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建筑行業(yè)各項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十二五規(guī)劃將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寫入建筑信息化建設發(fā)展綱要,可見BIM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對工程管理的重要性?;诖耍恼戮桶l(fā)揮BIM技術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BIM技術;工程管理;建筑行業(yè);信息化建設;建筑信息模型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章編號:1009-2374(2015)27-0088-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7.046
1 概述
Autodesk公司定義BIM是一種建筑軟件的應用,是對傳統(tǒng)二維圖紙為主的信息載體模式進行顛覆,同時也代表了一種新的思維方法和工作方式。美國建筑師學會(AIA)認為,BIM是一種模型技術,要求能夠結合工程項目資訊資料。美國國家建筑科學院(NAS)給BIM的定義較為全面,認為BIM既可以認為是信息建筑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也可以被理解為建筑信息建模(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由于兩個詞的中文翻譯后的意思差異并不明顯,所以目前國內普遍建議不對BIM進行翻譯,如CAD一樣,僅作為代稱,也可以合理表達BIM雙重含義:信息模型和信息建模過程。
Eastman定義BIM是,建筑信息模型是將項目的整個生命周期內的所有信息集合在一個模型中,并包含施工進度、建造過程、運營維護等全部過程,并集合了所有幾何信息、功能要求和構件性能。Laiserin認為,BIM不只是一個系統(tǒng)或者軟件,更是一個業(yè)務流程。張建平教授曾引用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BIMS)對BIM定義,在國內普遍被認可,認為BIM是以三維數字技術為基礎,集成了建筑工程項目各種相關信息的工程數據模型,對工程項目設施實體與功能特性的數字化表達。
雖然對BIM的定義,各個機構組織、國內外專家并未統(tǒng)一,但基本可以把BIM定義為既包括建筑模型結果,又包含建筑建模過程的一個“動名詞”。因此,認為BIM是利用一個包含了建設項目物理特性與功能特性的數字模型,并考慮該模型的信息共享和互用性技術服務于建設項目的全生命周期的決策與分析。
2 BIM在建設工程各階段的實踐應用作用
2.1 立項決策階段的作用
項目的立項決策階段是十分重要的,該階段旨在探究項目的可行性并探討最佳投資方案。在BIM技術的幫助下,能夠得到更加滿意并且可靠的研究結論。
項目決策過程中,建筑物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環(huán)境氣候和與周圍建筑的協(xié)調都對項目的最終結果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而傳統(tǒng)模式下的場地分析方式存在諸如掌握信息量有限、處理相關數據困難等弊端,會給項目后期帶來大量風險。很多建設單位通過BIM技術與Revit的結合來保證得到最為滿意的解決方案,避免傳統(tǒng)模式下的許多問題,使分析結果更加科學合理,減少不必要的風險。
2.2 編制勘察設計文件階段的作用
2.2.1 碰撞檢測。設計工作是由不同專業(yè)人士獨立完成,由于設計過程中各專業(yè)缺少協(xié)調與溝通,碰撞問題不可避免。我國長時間采用的CAD圖紙設計由于不直觀等缺點,設計中存在的隱患難以發(fā)現,以致增加了整個項目的風險。而利用BIM技術的可視功能,通過三維模型的建立,給各設計方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臺,輕松快捷地解決了傳統(tǒng)二維模式下不可避免的碰撞問題,提前反映施工設計問題,有效地管控了設計風險。
2.2.2 信息實時更新共享。在一個建設項目過程中,信息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要想保證建設項目的順利高效進行,就必須要提升對信息的管理力度。在傳統(tǒng)的項目管理工作中,由于不同階段的信息之間缺乏相互聯系,因此很容易流失掉很多信息,這樣的現狀對生命周期管理工作起不到任何幫助。而用了BIM技術的建設項目能夠快速高效地對信息進行管理與修改,最終達到較為滿意的信息更新速度,節(jié)省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為后續(xù)建設目標的實現提供保證。
在項目的編制勘察設計文件階段,充分運用BIM技術可有效地避免空間碰撞問題,盡可能地將設計風險消除在設計階段,避免后期返工。同時,BIM的協(xié)同設計能夠在設計階段發(fā)揮巨大作用,把相互專業(yè)設計工作的繁雜過程簡化為各自專業(yè)水平上的可行性工作。
2.3 建筑施工安裝階段的作用
2.3.1 實現質量風險管控。傳統(tǒng)的質量管控方式較為抽象,沒有將問題具體細化,給后期的施工埋下了質量隱患。但是有了BIM技術之后,就能通過三維表達方式實現以往二維表達無法準確表達的內容,將施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細致地表達出來,最終起到降低工程質量風險的作用。
2.3.2 嚴謹安排進度計劃。建筑施工的進度管理一直是保證工程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嚴謹的進度計劃有利于工程總體經濟效益的充分發(fā)揮。傳統(tǒng)模式下用來描述項目進度的圖很難清晰地演繹實際中的施工進度。我們通過將BIM與施工進度計劃相結合,建立3D+時間進度要求的信息模型,模擬項目施工動態(tài)過程,并標記出施工進程與時間。在實際施工中嚴格按照模擬施工進度施工,及時調整誤差,實現工程進度的精準控制,降低工期延期風險。
2.3.3 嚴格控制工程成本。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建筑行業(yè)的競爭也變得越來越激烈,企業(yè)要想在復雜的市場中盡可能地提升自己的利潤空間,就必須要提升內部成本控制的水平。結合BIM技術,可以自動生成所需材料訂單,不會出現像以往那樣材料費用難以管控的現象。BIM還可以為企業(yè)提供更多的施工方案選擇,進而找到最適合企業(yè)、最為經濟的施工方案。
2.4 竣工驗收交付使用階段的作用
2.4.1 科學人性化檢測。在工程竣工之后,業(yè)主方在驗收階段會對整個工程建筑的綠化面積/建筑物的采光性能和保溫隔熱性能進行測試檢驗。對于大多數承包方來說,在竣工驗收階段難以滿足建筑項目的科學人性化建設,而被要求繼續(xù)完成相應指標,達到標準后才會被業(yè)主方驗收成功。在BIM軟件的應用下,承包方能夠對建筑結構的綠化、隔熱、采光、保溫的性能在工程項目驗收前做好指標檢測,避免在驗收階段被業(yè)主方做不合格處理而延誤工期增加額外損失。
2.4.2 信息資源共享管理。在工程驗收完成之后,BIM集合的所有工程信息形成一個信息資源共享系統(tǒng),給試用階段的后期管理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為后期的管理提供第一手建筑結構信息。
3 結語
BIM技術可以為建筑業(yè)帶來全新的發(fā)展,但是它的效用在現階段尚未有效地發(fā)揮出來。BIM的應用對項目管理的流程改變是BIM在實施過程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并通過各參與方的BIM管理流程構建出新的基于BIM的項目管理流程,為BIM的推廣與運用奠定一定的基礎。文章所構建的管理流程還需要實際案例來驗證與
完善。
參考文獻
[1] 姚德山.基于BIM技術的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系統(tǒng)[D].安徽大學,2014.
[2] 王加峰.建筑工程BIM結構分析與設計方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3.
[3] 張修德.基于BIM技術的建筑工程預算軟件研制[D].清華大學,2011.
[4] 李玉娟.BIM技術在住宅建筑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重慶大學,2008.
[5] 陶敬華.BIM技術和BLM理念及其在海洋工程結構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2008.
作者簡介:段劍,江西萍鄉(xiāng)人,供職于中鼎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責任編輯:黃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