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剛
摘 要:湖北警官學院(以下簡稱“我院”)是在原湖北公安高等??茖W校基礎上組建的省屬公安本科院校。“升本”以來,辛勤耕耘在我院大學英語教學一線的教學團隊密切關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動態(tài),不斷推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取得了驕人的教學成果,為我院順利通過本科教學評估作出了顯著貢獻。本文旨在對我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進行歷時性描寫,梳理其發(fā)展軌跡,總結其發(fā)展規(guī)律,并對其未來走向進行科學的預測。鑒于我院于2002年“升本”,2016年又開始了新一輪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本文時間跨度界定于2002年至2016年。
關鍵詞:警官學院 大學英語 教學改革
一、我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歷時性描寫
“升本”之前,我院借助其他本科院校資源,采取“聯合辦學”的形式培養(yǎng)本科生,選用當時全國大多數本科院校使用的《大學英語》(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董亞芬總主編)。該系列教材選文地道,注重通過反復操練掌握重點詞匯,力求給學生打好“寬、厚、牢”的語言基礎。但由于時代局限,該系列教材內容略顯陳舊,練習形式較為單一?!吧尽敝?,我院大學英語教學團隊決定另辟蹊徑。由此,我院大學英語教學邁入了一段推陳出新、與時俱進的改革歷程。具體來說,“升本”以來我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階段1:升本-2005年7月
“升本”之初,正逢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推向深入,社會各界對當時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聾子英語”、“啞巴英語”現象的批評絡繹不絕,而且教師“滿堂灌”、“一言堂”的現象非常突出。此時我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主題明確,即大學英語教學在教學重心上要實現從“以讀寫為中心”到“以聽說為中心”的轉變,在教學模式上要實現“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我院大學英語教學以應惠蘭主編的《新編大學英語》為依托,啟用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題教學模式,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階段2:2005年9月-2011年7月
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各界對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當時,社會各界普遍認為大學英語教學“費時低效”,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亟待提高。為解決上述問題,我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進入一個新階段。我院大學英語教學團隊以應惠蘭主編的《新編大學英語》(第二版)的啟用為契機,以語言輸出為導向,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加強英語學習策略的傳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在此輪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我院的大學英語教學特點可以概括為“輸入與輸出并重”。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語言的輸入與輸出就如同形影相隨的孿生姐妹。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如果沒有語言的輸入,語言的輸出就成為無源之水、無土之木;而僅僅只有語言的輸入,沒有語言的輸出,輸入的語言知識也只能成為沉睡在學習者記憶深處的信息,最終的結果就是“聾子英語”、“啞巴英語”。因此在教學模式改革、課堂建設創(chuàng)新方面,我們主張“輸入與輸出并重”。
當然,這里的“輸入”已經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老師講、學生記”,“輸出”也遠非僅讓學生用英語創(chuàng)編若干情境對話、回答問題。我院大學英語教學團隊謝邦秀教授主持申報的湖北省教學研究項目《基于學生充分預習和自主學習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對語言輸入與輸出的方式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該研究項目提出的教學模式注重以學習者為中心,有效整合了合作式學習、任務型學習、自主性學習、研究型學習和體驗式學習的學習形式,達到了促進學習者英語學習能力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的。在該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活動從課堂延伸至課外,伴隨學習活動的人際交往從過去單純的“師生互動”發(fā)展到“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并存,學生在課前對語言材料的充分預習和自主學習強化了語言輸入,而學生在課堂上的展示活動又鍛煉了語言輸出能力。
階段3:2011年9月-2016年7月
隨著中學英語“新課標”的實施,大學新生入學時的英語水平起點總體明顯提高,加上全球化背景下“英語熱”、“國際化”的推波助瀾,他們對英語學習有著新期待和新需求。另外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亟待培養(yǎng),原有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步伐和社會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我院大學英語教學團隊積極回應上述問題,啟用文秋芳主編的《新標準大學英語》,新一輪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應運而生。
此階段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是“學生英語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借助英語開展研究性學習和課堂展示活動。隨著改革的推進,語言輸入與輸出達到了完美結合,教學改革帶來了超出英語學習范疇的“副產品”,比如研究性學習促進了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促進了學生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學生開展課堂展示活動之前對語言材料的歸納與提煉培養(yǎng)了信息收集分析能力和信息技術技能,課堂展示活動提升了學生的自信心。學習者的積極情感、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都得到了顯著提高。可見,教學改革取得了“一箭多雕”的效果。
階段4:2016年9月-
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帶來新的契機,大學新生英語學習個性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在此背景下,我院大學英語教學團隊啟用鄭樹棠主編的《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開始又一輪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英語學習App的使用,成為此輪教學改革的顯著特征。該教材堅持大學英語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倡導課堂教學與自主學習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隨著新教材的使用,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可以做到“線下與線上結合”,獲得全新的學習體驗,使英語學習向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的方向發(fā)展。
二、我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啟示
回眸我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梳理其發(fā)展軌跡,可以得出以下啟示:
1.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是改革的主旋律,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是改革的最強音。大學英語教學必須堅持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滿足新形勢下大學生多樣化的英語學習需求。只有這樣,大學英語課程才能成為大學生由衷喜愛并令其終身受益的優(yōu)質課程。
2.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體現了英語教師敏銳的觀察能力、深切的責任意識和與時俱進的優(yōu)秀素養(yǎng)。語言反映社會發(fā)展與時代變遷,新科技的發(fā)展會對語言學習產生變革,新的學習理論會帶來學習方式的革新。所以這一切都決定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永遠在路上。
3.教師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積極推動者。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大學英語教學沒有固定的、一成不變的方法,執(zhí)教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的英語教師總是能夠做到因材施教、與時俱進。教學方法千變萬化,凡是有利于英語教師實施教學活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教學方法都是好方法。
結語
從2002至今,我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不斷推進,不斷邁上新臺階。大學英語教學是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英語教學具有鮮明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點,大學英語在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方面所發(fā)揮的作用其他課程無法替代。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將繼續(xù)推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強化大學英語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著力提高我院大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更好地滿足新形勢下大學生多樣化的英語學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