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要:政治是一門人文科學,它不像數(shù)學、物理那樣,能夠給人很大的成就感,但是它卻是學生學習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從小學到初中,從初中到高中,甚至到大學,到更高的學府,不可丟失的就是政治。但是目前的高中政治課堂卻是一個“死氣沉沉”的課堂,只有呆板的文字充斥著整間教室,丟失了本身的那種人文快樂。
關鍵詞:高中政治;課堂氣氛;教學效率
一、信息化導入,讓政治學習更有意義
學生不愛學習政治,是因為沒有從心底里認識到政治的重要性,或者是在課堂上根本不知道老師講的內(nèi)容是什么,或?qū)φn堂的主旨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都在于一個好的課堂導入,能夠讓學生提前進入狀態(tài),或是以高昂的興致來聽課。一般為了能夠快速進入課堂教學,老師都省去了課堂導入這個環(huán)節(jié),但是“磨刀不誤砍柴工”,課堂導入能夠很好地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來引出政治學習觀點,因為高中生的學習壓力非常大,時間也比較緊張,所以他們常常成了“不出門的秀才”。好的政治課堂不僅是傳遞給學生書本知識,更是讓這些知識能夠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得到反映。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刺激學生的感官,例如教學“人大代表”的時候,就可以播放某年的人民代表大會的開幕式,讓學生進入那種氛圍,感受那種嚴肅,這樣能夠從心里去感知人大代表的神圣。然后老師可以提問幾個簡單的問題:“誰知道人民代表大會幾年召開一次?”“為什么人民代表大會的現(xiàn)場如此的嚴肅?”“人民代表大會對人們來說有怎樣的意義,對于國家的意義又是如何?”這樣學生就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思考這幾個問題,從而對教學的知識有了深度的思考。
二、情境教學,讓政治學習更具實效性
我們主張有一個實際的經(jīng)驗情境作為思想開始的階段。政治思想是如何產(chǎn)生的,不是坐在那里冥想而來,而是通過實際的行動和不斷認知總結(jié)、升華得到的。學習政治也應當是這樣的一個過程:運用知識,糾正自身,總結(jié)知識,這樣才能夠讓知識成為自己智慧中的一部分。
在高中政治考試中,有案例分析這樣的題目,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引入這樣的學習形式。例如在學習“人大代表”這一知識點時,因為其知識點眾多,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又相距較遠,因此在學習時會造成對概念的理解不正確,或是記憶混亂的情況。為了突破這一教學難題,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尋找自己身邊的人大代表。這樣學生在了解這些人大代表事跡之后,會對人大代表的精神有所領悟,也知道人大代表就在我們的身邊,了解人大代表的提案權是如何發(fā)揮的等等,從而能夠?qū)崿F(xiàn)生活和教材內(nèi)容的有機結(jié)合,讓課堂氛圍更加活躍,教學效率也能夠得到提高。
三、情景化教學,讓政治學習更加有趣
政治是很嚴肅的東西,但是我們在學習時卻可以借助一些情景手段,緩解學習的緊張感,反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記憶一些法律條文時,老師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小型的法庭,讓學生在這個活動中鞏固自己的知識,了解法律的使用。甚至是一些道德方面的內(nèi)容,也可以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學生去分析案例,總結(jié)和運用知識。而一些小的知識點,則可以通過提示詞等形式讓學生來加強對零散知識的復習,這樣能夠鍛煉他們的反應能力,從而節(jié)約考場上的時間。這些活躍氛圍的情景會讓整個政治課堂“活”起來,帶動大家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政治課堂“活”起來不是一日兩日的事,更不是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就能夠決定的,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鍛煉他們的實踐知識能力,變被動為主動。
參考文獻:
楊軟英.多管齊下,構建思想品德高效課堂[J].科教文匯,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