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琦
摘要:在新課改進一步推進的背景下,對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師不僅要專注對學生進行知識傳遞,也要關注其思維品質的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具有諸多特征,其中的系統(tǒng)性是影響到學生今后發(fā)展的關鍵。鑒于此,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多元化教學手段的使用,使學生思維品質的系統(tǒng)性得到充分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思維品質;系統(tǒng)性;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0-
引言
思維品質是英語綜合素質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具備良好思維品質的學生,能夠在英語閱讀學習中事半功倍。閱讀教學本身也是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系統(tǒng)性的“一劑良藥”,教師應抓住這個機會,以優(yōu)化教學各個方面、做好教學設計等方式,全方位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系統(tǒng)性。
一、在高中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過思維品質系統(tǒng)性的意義
思維品質是學生在進行思維活動過程中,彰顯出的智力的象征,其系統(tǒng)性的培育,也是目前素質教育背景中,教師必然要予以重視的一個因素。學習本身便是一個運用思維的過程,而且思維品質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也發(fā)揮了自身的價值。每個學生在學習各方面中存在的差異性,大多是由于思維品質造成的。所以,若想讓學生真正意義上掌握英語閱讀知識,培養(yǎng)自身的語言技能,應當從思維品質方面入手,使其系統(tǒng)性有所提升,成為助力學生全面發(fā)展,以及保證英語閱讀教學成效的有力推手。另外,英語是讓許多高中生感覺復雜、陌生的一門語言學科,教師也必然會讓學生在學習中積極轉變日常表達習慣。雖然表面上是轉變表達方式的過程,但這也是在轉變思維。提升思維品質的系統(tǒng)性,能夠幫助學生吃透英語文章的構成,脫離機械記憶的低效狀態(tài)。而且在良好思維品質的幫助下,也會加深對英語閱讀的認知和把握,保證學生有效掌握英語閱讀知識,也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壓力。
二、如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系統(tǒng)性
(一)正確運用課堂提問
在教師的日常閱讀教學中,要及時對學生的知識儲備、心理狀態(tài)等特征作出充分的了解。若是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產生了興趣,便是提問的最佳時刻。課堂提問是師生互動的一種重要方式,教師應利用這一點,在對學生展開教學時,引導學生根據(jù)提出的問題,使其自由、充分地表達出自身的想法和觀點,利用布置開放性較強的問題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使學生的英語思維品質更加系統(tǒng)化,并朝著多元化、綜合化的方向發(fā)展。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第二冊第三單元的文章《Stronger Together: How We Have Been Changed by the Internet》中,本課要求學生通過文章閱讀,談論使用互聯(lián)網的正確方式,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將文章內容鏈接到實際生活中。同時讓學生掌握有關預判、概括等基礎的閱讀技巧,并鼓勵學生在互聯(lián)網上養(yǎng)成積極幫助他人的良好習慣。教師首先可發(fā)揮多媒體的力量,為學生播放有關互聯(lián)網歷史的紀錄片片段,因為紀錄片中的解說生動形象,容易和學生引起共情,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觀看完畢后,教師可以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What can you know from the video?”、“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Internet?”、“What kind of magic does the Internet have in your opinion?”等。在接下來的閱讀教學中,由于學生已經擁有了一些關于互聯(lián)網的歷史背景知識,在理解閱讀文章中便會更加輕松。在文章精讀過程中,教師可繼續(xù)設問,此時應牢牢抓住文中出現(xiàn)的關鍵詞,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印象,如“What is the ‘digital divide’?”、“How did the people in the online community help her?”等。帶著這些問題,教師需帶領學生以概括每段落大意的方式,逐漸明晰這些問題的答案。當完成閱讀學習時,教師應設置聯(lián)系生活的問題,如“How do you arrange your time spent on study and the Internet?”、“What kinds of online activities do you have?”等。在不同的時機設置不同類型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始終在教學中保持全神貫注,也能引起學生對閱讀的積極性。
(二)引入文化意識內容
英語學習不僅是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方式,也是學生了解世界文化的手段。在文化多元化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中,英語閱讀教學也要基于文化意識,加入一些展現(xiàn)這方面思想的內容,讓學生在閱讀的同時,對文章內容中此類文化性質的層面產生思考,使文章內容本身也得到擴展。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第一冊第四單元的文章《Explore Peru》中,本課主要內容涉及到了秘魯?shù)牡乩?、歷史簡介等,以及為讀者推薦的四條旅游路線。雖然這是兩篇非連續(xù)性的文本內容,卻指向了同樣的主題。教師應結合兩篇文章的內容,引導學生了解當?shù)氐奈幕寣W生積累一些文化知識點,理解文化起源。為了加強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還可以用視頻的方式,引導學生了解文化背景知識,與秘魯周邊的南美西語國家進行對比,在擴充自身歷史文化知識的同時,也可以汲取其中的精華,在潛意識中提高學生適應跨文化交際環(huán)境的能力,使學生思維品質的系統(tǒng)化得以升華。
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生英語思維的發(fā)展需要教師的長期培養(yǎng),而有效的教學更是開發(fā)學生思維品質系統(tǒng)性的重要渠道。高中英語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培養(yǎng)自身的思維能力,從課堂提問、文化意識內容等方面入手,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拓展和遷移,使其思維品質的系統(tǒng)化能夠獲得更好的發(fā)展空間和效果。
參考文獻
[1]孔雪花.指向深度學習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新課程,2022(04):2-3.
[2]黃傳彥.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多點融合[J].學苑教育,2021(35):27-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