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河源市是粵港澳大灣區(qū)重要的飲用水水源地,被譽為粵港澳大灣區(qū)的“后花園”,這座低調、內斂且有奉獻精神的城市其實還是一座寶藏美食之城,有紫金八刀湯、紫金牛肉丸、伯公坳涼粉、釀鴨飯等眾多小吃。其中,紫金八刀湯讓人吃一次就會愛上它。
紫金八刀湯是客家美食的代表之一,誕生于河源市紫金縣,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其制作技藝被列入河源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雖然紫金八刀湯的名字江湖味較濃,但卻源于一個溫馨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紫金山區(qū)貧窮落后、物資匱乏,但當有客人上門時,無論多拮據(jù),紫金人民都會做出最好的食物款待客人。有一次,一戶窮人家在招待客人時把家里的豬殺了,為了物盡其用,把豬身上一些有營養(yǎng)的部位放在一起煮,做成了一道鮮美的“豬雜湯”。20世紀80年代中期,聰明勤勞的紫金人民又將豬雜湯進一步改良,探索出了更為精致的做法。當?shù)厝嗣襁x取的是紫金本地土豬,只取豬身上的八個部位:豬心、豬肝、豬肺、豬舌、豬腰、隔山衣(豬隔膜)、豬粉腸、前朝肉(豬頸至前腿肉),且每個部位只切一刀,也正因此,人們將其改名為“八刀湯”。
紫金八刀湯的做法并不難。切好八個部位的肉后,將豬腰上的白色筋膜剔除掉,豬肺、豬舌、豬粉腸要清洗徹底以去除腥味,然后將肉切成適中的薄片放入碗中,加入鹽調味,輔以姜絲去腥,再澆上適量的花生油鎖住水分,攪拌均勻后腌制10分鐘。接著取一砂鍋,倒入山泉水煮沸,將腌制好的豬雜倒入鍋中,加蓋煮約10分鐘,其間不可攪動、翻轉,以免破壞其爽脆的口感。煮開后撇去浮沫,再撒上胡椒粉和蔥花,美味的紫金八刀湯就做好了。
現(xiàn)如今,雖然廣州、深圳、惠州、東莞等地的餐館也有紫金八刀湯,但是都不如河源的正宗。除了因為選用的是紫金本地土豬外,還因為其做到了即切、即煮、即食,即現(xiàn)宰土豬,取好八個部位的豬肉后要盡快烹飪,煮沸出鍋后要即刻食用,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味道鮮美、肉質細嫩。
其實,紫金八刀湯的制作工藝背后隱藏著客家人樸實的大智慧??图胰藢ωi充分尊重和了解,這些被認為是邊腳料的八個部位,客家人卻巧妙地做成了一道靚湯,不僅體現(xiàn)了客家人的節(jié)儉,也反映了客家人的聰明才智,善于變廢為寶。此外,從中醫(yī)的角度看,紫金八刀湯還符合客家人“以形補形”的食療理念,滿足了客家人對健康和美味的雙重追求。比如,豬心可補血安神,豬肝富含的維生素A可護眼明目,豬腰可補腎益陰,搭配的生姜、胡椒粉可暖胃,實為一道食補良湯。
每每去紫金縣出差,我總要在天微亮的時候就早早起床,找一家地道的早餐店,喝上一碗香味四溢、肉鮮味美的紫金八刀湯,那一口濃湯總能解我萬千惆悵以及思鄉(xiāng)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