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是一個重要的發(fā)展型學習任務群,其核心在于“實用”。實用性閱讀是實用性交流得以發(fā)生的重要基礎,指向有效地獲取、整合有實用價值的信息。在實用性閱讀實踐中,教師要正確理解實用性閱讀的特點,設計具體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正確解讀文本,準確提取并篩選有價值的信息,結合具體情境整合信息,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中進行有效溝通。這樣,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實用性閱讀能力。
[關鍵詞]實用性閱讀;學習任務群;整合信息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5)01-0006-03
“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屬于發(fā)展型任務群,其本質在于“實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本學習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傾聽、閱讀、觀察,獲取、整合有價值的信息,根據(jù)具體交際情境和交流對象,清楚得體表達,有效傳遞信息,滿足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交流溝通需要。”實用性閱讀是實用性交流得以發(fā)生的重要基礎,其本質是一種閱讀活動,與其他閱讀活動不同的是,它指向有效地獲取、整合有實用價值的信息。
一、正確認識實用性閱讀
(一)實用性強
實用性閱讀的核心在于“實用”。在進行實用性閱讀時,要理解文本的信息,學習科學知識,并由課內遷移到課外,從而認識世界,培養(yǎng)技能,提高生活品質。
實用性閱讀強調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淳包c介紹來游覽景點、根據(jù)導航說明知道行走路線等,都是在進行實用性閱讀。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可設計“我是小學生”的實用性閱讀學習任務群,引導學生從學校門口的牌匾、班牌、同學的姓名中提取相關信息,閱讀圖文并茂的校本教材:如何上課、如何就餐、如何排隊……這樣的閱讀,對小學生熟悉學習生活是非常有價值的。
(二)涵蓋范圍廣
實用性閱讀并不只限于閱讀實用類文本,凡是以實用為目的的閱讀活動都屬于實用性閱讀。實用性文本包括個人生活、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的短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標牌、圖示、說明書等,說明、敘寫大自然的短文,參觀訪問記、考察報告、科技說明文、科學家小傳等,有關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短文等。所有被賦予實用功能文本的閱讀都屬于實用性閱讀。
(三)增值性強
1.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
實用性文本包括但不限于敘寫大自然的短文。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中描寫大自然的短文不少,如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黃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溝》,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富饒的西沙群島》《海濱小城 》《美麗的小興安嶺》等,這些短文描繪了祖國的名山大川、風景名勝,展現(xiàn)了祖國山河的壯美景象。教學時,教師可設置“我是小導游”“爭做祖國大好河山代言人”等學習任務群,指導學生理解、感悟課文語言的優(yōu)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陶冶他們的審美情操。
2.促進思維發(fā)展與提升
實用性閱讀要求學生獲取、整合有價值的信息,這需要對信息進行選擇、比較、梳理、鑒別,并運用記筆記、列大綱、畫思維導圖等方式進行信息的整理和呈現(xiàn),強調信息輸入的真實性、準確性、全面性。例如,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時,教師可將情境任務設置為“學做高效的閱讀者”,引導學生進行實用性閱讀;在教學《竹節(jié)人》一文時,教師要求學生完成三個不同的閱讀任務;在教學《宇宙生命之謎》一文時,讓學生練習搜集、篩選、運用、評價信息;在教學《故宮博物院》一文時,引導學生認識組合文本,并帶著任務選擇材料。在這樣的閱讀中,學生要進行信息梳理、要點把握,甄別和判斷資料,探究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發(fā)展思維的能力。
3.傳承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實用性閱讀還包括閱讀有關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短文,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革命英雄、勞動模范、科學家的事跡,社會主義建設新成果的文章等。在閱讀中,學生要對文本的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評價,建立文化自信。
二、實用性閱讀實施策略
實用性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以實用為目的準確提取信息,為學生搭建信息檢索和提取、信息分析和評價、信息利用和傳播的平臺,促進他們主動適應信息社會發(fā)展的需求。
(一)奠定基石——正確解讀文本
實用性閱讀首先要正確解讀文本,理解文本。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本,掌握利用上下文、關鍵詞句理解文本的方法。只有對文本有了正確的理解,才能獲取有用的信息。
例如,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以“奇妙的世界”為人文主題,編排了《我們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燒云》三篇課文。教學時,教師設計“認識奇妙世界”“介紹奇妙世界”“描述奇妙世界”三個任務。要想認識、介紹、描述奇妙的世界,就要正確理解文本,理清每一篇文章是分成幾部分的,每段文字的句與句之間是怎樣聯(lián)系的。這一單元的語文要素之一是“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把事物寫清楚的”??此剖呛唵蔚男畔⑹崂恚鋵嵤切枰M行思維訓練的。教學《我們奇妙的世界》一文,要引導學生從“天空”和“大地”兩個方面來梳理,并抓住關鍵詞句體會世界的奇妙在于變化,不論是天空中的太陽、雨點、星星,還是一年四季的各種事物,它們都在變化。教學《海底世界》一文,要引領學生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這種奇妙,體現(xiàn)在海面波濤洶涌與海底非常寧靜所形成的巨大反差中。作者以“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為中心句,描寫了海底動物的聲音、動物活動的方法、植物的差異以及海底蘊藏的豐富的礦產資源。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懂每一個自然段與全文中心句的聯(lián)系。正確的文本解讀為接下來的信息獲取、整合等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把握要點——篩選有價值的信息
實用性閱讀指向的是語言文字運用,而語言文字運用需要獲取和處理信息。在正確理解文本基礎上進行信息篩選,能幫助學生從繁雜的內容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信息分為顯性信息和隱性信息。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篩選出有價值的顯性信息,還要讓學生篩選出有價值的隱性信息。
例如,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蜜蜂》這一課,教師設計以“跟著科學家做實驗”為主題的學習任務群,并設置“學習做實驗”“嘗試做實驗”“介紹做實驗”“寫實驗過程”幾個具體的活動。這幾個活動都要求學生理清實驗過程。理清實驗的過程看似是簡單提取信息,但是要分清步驟并準確、簡潔地概括出來并不容易,需要學生排除干擾的信息。
學生要準確判斷捉蜜蜂、放紙袋是連續(xù)的兩個動作,是同一個步驟;“帶”和“走”是同時進行的兩個動作。因此,學生可提取出這樣的實驗步驟:帶蜜蜂走四公里;放蜜蜂飛前要做記號;等蜜蜂回。
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除了需要提取顯性信息,還要引導學生提取隱性信息。
想要順利完成做實驗、介紹實驗以及寫實驗這幾項任務,就要弄清楚每一個實驗步驟的用意。這就是隱藏在文字背后的隱性信息。通過追問每一個實驗步驟,學生領悟到文本的隱性信息:放在紙袋里是為了讓蜜蜂看不到外面,帶蜜蜂走四公里路是為了判斷蜜蜂是否能真正辨別方向,這樣保證實驗的準確性。
只有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特別是隱性的信息,才能更好地運用語言。
(三)直指應用——整合信息運用于具體情境
實用性文本閱讀的核心是運用,因此應基于情境設計實用性閱讀學習任務群。情境分兩種,一種是模擬情境,一種是真實情境。在情境中整合信息,具有目的性、實用性。
1.根據(jù)核心任務進行錯位造境
在閱讀中,實用場景與需要閱讀的文本主題之間常常存在錯位,這就需要進行錯位造境,需要先搜尋、梳理零散而隱蔽的信息,再進行組合與加工。例如,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時,教師可設計 “天南海北話節(jié)日風俗”的學習任務群。由于這一單元的內容與文學性閱讀更為匹配,所以可先進行實用性閱讀,引導學生提取、梳理信息,再展開文學性閱讀。這一單元的語文要素之一是“分清內容的主次,體會作者是如何詳寫主要部分的”。詳細、全面搜集和梳理全國各地節(jié)日的美食和風俗活動是觸發(fā)學生思考如何詳寫的契機,而這樣的閱讀目標近似于實用場景中的詳細介紹。在正確解讀這個單元的課文《北京的春節(jié)》《臘八粥》和《古詩三首》(《寒食》《迢迢牽牛星》《十五夜望月》)的基礎上,教師要求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代表北京、湖南、廣東等地,介紹當?shù)氐娘L俗。在初步提取和篩選信息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北京的春節(jié)》《臘八粥》都介紹了臘八節(jié),在介紹地方風俗和美食時是否會顯得一樣呢?經過閱讀、思考、討論,學生懂得臘八節(jié)在《北京的春節(jié)》中只是一個時段,介紹要簡略;《臘八粥》這篇課文主要介紹臘八節(jié),寫得很詳細;同時,從三首古詩中提取的關于寒食節(jié)、七夕節(jié)、中秋節(jié)風俗活動的信息極少,要查找資料,進行具體了解。這樣的學習任務,不僅保證文學閱讀的主方向不變,還使實用性閱讀在信息提取、整合中變得更加有效。
2.真實情境中加強閱讀與個人體驗的融合
在真實情境中進行信息的提取和整合是更復雜、更開放、更有難度的,因為要考慮學生個體的需求。每個學生的真實現(xiàn)狀和實用需求是不同的,這意味著閱讀本文的實用目的也是不同的,這樣使信息獲取更復雜、信息整合更開放。
例如,《竹節(jié)人》是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即“有目的閱讀”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教學時,教師設計了“介紹傳統(tǒng)玩具”的學習任務群,引導學生開展以下幾個方面的學習活動:“調查傳統(tǒng)玩具有哪些”“撰寫竹節(jié)人制作指南”“制作一種傳統(tǒng)玩具(毽子或其他)”“介紹這種傳統(tǒng)玩具的玩法”“說有關竹節(jié)人的故事”等。這個學習任務群包含兩個真實的情境:一是根據(jù)課文提取信息,介紹竹節(jié)人;二是介紹其他的傳統(tǒng)玩具。在教學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將閱讀與體驗結合起來。首先,進入第一個真實情境,撰寫竹節(jié)人制作指南,并介紹其玩法。在提取信息撰寫玩具制作指南時,多數(shù)學生在寫“鋸”這個步驟時寫了兩次:第一次是鋸下一截當作竹節(jié)人的腦袋連同身軀;第二次是鋸八截短的,分別作四肢。但是有的學生根據(jù)實際需要,認為將兩次“鋸”合并成一次更方便。這些學生就會將信息進行整合,減少制作步驟。其次,進入玩具制作過程和玩玩具過程。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介紹的制作要點與玩玩具的方法都比較簡單。于是,學生根據(jù)實際提取、整合信息,并對信息進行補充。由學習作家介紹傳統(tǒng)玩具到自己介紹傳統(tǒng)玩具,學生進入了第二個真實情境。他們搜集資料、閱讀資料,將閱讀活動和動手做毽子、踢毽子活動結合起來。這樣,學生撰寫毽子的制作指南時就會把細節(jié)和注意點寫進去。從介紹竹節(jié)人的玩法中,學生學到了如何介紹踢毽子,不僅要介紹踢毽子的一般方法,還要介紹一些花樣踢法。這樣的實用性閱讀學習任務群,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體驗和合理的想象,建構實用性知識圖式,使學生形成了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 參 考 文 獻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 王浩.實用性閱讀學習任務設計的層級建構與進階策略[J].教學與管理,2024 (17):33-36.
[3] 朱于國.“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任務群的內涵、課程價值與實施策略[J]. 語文建設,2020(9):4-9.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