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遠謙
摘要:推理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中。對于初中學生而言,推理能力是學生必須要具備的基本技能之一。為此,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時要注重對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課;推理能力;提升策略
推理是數(shù)學的一種基本思維方式。既然是一種思維方式,那就說明它是可以訓練的,也是可以提高的。說到這里,我們自然會想到這樣一個問題:“就初中數(shù)學課而言,我們應該怎樣去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呢?”下面,筆者就結(jié)合自己平時教學中的一些實際例子來具體談一談。
一、從學生知識儲備出發(fā),設計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推理意識
課前做好準備是上好課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我們課前準備的諸多因素中,有一點我們一定要做得細致,做得深入。這就是我們有沒有對學生做足量的分析,特別是對學困生。這里要說明的是,我們對于學生的分析,有一點必須要加以重點分析和處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對學生學習效果產(chǎn)生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在進行課前準備和展開具體教學活動時,都要基于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的情況之下展開教學。
教學“分式”這一知識點時,筆者首先設計了一個情境。具體是筆者從問題情境入手,首先向?qū)W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說一說分數(shù)和除法兩者之間有沒有關系呢?如果有,那么它們之間又有著怎樣的關系呢?”問題提出學生自由發(fā)表看法之后,筆者又通過具體例子,試圖幫助學生回顧一下兩個數(shù)相除的商則表示為分數(shù)的過程。在創(chuàng)設情境之后,緊接著筆者又設計了一個探索活動。
這樣,通過對幾個具體又實際的問題的研究和討論后,學生就學會了將實際問題之中有關數(shù)量之間關系的問題用一定的形式表示出來。這樣的設計,筆者做得比較恰切的一點就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出發(fā),通過對有代表性的問題的研析和活動的探索,這就讓新知識的生成顯得很自然。
二、從學生個體差異考量,采取靈活方式,傳教學生推理方法這點主要是強調(diào)課堂教學展開之前,我們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況等所做的必要的摸排和掌控。這就為我們課堂教學到底要采取何種教學方法指明了方向。更進一層來說,這為保證課堂教學的有序展開,進而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般而言,我們要采取何種方式,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我們所要采取的方法必須要做到一個尊重。尊重什么呢?就是尊重學生客觀上在認知水平上的差別。進而,我們在采取像動手操作、實驗論證等等環(huán)節(jié)。
教學“8.2 分式的基本性質(zhì)”這一知識點(第三課時教學),筆者設計了一個問題情境的方式進入主題教學。在問題設計上遵循一個原則,這一原則就是問題具有承上啟下性;而在思維方式上則采取類比的方式,這樣通過一個研討的方式展開課堂教學,引導學生主要不是通過教師的作用,而是通過學生自主的方式得出分數(shù)通分之概念。接著筆者又安排了一個探索活動。這一活動總共分4 個步驟。步驟一:回顧分數(shù)通分的一般步驟有哪些;步驟二:通過練習回顧如何確定最小公分母(異分母分數(shù));步驟三:確定最簡公分母(主要是通過類比);步驟四:歸納分式通分的一般步驟(通過具體的實際例子)。
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安排,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知道了什么是分數(shù)通分;接著又通過一個活動讓學生們來探索,又讓學生知道了何為最簡公分母并掌握了如何確定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又讓學生掌握了怎樣對幾個異分母進行分式通分的方法。這其間各種方式綜合發(fā)力,使學生的推理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三、從學生實戰(zhàn)訓練發(fā)力,開展多樣活動,拓發(fā)學生推理能力
一般來說,我們衡量學生推理能力到底怎樣,關鍵還是通過學生自己在具體實戰(zhàn)中形成。當然,這也離不開教師必要的幫助。就課堂教學而言,教師的幫助一般則表現(xiàn)為一定的講解、必要的分析、適切的點撥等方面。當然,這些方面也要掌握一個度,這就是教師所進行的一定要適可而止,不能太過。那么,我們又該怎樣去引導學生進行實戰(zhàn)呢?
教學“8.5 分式方程”這一知識點(第三課時),為了幫助學生們進一步理解(或者加深理解)分式的諸多概念,最終提升他們解分式方程的能力,筆者主要采取了游戲的方式力圖實現(xiàn)這一方面的突破。具體來說設計了兩個游戲。為保證游戲的開展實現(xiàn)應有的效果,筆者具體進行了針對性的指導:
1.學生制作卡片方面:(1)要求參照課本要求;(2)內(nèi)容可以自定,不作統(tǒng)一要求;(3)形狀尺寸可以提出統(tǒng)一要求;
2.分組開展。每組是4 人,分兩方(每方2人);
3.活動規(guī)則可由小組自行確定。
這樣的設計,一方面對學生限制較少,比如學生制訂卡片沒有硬性的規(guī)定;再如,活動規(guī)則的指定也體現(xiàn)了這一點。另一方面,活動的設計凸顯了寓教于樂的思想或者說理念,也就是說通過游戲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學生通過具體的操作,通過一定的合作,總之,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學生感悟到了并且發(fā)展了這一數(shù)學推理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知道了什么是推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我們對其價值或者在生活中的作用有了一個改變傳統(tǒng)視角的重新界定(或定位)。而難能可貴的是,筆者又從三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維度,對如何在數(shù)學課堂上提升學生的這一方面能力進行了一定指向性的分析。這一分析是具有很大的實際操作價值的。希望筆者的這一做法能夠給各位同仁帶來真正的助力。
參考文獻:
[1]于桂先.如何提高數(shù)學課教學質(zhì)量[J].吉林教育,2010(11):120.
[2]李長春.初中數(shù)學“趣導樂學”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初中生世界,2016(11):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