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風(fēng)吹遍大江南北,神州大地一下子變成了綠色,“沉睡”了一冬的各種野菜陸續(xù)“鉆”出地面,成為人們眼中不可多得的應(yīng)季美食。人們用蒸拌煎炸炒、熗氽熬燒爆等多種烹飪方法,將其變?yōu)椴妥郎系拿牢丁R安瞬粌H口感好,還具有較高的保健價值,很多都是藥食同源物質(zhì)。
在中華大地上分布著品類繁多的野菜,人們早已將最佳吃法研究得明明白白,既能品嘗到它的鮮美,又能最大化留存它的營養(yǎng)。下面介紹14種常見野菜的營養(yǎng)價值及食用方法,以饗讀者。
1.野油菜。油菜屬于十字花科植物,其嫩莖葉又被稱為蕓苔、蕓苔菜、苔芥、寒菜,我國各地均有栽培?!侗静菥V目》記載,油菜可用于婦女產(chǎn)后瘀血腹痛、吐血、痢疾便血、大便秘結(jié)。油菜的莖葉較嫩,洗凈后即可烹調(diào)食用,涼拌、熱炒、制羹都是不錯的選擇。
2.野灰灰菜?;一也诵晕陡势?,具有清熱、利濕、降壓、止痛、殺蟲、止瀉等功效,還可預(yù)防貧血、促進兒童生長發(fā)育,對中老年缺鈣者也有一定的保健功能。灰灰菜的幼苗和嫩莖葉均可食用,口感柔嫩、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可以涼拌、炒食、攤餅、蒸食等。
3.野面條菜。面條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長在田埂地頭和初春的麥田,因形似面條而得名,是華北地區(qū)人們愛吃的一種野菜。面條菜全株及嫩莖葉均可入藥,有潤肺止咳、涼血止血的功效。面條菜的食用方法較多,可做湯面的配菜,還可涼拌、熱炒、做湯羹或拌餡,多以拌入面粉蒸食為主,風(fēng)味頗佳。
4.野蘿卜纓。蘿卜纓為十字花科植物,性溫,具有開胃、止瀉、止痢的作用,可長期食用。早春采收后,將蘿卜纓冷凍可最大化保存其營養(yǎng)價值,也可風(fēng)干或曬干,食用時再用水泡開。用蘿卜纓做成的經(jīng)典菜品是蘿卜纓拌黃豆,將煮熟的黃豆和焯水的蘿卜纓放在一起,加入辣椒油、醋、白砂糖、鹽、香油攪拌均勻即可,口感清脆,清爽利口。
5.野柳絮。一到清明前后,狀如雪花的柳絮便漫天飛舞,就像下了一場白雪。柳絮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等功效,在唐代時曾為皇室御用菜肴。采集柳絮需到農(nóng)村河畔、池塘邊,出穗即摘,開花后就已變老,不再適宜食用,因其微有苦味,最適宜涼拌。
6.野豬毛菜。豬毛菜又名刺蓬、三叉明棵、豬毛纓菜、猴子毛、蓬子菜等,多生于村邊、路旁、荒地、戈壁灘和含鹽堿的沙質(zhì)土壤中,耐旱抗熱,生命力旺盛。豬毛菜可長成兩三米高的大株,其幼苗可全苗食用,長大后可采摘嫩尖食用,具有平肝潛陽、潤腸通便之功效,可用于高血壓病、頭痛、眩暈、腸燥便秘。豬毛菜含水分少,出菜率較高,且口感沙脆,適合涼拌和蒸食。
7.野菊苗。野菊苗的別稱為野菊蒿、菊花菜,味苦辛、性微寒,具有清熱解毒、瀉火平肝等功效,有資料表明它可以清心除煩、減輕焦慮癥狀,不過,脾胄虛寒者及孕婦應(yīng)慎用。菊花苗是一道上乘野蔬,涼拌、炒食均可,口味清香,回味清涼。
8.構(gòu)樹花。構(gòu)樹花也叫構(gòu)普穗、構(gòu)穗、構(gòu)菜,它其實不是花,而是沒有開花的幼穗。構(gòu)樹花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化合物,可以有效抑制炎癥反應(yīng),還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體內(nèi)的自由基,防止細胞的氧化損傷,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構(gòu)樹花散發(fā)出一種奇香,吃起來柔軟、鮮嫩,適合炒、拌、蒸、燜、余等多種烹調(diào)方法。
9.野香椿。香椿在我國分布很廣,多數(shù)省份都有種植,被稱為“樹上蔬菜”。吃香椿講究時機,“雨前椿芽嫩如絲,雨后椿芽如木質(zhì)”,因此在谷雨時節(jié)吃最好。香椿不僅風(fēng)味獨特,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野香椿
中醫(yī)認為,香椿味苦,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的功效;它還含有香椿素等揮發(fā)性有機物,可健脾開胃、增加食欲。香椿的吃法有很多,香椿拌豆腐、香椿炒雞蛋都是傳統(tǒng)家常菜,腌制成醬則可享用數(shù)月之久。需要注意的是,香椿中含有亞硝酸鹽,容易引發(fā)亞硝酸鹽中毒,食用前一定要在沸水中焯燙1分鐘左右,且每天的食用量最好不超過100克。
10.野蕨菜。野蕨菜被譽為“山菜之王”,它的頭部卷曲,顏色呈褐紅色,宋代詩人陸游曾盛贊其“珍嫩壓春蔬”。中醫(yī)認為,野蕨菜具有清腸、促消化、清熱解毒、安神利尿等功效。野蕨菜的常見做法有腌制、滑炒、涼拌,其中涼拌最能體現(xiàn)它脆嫩清新、爽口利口的原始口味。
11.芥末葉。芥末葉是芥菜的葉子,也是農(nóng)村常見的一種蔬菜。芥菜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zhì),適量食用可以開胃、促進食欲、幫助消化。芥末葉中還含有芥子油,可以刺激唾液分泌,從而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芥末葉可以生吃,也可以炒熟后食用。
12.云仙菜。云仙菜的學(xué)名叫莧菜、紅覓菜、米谷菜等,春夏盛產(chǎn),為一年生草本植物。中醫(yī)認為,云仙菜性涼,味微甘,入肺、大腸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收斂正血、消炎退腫之功效。俗語說:“六月莧,當(dāng)雞蛋,七月莧,金不換”,可見其營養(yǎng)價值之高。莧菜可煮湯,也可以炒食,食用前宜用沸水焯一下,去除澀味后再烹調(diào)成菜。
13.野芹菜。春天時,在路邊水溝、河道、池塘邊常能見到一種獨特的野蔬一一野芹菜,不僅氣味芳香,還是老人眼中的強腎之菜。中醫(yī)認為,野芹菜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活血化瘀等藥用價值,在中醫(yī)臨床上可以治療感冒引起的炎癥。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xué)認為,野芹菜富含膳食纖維、礦物質(zhì)和維生素,適量食用能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秘,還具有明顯的降壓作用,非常適合高血壓人群食用。野芹菜可以爆炒、涼拌、作餡,常見菜品有涼拌野芹菜、野芹菜炒臘肉等。
14.星星菜。星星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莖近無毛或有微柔毛,葉子對生,葉面光滑無毛,因開花時5片白色花瓣像星星一樣點綴在綠葉間而得名。星星菜未開花時具有食用價值,常見吃法是涼拌,清香可口,是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稀有野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