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健
摘 要:近年來,通識教育的理念逐漸滲透我們的生活中。簡單來說,通識教育就是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的結合,而通識教育也不只是二者的結合,它是多元化的、新型化的。在通識教育體系下教育出的學生通曉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知識豐富有廣度,還具備深厚的專業(yè)知識。通識教育給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因此在改革進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通識教育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4-11
作者簡介:裘 健(1979—),女,浙江溫州人,溫州醫(yī)科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
一、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現(xiàn)狀
1.教學內容的改革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重點經(jīng)歷了“語法—閱讀—聽說”的變革。過去課堂的教學以語法為主,即在老師的帶領下,分析文章的句子結構以及時態(tài)的運用和固定句式的使用。之后開始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課堂以解析文章內容為主要任務,翻譯全文,做課后閱讀材料的相關習題,等等。但是上課的內容卻是換湯不換藥,同學們坐在語音室里戴著耳機,表面上是在學習聽力,實際還是在做著閱讀的訓練。綜上所述,大學英語教學并沒有真正地完成改革,改革總是受限于應試型的教育觀念而不能發(fā)揮最大效能。
2.教學模式的改革
教學模式從被動學習模式改變?yōu)橹鲃訉W習模式。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教為主,老師是教學的中心,學生是受教的對象。這種模式忽略了學生的感受,不能和學生進行想法的交流,長此以往,教師也就很難把握學生的心理,教學難以和學生的狀態(tài)同步,這種“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對學生來說沒有任何好處。而新型的主動學習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 尊重他們的個性發(fā)展,按照他們自己樂意的方式學習,有利于發(fā)揮他們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和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
3.四六級考試辦法的改革
大學四六級考試成績是評定大學生英語水平的標準。隨著國家經(jīng)濟的發(fā)展,綜合國力的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也逐漸上升,外語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當代大學生也應該與時俱進,增強自己外語的應用能力。為此,大學英語的四六級考試內容也做出了相應的改革。考試的重點從原來的語法閱讀轉到了聽說寫作。在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聽力和寫作占據(jù)60%以上的比例,聽力內容也在今年改變了,新添加了新聞時政的內容。
二、存在的弊端
1.思維的限制
在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育中,學生們習慣了受教式的教學方式,久而久之,對老師的教學內容處于聽之任之的狀態(tài),思維因漸漸受到局限而不能自由發(fā)展?,F(xiàn)在很多學生的思維呆滯,學習時不能做到舉一反三。這毫不符合通識教育的理念。通識教育要求以擴展的眼光看待所學的知識,不需死記硬背,應理解學習,在反思中成長。
2.應用的局限
我們從小就開始學習英語,然而直到大學階段,一些學生只學會了如何做英語卷子以通過考試,卻沒有真正運用。學習英語的終極目標應該是能聽懂英文,并且用英文與人交流。這是我們現(xiàn)在英語教學改革過程中的瓶頸。
三、通識教育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的作用
1.轉變觀念
學校要重視通識教育在英語改革中的作用。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首先要改變教師的教學觀,要不斷地滲透通識教育的理念,讓老師們充分地認識通識教育。
2.改革教學內容
大學英語的教學不應該以大學課本為主,應該開設多種課程,適當?shù)卦黾油庹Z選修課、語言類通選、口語課和英文電影賞析課,等等,來增強學生的口語能力和聽力。從學生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開始著手,才能真正地做到有效教育。學校還可以經(jīng)常開辦英語專題講堂,組織英語活動競賽,創(chuàng)辦英語演講活動……盡可能多地為提高英語口語能力和聽力創(chuàng)造條件,真正落實通識教育在我國大學的運用。
3.加強外教師資力量
當前大學英語授課大都是一位老師帶幾個班。由于學生人數(shù)較多,老師又少,造成教學質量的下降,整體學習水平下降,很難達到通識教育的多方面發(fā)展要求。要提高教學質量,一是加強師資力量,引入更多的教師資源,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二是加強老師的培訓學習,從成功的學校處借鑒好的教學方式,采取各種教育手段開展通識教育。
參考文獻:
[1]王麗慧.通識教育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J].懷化學院學報,2010(8).
[2]王 毅,王維倩.多視角辨析大學英語教學與通識教育的關系[J].外語電化教學,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