比方?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畫出答案并交流。
(2)思維拓展:展開豐富的想象,說說廬山的云霧還可能像什么呢?練習說話。
(3)總結第二自然段的學法,了解“總—分”結構段的構段方式。
4.學法遷移,以同樣的方法教學第三自然段,了解云霧的瞬息萬變。
出示自學提示:
(1)怎樣理解“瞬息萬變”?從哪些詞語能感受到廬山的云霧變化得非????
(2)作者在這里又把云霧的姿態(tài)比作什么?學生自學,畫出答案并交流。
5.抓住成語“流連忘返”升華情感。
6.布置作業(yè):仿寫一段“總—分”結構段的話。
(二)教后反思及研討
1.自我反思
(1)沒有面對全體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教師按照預設的教學思路進行授課,以讀促教、以讀促寫,感悟課文的同時習得寫作方法、發(fā)展思維。學生在教師的牽引下完成學習任務,但沒有主動參與課文學習。在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課堂的管理者,負責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學生僅僅是被動的接受者,按照教師的思路一步步理解課文,沒有體現(xiàn)教師引導的過程。
(2)傳統(tǒng)教學痕跡重,不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在本課教學中,有的學生主動探究,成為學習的主人,但教師為了順利完成預定的教學內(nèi)容,忽視課堂生成以及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學生沒有表達的機會,產(chǎn)生無助感、失敗感和自卑感。
(3)教師沒有關注到全部學生,不能在一定程度提高學生的興趣,課堂都是“齊步走”的模式,回答問題的人數(shù)和時間有限制,有些學生沒有機會表現(xiàn)進而成為旁觀者,沒有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2.小組研討
小組成員探究原始的教學設計,結合課堂實錄分析執(zhí)教者的教育理念與教學行為,查找存在的問題(以下是部分課堂教學記錄)。
課堂教學記錄一(部分)
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里,教師是知識的擁有者和傳播者,而學生是接受者,學生總體是被動地學習。而在“翻轉課堂”中,學生主動自主學習,教師有針對性地個別指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知識儲備,確定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發(fā)展?jié)撃埽嵘龑W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胺D課堂”還翻轉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避免教學中依舊以教師為中心,做到真正以學生為中心。在課前學習和練習的過程中,學生產(chǎn)生了疑問,更希望得到解答,如果在課堂上不能釋疑,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大打折扣,而“翻轉課堂”模式有針對性地解決了這些問題。
四、新設計階段教學過程
小組成員們觀察并分析整個教學活動,從教學理念、教學技巧、課堂效果尋找原因,依據(jù)“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為目標和探索的方向,始終以學生為中心和主體,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一)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語境理解“千姿百態(tài)、瞬息萬變、流連忘返”等詞語,理解文中比喻句的妙處。
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與讀寫相結合,讓學生認識“總—分”結構的構段規(guī)律,仿寫一段“總—分”結構的話。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感悟廬山云霧千姿百態(tài)和瞬息萬變的特點;讀寫結合,讓學生認識“總—分”結構的構段規(guī)律,仿寫一段話。
(三)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視頻。
(四)課前任務
1.教師活動:制作自主學習任務單、視頻和PPT,讓學生自主學習并提出問題。
2.學生活動:
(1)根據(jù)教師設計的自主學習任務單查找資料,確立學習目標,明確學習重點,初步探究畫出困惑之處,并寫上批注提出質疑,對課堂學習充滿期待。
(2)屢次觀看教師提供的視頻和PPT,生成新的疑問,課堂進入探究學習階段。
(3)完成教師列出的學習任務單,其中暫時不能解決的問題留待課堂與教師、同學一起探究解決。
(五)課上任務
1.制作任務卡。
教師根據(jù)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提出的問題,整理出三個核心問題,請學生分組學習,完成表格內(nèi)容和小組合作學習評價表。
2.小組合作學習。
四人小組自主學習,用“讀一讀、找一找、想一想、講一講”的學法,填寫答題卡和評價表。
3.匯報交流,展示學習成果。
(1)學習第二自然段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欣賞課件:這一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生(齊):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tài)。
師:這一自然段寫出了云霧的什么特點?(理解“千姿百態(tài)”)
生1:寫了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tài)的特點。
生2:“千姿百態(tài)”中的“千”和“百”說明云霧的姿態(tài)非常多。
課文是怎么具體描寫云霧千姿百態(tài)的?教師引導學生體會把不同的云比作帽子、玉帶、大海、天幕的妙處。
生:那些籠罩在山頭的云霧,像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那些纏繞在半山的云霧,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云霧彌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霧遮擋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拓展訓練:文中的省略號省去云霧的很多姿態(tài),你能用上比喻句補充幾個句子嗎?
生1:那些籠罩在山頭的云霧,像是飄過山頂上的縷縷輕煙。
生2:那些半山的云霧,像是蒙在山腰間的一層層輕紗。
……
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廬山的云霧呢?
生:山頭—半山—山腰—山峰。
師(總結):像這種先概括寫“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tài)”,再具體寫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tài),就是先總后分的結構。
你能照樣子說一段話嗎?公園里的花各種各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公園里的花各種各樣,那些開滿枝頭的桃花,粉紅如霞;挨挨擠擠的梨花,又白得像雪;嬌艷的薔薇輕聲低語,宛若少女……
小結學法:同學們,還記得我們是怎么學習這個自然段的嗎?
生:1.讀課文;2.畫一畫,找出答案;3.小組討論,相互交流;4.說一說。
師評價總結:請同學們根據(jù)剛才合作學習的情況完成評價表。
(2)學法遷移,學習第三自然段
根據(jù)以上學習方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完成學習任務卡。學生運用剛剛的學習方法合作學習,找出答案。
小組匯報:
生1:課文圍繞“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這句話來寫。
生2:描寫了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的特點。
生3匯報:剛剛還是隨風飄蕩的一縷輕煙,轉眼間就變成了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風的白馬,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又變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讀課文,想象畫面之美。拓展訓練:文中的省略號省去云霧的多種變化,請用比喻句補充出來。
生1:剛剛還是一只兇猛的老虎,轉眼間又變成一只溫順可愛的綿羊。
生2:明明是一只狡猾的狐貍,一瞬間又變成一只眺望遠方的猴子。
總結歸納,贊嘆云霧的美。
師:作者欣賞廬山的云霧時有什么感覺?(理解“流連忘返”)
生:云遮霧罩的云霧真讓人流連忘返。
4.布置作業(yè):學習先總后分的寫法,選取一處景物仿寫一段話。
(六)自我反思
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程度決定“翻轉課堂”成功與否,重新研討、再次設計的第二輪課的課堂情況如下。
1.學生課前參與學習,教師提供學習材料,讓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成為可能。體現(xiàn)如下:
(1)根據(jù)教師設計的自主學習任務單,查找資料確立學習目標,明確學習重點,初步探究畫出困惑之處,并寫上批注、提出質疑,對課堂上的學習充滿期待。
(2)屢次觀看教師提供的視頻和PPT,生成新的疑問,課堂進入探究學習階段。
(3)充分利用自己搜索或教師制作的學習資源,自主探究解決個別問題,課堂用來解決更高層次的、普遍存在的問題并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
2.“翻轉課堂”增加學習的互動性,從而有效解決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體現(xiàn)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胺D課堂”的最大特點,就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以及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變成了學習的指導者,在提出明確合作學習的任務后,學生之間可以充分交流、探究,教師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全面提升課堂的有效互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3.存在的不足
在“翻轉課堂”的個性化學習環(huán)境中,教師擔當領路人,為學生指明方向,幫助學生制訂學習計劃和提供學習工具,課堂看起來熱鬧非凡,但是如何在課前制訂出高質量的練習和課件,還要花費更多的功夫進行優(yōu)化。以帶有任務卡的學習形式進行語文教學,學生的感覺就是花費心思去尋找答案,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使語文課缺少“語文味”,而真正有魅力的語文課應該是書聲瑯瑯的。在整節(jié)課中,教師過于注重教學任務的完成,而忽略了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忽略聲情并茂的朗讀對學生所產(chǎn)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以下是部分課堂教學記錄)。
(七)小組討論
合作伙伴肯定了本堂課從“傳統(tǒng)課堂”邁入“翻轉課堂”的過程中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她們又提出本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1.學生朗讀課文、品讀課文的時間太少;2.在改進方案上力度不夠,教師的“教”少了,學生的“學”多了,給予學生個性化學習的空間不足。教師如何將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本課要求掌握的知識點有機結合,真正做到“以學定教”,從而讓學生的思路不會脫離教師的“跑道”,這取決于教師的經(jīng)驗以及對文本的解讀。
五、新行為階段教學過程
(一)按照教師課前提供的資料自主學習、提出問題。
(二)新課教學
1.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制作學習任務卡和評價表;
2.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第二自然段;
3.匯報交流,展示學習成果。
(1)教師范讀:解決任務卡上的問題;
(2)創(chuàng)設情境配樂朗誦,指導朗讀;各小組賽讀,在讀中感悟;進行思維拓展訓練。
4.學法遷移,學習第三自然段:總結歸納、拓展作業(yè)。
六、比較與反思前后三次課堂教學
(一)第一節(jié)課控制過度,學生個性化學習受到制約
在自然狀態(tài)階段的課堂,傳統(tǒng)教學模式禁錮了教師的思維,教師為了完成既定的教學內(nèi)容,用固定的教學思路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牢牢掌控整個課堂活動,學生個性化學習受到制約。課堂上“齊步走”的現(xiàn)象較為嚴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聽到教師面面俱到的講解,會感到厭煩,而學習能力差的學生聽起來一頭霧水。學生按部就班,沒有出現(xiàn)思維交鋒,不能真正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二)第二節(jié)課過度放手,偏離主題,缺少“語文味”
“翻轉課堂”教學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進行討論、探究,但個別小組的討論天馬行空,偏離了本課學習的關鍵性思路?!胺D課堂”缺少傳統(tǒng)課堂的“語文味”,朗讀少了,沒有引導學生在讀中領悟語言的音韻美、文字美和情感美。學生沒有受到語言文字的熏陶,并產(chǎn)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三)第三節(jié)課收放自如,還原濃濃“語文味”的課堂
研修小組成員深刻反思、不斷研討,根據(jù)課堂生成逐漸形成新設計階段的教案,找到“傳統(tǒng)課堂”與“翻轉課堂”的切合點,既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讓學生在個體學習與合作學習中有所收獲,又能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語言美,讓學生熱愛朗讀,在朗讀過程中通過點撥、示范、講解等進行指導,引領學生入境入情放聲朗讀,培養(yǎng)語感。經(jīng)過這樣的指導訓練,學生做到有理解地讀、有體驗地讀、傳情達意地讀,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
七、“翻轉課堂”的個性化學習應著重掌握三條原則
要創(chuàng)建高效的課堂應精心研讀文本,與文本進行深度對話,進行有效、合理的教學設計。通過以上課例分析,筆者總結出“翻轉課堂”教學中的個性化學習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在“翻轉課堂”中,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是教師制作的教學視頻和各種網(wǎng)絡資源。教師在設計探究型活動時,應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并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習的能力,更有利于學生知識的內(nèi)化和轉化。此外,還應結合學生特點、學科特點和內(nèi)容特點,提高課前視頻材料的實效性和趣味性,確保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
(二)“授人以漁”的原則
德洛樂的報告闡述道:“學會求知是培養(yǎng)學會學習的能力,更多的是掌握獲得知識的手段,而不僅僅是獲得分類的系統(tǒng)化知識?!苯┠晏岢龅呐囵B(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中,更是強調落實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應強調“授人以漁”的原則,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探究活動情境,培養(yǎng)他們自主探究、獨立思考的學習能力。
(三)課堂互動有效性的原則
在“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課前知識掌握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探究問題,與他們展開討論,以確保課堂互動交流的有效性。在學生合作學習時,小組交流過程中難免出現(xiàn)爭執(zhí)和討論,教師要注意維持課堂秩序,避免無效的交流影響課堂秩序和效率。
八、三輪“行動—反思—觀察—討論—改進”的體檢
通過三輪“行動—反思—觀察—討論—改進”,我們進行初步總結:“翻轉課堂”翻轉的是理念,翻轉的是師生角色,以學生為主體,適應學生的天性,將學習進行有益的延展,學習不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交流、研討、提升、培養(yǎng)素養(yǎng)的場所。教師在關注學生知識獲得的同時,更重視能力的培養(yǎng)和情感的交流。
總而言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值得實踐與探究,更有利于學生個性化學習,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但在實施“翻轉課堂”的過程中會遇到不少問題,如教師習慣傳統(tǒng)的教學講解方式,對“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認識不夠;教師個人教學能力不足,無法滿足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的需要,不擅長將知識打散,讓學生構建因人而異的知識體系。鑒于此,我們將不斷探索,為課堂教學添磚加瓦。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提升職初小學語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實踐研究——以海城區(qū)語文名師工作室為例(課題編號:2017C108)”的研究成果,結題號:2018-444。
作者簡介:
陳立霞(1983— ),女,廣西北海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曾獲北海市青年啟航人才的榮譽稱號,研究方向:語文課堂的有效性教學,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使用研究。
梁伶雅(1985— ),女,廣西北海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撰寫的論文《淺談小學英語口語交際》曾獲得全國論文評比一等獎,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