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香
【關鍵詞】 信息技術;語文教學;知識含量;學習方式;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0—0090—01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大大增加了語文課的知識容量。信息技術集聲、光、影于一體,可以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實現(xiàn)最佳教學效果。尤其是賞析課,豐富的網絡知識可以幫助學生從各個角度去理解文章內容,提高思維的廣博性。因此,語文教師要根據自己的課堂實際,掌握現(xiàn)代教學技術,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為課堂“服務”的功能。
一、信息技術豐富了課堂的知識含量
信息技術可以有效增加課堂上的知識含量,使其滿足教學的需求。信息技術中有大量的資源,教師在教學時,如果需要與本課內容相關的資料,可以隨時從信息庫里調出來,及時應用于課堂。如,北師大版五年級下第十組的內容是我們去旅行,《閱讀大地的徐霞客》《少年旅行隊》《古羅馬斗獸場》無不彰顯出大自然的美和旅行中的樂。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中的大量資源,給人以視覺上的沖擊,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小學教材中有很多課文是節(jié)選自名著的,教師在教學時,不僅需要對文中所選的精彩片段仔細研究,而且要對整部名著有所了解。運用信息技術能直接在資料庫中搜出相關資料,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如,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的《猴王出世》一文,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展示“石猴”誕生后跳進水簾洞稱王的劇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把《西游記》的相關知識以及四大名著的知識展示給學生,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二、信息技術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信息技術的應用改善了教師“教”的方式,也改變了學生“學”的方式。課堂上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增加課堂容量,課下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可以查閱資料,幫助自主學習。學生的知識積累豐富了,在課堂上的討論才會更加深刻,對課文的理解才會更有層次。
合作交流是解決課堂問題的常見形式。合作討論要建立在豐富知識的基礎上,學生對本課內容了解得越詳細,討論時觀點才能越多、越深刻。學生對文章主題的理解是千差萬別的,就像“一千個讀者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信息技術中擁有豐富的知識,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討論角度,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不斷優(yōu)化整合知識,不斷開闊思路,并嘗到合作交流的甜頭,從而幫助學生改變學習的方式。
三、信息技術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信息技術比較重要的作用,很多課文的學習都是運用信息技術渲染出感情基調,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
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學生提供了極為豐富的信息資源,尤其是在古詩詞賞析中,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的意境。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學習,因為有背景、場景的限制,學生對很多古詩詞的意境賞析不夠。教師在教學時,如果能利用信息技術收集和制作一些與古詩詞相配合的圖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學《楓橋夜泊》一文時,可以播放一組組寒霜滿地、楓葉飄飛的秋景,幫助學生理解“月落烏啼霜滿天”的意境。學生在借助畫面的基礎上發(fā)散思維,能夠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在賞析的過程中不斷拓展思路,提高思維的廣博性。
總之,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豐富了語文課堂教學,增加了語文課堂的容量,有利于增加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習能力。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的時候,要把現(xiàn)代教育觀念融入到現(xiàn)代技術中,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當然,教師也不能唯信息技術為標準,在教學設計中要靈活安排,按照課堂實際情況而定,要以學生的學習效果為最高目標,讓信息技術為小學語文教學“服務”。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