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早市,一眼瞥見沾著細(xì)碎雨珠的韭菜,如玉的翠綠讓人心生歡喜。“詩圣”杜甫有詩云“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意思是朋友冒著夜雨剪來了青鮮的韭菜,端上新煮的黃米飯讓杜甫品嘗。春韭的確味道鮮美,于是我打定主意,午餐就吃韭菜餅。和面、調(diào)餡,不到半小時(shí),電餅鐺里就飄出了韭菜和鮮蝦的香氣。聞著撲鼻而來的香味,看著廚房里彌漫的霧氣,我的思緒回到了40年前。
從春到夏,韭菜餅一直是我家飯桌上常見的伙食。母親先在自家小院割韭菜,又忙著在廚房調(diào)餡。在那個(gè)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韭菜餅的餡料很簡單,就是一盆韭菜、兩三個(gè)雞蛋和一把蝦皮。
烙韭菜餅的火候很重要,火大,外皮糊了,里面還有夾生;火小,烙熟的餅皮干且發(fā)皺。每次都是母親親自干這個(gè)技術(shù)活兒,我則在屋里搟餅。我一手向前推,一手向后推,案板上的面劑旋轉(zhuǎn)著越來越大,待到如湯碗大小又換另一種搟法,面皮層層搟在面軸上,幾圈下來,面餅就成型了。弟弟則幫忙放餡,然后屋里屋外地來回傳送,把生餅端出去,把熟餅端進(jìn)屋,忙得不亦樂乎。
現(xiàn)如今生活好了,韭菜餅的配料也豐富了,我放的是鮮蝦仁、雞蛋、木耳,共黃綠白黑四色,搭配起來煞是好看?,F(xiàn)在和面也很講究,用的是半燙面。將面粉置于盆中,先將開水徐徐倒入,拿筷子攪拌成絮狀后揉成面團(tuán),再用冷水和另一團(tuán)面,最后將兩塊面團(tuán)揉成一團(tuán)。接著將面團(tuán)揪成一個(gè)個(gè)小劑子,再搟成一張張圓圓的薄面餅,半邊放餡,對(duì)折壓實(shí)。為了使韭菜餅更美觀,我還用花邊刀切出花邊,一個(gè)漂亮的韭菜餅就完成了。電餅鐺里刷上油,放入韭菜餅,幾分鐘就熟了。外皮金黃焦脆,咬一口,又鮮又香。我的母親如今已經(jīng)80多歲,依然好這口韭菜餅,看她吃得開心,我更高興。
除了烙韭菜餅,鮮美的春韭還可做出其他美食。韭菜炒雞蛋,省時(shí)省力,搭配著白米飯一起吃,鮮香無比;爆炒扇貝、魷魚、牡蠣、花蛤等海鮮時(shí),出鍋前也必得靠春韭提色、增香。我的女兒喜歡吃韭菜素餃,餡料中除了韭菜、雞蛋,粉絲也不可或缺。素餃餡多、個(gè)大,出鍋后如碧玉般晶瑩剔透,吃上一口,韭菜鮮、雞蛋香、粉絲滑,女兒說,這是媽媽的味道。老公則喜歡吃韭菜鲅魚餡的餃子,他說,鲅魚必得春韭配,那味道才正宗。
春天到了,春韭又開始“召喚”我了,于是廚房里又有了我忙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