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久長,鄭宏斌,張仲文,張 力,于冰潔,宋瑞祥,石秋環(huán),賈 瑋*,李淵博*
(1.浙江中煙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8;2.河南農業(yè)大學 煙草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2;3.河南省煙草公司 洛陽市公司,河南 洛陽 471026)
烤煙上部葉數(shù)量占整株煙葉數(shù)量的1/3,其產量占整株總產量的30%~40%,且上部煙葉口感濃度飽滿、香氣量足,是卷煙配方中的重要原料[1]。國外上部煙葉在卷煙配方中的使用率占整個煙葉的40%,而我國上部煙葉在卷煙工業(yè)中的可用性偏低,主要原因是上部葉開片不佳、葉片偏厚、組織結構緊密、內在化學成分不協(xié)調等[2]。我國采用的上部葉采收方式是“成熟一片采收一片”,在20世紀90年代明確了此采收方式只適用于中下部煙葉,而上部葉在只剩3片葉時不能正常發(fā)育[3]。因此,探究上部葉適宜的成熟采收方式顯得尤為重要。
烤煙品種中煙100是中國煙草遺傳育種研究(北方)中心以優(yōu)質、多抗為主要育種目標,選用多抗性烤煙新品系9201與優(yōu)質品種NC82雜交,F(xiàn)1用NC82回交,回交后代經系譜法定向選擇培育而成[4]。中煙100是一種耐水肥、適應性較廣的烤煙品種。史萬華等[5]試驗表明,中煙100與云煙87、K326、K346等烤煙品種相比,其產量、產值較高,還原糖、總糖含量高,煙堿含量低;中煙100適應性強,喜水肥,種植面積廣,適宜在全國主要煙區(qū)中等以上肥力的煙田進行推廣種植。本試驗以中煙100為供試材料,將上部葉按葉位自上而下進行標號并分組,研究不同采收方式對烤煙上部葉的質量及經濟性狀的影響,以期為科學使用上部煙葉,增大其工業(yè)可用性及大田操作提供技術支持和參考依據(jù)。
本試驗于2020年在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羅嶺基地單元進行。供試品種為中煙100,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煙田作為試驗田,試驗田的地勢平坦,灌排方便,肥力中等,土質良好。
將烤煙上部6片葉由上而下,根據(jù)不同葉位依次以頂1~頂6進行編號。試驗共設置3個處理:T1:先采收4~6葉位,再采收1~3葉位;T2:先采收5~6葉位,再采收1~4葉位;T3:上部6片葉一次性采收(以頂2葉達到成熟為標準)。試驗采用大田順序排列,每個處理0.33 hm2,行距為1.10 m,株距為0.55 m,各處理均設置保護行。在50%以上的中心花開放時進行打頂,每株留葉數(shù)22片,采用化學抑芽。
1.3.1 外觀質量分析觀察記錄包括顏色、成熟度、葉片結構、身份、油分、色度在內的外觀質量指標,以《烤煙》標準(GB 2635—1992)進行分析。
1.3.2 物理特性測定測量采收葉片的葉寬和葉長,計算開片度和葉面積,其中:開片度=葉寬/葉長;葉面積=葉長×葉寬×0.6345。單葉重的測定采用平衡水分稱重法,含梗率采用稱重法進行測定,抗張強度的測定采用ZKW-3型薄片抗張強度試驗機(購自四川長江造紙儀器有限公司),葉質量采用打孔鋁盒稱重法進行測定,填充值采用HP601煙絲填充值測定儀(購自濟南恒品機電技術有限公司)測定。
1.3.3 超微結構觀察參照武圣江[6]的方法,通過透射電子顯微鏡(HitachiH-600 Electron Microscope,日本)進行觀察拍照。觀測內容為細胞壁、細胞膜、葉綠體、線粒體、細胞核等超微結構。
1.3.4 化學成分測定每個處理按照《烤煙》標準(GB 2635—1992)中的42級品質規(guī)定,取上部葉烤后煙樣(B2F)各1 kg,用于常規(guī)化學成分的測定。根據(jù)《煙草化學品質分析法》對煙葉中總糖、還原糖、總氮、煙堿、鉀和氯的含量進行測定,每個指標重復3次。
1.3.5 致香物質測定采用同時蒸餾萃取方法(SDE)對各處理烤后煙葉樣品中的香味物質進行提取。利用GC/MS的NIST08譜庫對煙樣中各香味成分進行定性分析測試。采用內標法對煙樣中重要的香味成分進行定量分析。
1.3.6 經濟性狀測定煙葉烘烤后按照《烤煙》標準(GB 2635—1992)進行分級,統(tǒng)計煙葉產量、產值、均價和上等煙的比例。
由表1可知,在不同的處理下,煙葉的等級、成熟度、身份、油分和色度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具體表現(xiàn)為:T1和T2處理以B3F等級為主,T3處理存在B2F和B3F等級均分的現(xiàn)象;在身份指標中,各處理的頂1葉都為稍厚,而T1處理的其他葉為中等厚度;在油分指標中,T1和T3處理中多為有,而T2處理中多為稍有;在色度指標中,T3處理的色度大多為強,T1和T2處理中多為中、弱。從整體來看,T1處理下,部分葉位的煙葉成熟度略差,且葉尖及邊緣部分出現(xiàn)輕度掛灰現(xiàn)象;T2處理下的上部煙葉油分較少,色度較弱,盡管顏色較均勻,但整體偏淺;T3處理的上等煙占比增多,成熟度和開片度較好,油分也有所提高。因此,T3處理的效果最佳,明顯提高了上部葉的整體外觀質量。
表1 不同采收方式對烤煙上部葉外觀質量的影響
由表2可知,不同處理間的開片度差異顯著,T3處理下的開片度高達0.40,高于T1和T2處理;不同處理間的葉面積有略微不同,T3處理略高于T1處理,且顯著高于T2處理,T1和T3處理間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T1、T2、T3處理下的單葉重分別為10.34、9.12、10.72 g,其中T3處理下的單葉重高于T1和T2處理;T2和T3處理的含梗率顯著低于T1處理,但T2和T3處理間沒有顯著性差異;3個處理的抗張拉力大小依次為T1>T2>T3,其中T1處理的抗張拉力最大,達到了1.79 N/cm2;T3處理下的葉質量顯著高于T1和T2處理,達到12.62 mg/cm2,盡管T2處理下的葉質量相較于T1處理有增大的趨勢,但2個處理間并無顯著性差異;3個處理的填充值變化趨勢與葉質量表現(xiàn)一致,T3處理下的填充值高達3.95 g/cm3,顯著高于T1和T2處理。因此,T3處理下的烤煙物理特性明顯優(yōu)于T1和T2處理。
表2 不同采收方式對烤煙上部葉物理特性的影響
由圖1可知,T1處理下的細胞結構完整,各種細胞器被中央大液泡擠到細胞邊緣,靠近細胞壁; 葉綠體中的淀粉粒處于進一步增長趨勢;可清晰觀察到排列整齊、清晰的葉綠體類囊片層(圖1A、圖1D),葉綠體類囊體的垛疊程度是決定其光合能力的主要因子,從排列整齊的葉綠體類囊體圖片得出T1處理下的葉片仍處于淀粉合成階段;在T3處理下,細胞中各種細胞器開始降解,類囊體膨脹、松弛,淀粉粒逐漸積累并達到最大(圖1C、圖1F);在T2處理下,細胞器降解嚴重,葉綠體膜降解,葉綠體內的類囊體進一步膨脹、松弛,淀粉粒也開始發(fā)生降解,數(shù)量減少(圖1B、圖1E)。
圖1 不同采收方式對烤煙上部葉超微結構的影響
由表3可知,T3處理下的總糖、還原糖、總氮、煙堿、鉀、氯含量、糖堿比、氮堿比和鉀氯比與T1和T2處理相比,均表現(xiàn)出顯著性差異。T3處理下的總糖含量達到最大值,還原糖含量的變化趨勢與總糖含量一致,3個處理間的還原糖含量表現(xiàn)為T3>T2>T1,且相較于T1和T2處理,T3處理下的還原糖含量具有較大幅度的提高;T1、T2、T3處理下的總氮含量分別為2.25%、2.15%和1.78%,T1和T2處理的總氮含量均顯著高于T3處理;T1處理的烤煙煙堿含量最高,為3.93%,T2處理的煙堿含量略低于T1處理,T3處理相較于T1處理,煙堿含量大幅度降低;不同采收方式顯著影響了烤煙的鉀、氯含量,其中T3處理的鉀含量高達1.68%(>1.6%),氯含量低至0.25%(<0.4%),因此也形成了較高的鉀氯比(6.85),且均優(yōu)于T1和T2處理的鉀、氯含量以及鉀氯比;3個處理下的糖堿比有顯著的差異,其中T3處理達到最大值,分別為T1和T2處理的2.13倍和1.74倍;T3處理下的氮堿比達到了0.62,顯著高于T1和T2處理,但T1和T2處理間的氮堿比無顯著性差異。
表3 不同采收方式對烤煙上部葉化學成分的影響
煙葉的品質與烤煙中性致香物質的含量、種類和組成比例等因素具有密切的關系,上述因素也決定了煙葉的香氣質量和香型種類。由表4可知,在所測的31種致香物質中,類胡蘿卜素降解產物20種,苯丙氨酸類降解產物4種,美拉德反應產物5種,類西柏烷類產物1種以及新植二烯類產物1種。從致香物質總量上來說,一次性采收的T3處理致香物質總量遠高于T1和T2處理,具體為T3>T1>T2,T3處理比T1和T2處理分別提高了5.25%和12.65%。類胡蘿卜素降解產物總量、苯丙氨酸類降解產物總量、美拉德反應產物總量和類西柏烷類產物總量也都表現(xiàn)出T3>T1>T2。不同處理間的香氣成分含量不同,其中以新植二烯在各個處理中所占的比例最大,類胡蘿卜素降解產物含量次之。綜上,T3處理有利于提高烤煙中性致香物質的總量。
表4 不同采收方式對烤煙上部葉中性致香物質含量的影響 μg/g
由表5可知,不同采收方式處理下的烤煙上部葉經濟性狀指標具有較大的差異,其中T3處理烤煙上部葉的產量、產值、均價和上等煙比例等指標均顯著高于T1和T2處理。T3處理各經濟指標分別比T1處理提高了5.27%、20.51%、9.26%和27.00個百分點;比T2處理分別提高了8.23%、23.86%、7.17%和21.00個百分點。盡管T2處理的上等煙比例和均價都高于T1處理,但兩者之間無顯著性差異。綜上,T3處理能夠有效提高烤煙上部葉的經濟性狀。
表5 不同采收方式處理烤煙上部葉經濟性狀的對比分析
不同采收方式會對上部煙葉的外觀質量、物理特性、化學成分以及經濟性狀等產生直接影響,本試驗通過對主栽品種中煙100的3種采收方式進行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1)一次性采收(T3處理)的煙葉外面質量比先采收4~6葉位,再采收1~3葉位的(T1處理)以及先采收5~6葉位,再采收1~4葉位(T2處理)好,能夠表現(xiàn)出較好的開片和緊實的結構,且成熟度較好,葉片更加細膩柔軟,符合高質量葉片的標準。
(2)在物理特性中,單葉重、葉質量和填充值是煙葉的重要性狀,其能夠反映煙葉的發(fā)育狀況、生理狀態(tài)和成熟度[7]。在本試驗中,不同的采收程度表現(xiàn)出煙葉不同的物理特性,其中T3的開片度、葉面積、單葉重、葉質量和填充值在3個處理中最大,含梗率在T2和T3處理中最低,這也符合優(yōu)質煙葉的標準,可能是因為上部葉一次性采收提高了煙葉成熟度,葉片發(fā)育充分,開片較好,葉片較薄,鮮煙葉素質較好[8-9]。
(3)超微結構觀察結果也印證了外觀和物理特性的變化,細胞器和葉綠體膜降解的程度等說明T3處理烤后煙葉中的成分釋放更加全面,其香氣物質和化學成分能夠更好地輸出[10]。
(4)不同采收方式的煙葉在化學特性和致香物質方面都有較大的差異,且存在顯著的相關性,使得煙葉的內在和感官質量發(fā)生相應的變化。生長期及調制后的糖含量對煙氣的香吃味有重要影響,協(xié)調的糖堿比值能促進煙氣醇和、余味舒適、吃味柔和,有利于煙葉發(fā)揮出內在的品質[11]??偟焿A和氯含量的變化趨勢一致,都表現(xiàn)為T1>T2>T3;總糖、還原糖、鉀含量、糖堿比、氮堿比和鉀氯比的變化趨勢一致,并且與總氮、煙堿和氯含量的趨勢相反,為T3>T2>T1。優(yōu)質煙葉的化學含量應保持在一定的適宜范圍,從本試驗的結果得出,一次性采收處理(T3)煙葉的化學物質含量均處于優(yōu)質煙葉范圍內的合適水平,說明煙葉整體的香吃味、燃燒性較好。張志平等[12]發(fā)現(xiàn),不同采收方式的煙葉糖類含量等化學指標存在一定差異,本文研究結果與其一致。這可能是由于煙葉生長時間延長,促進了煙葉養(yǎng)分均衡分配,使煙葉內含物趨于協(xié)調。仙立國等[13]研究表明上部葉6片一次性采收能夠提高還原糖、總糖等含量并使之協(xié)調,大大改善吸食體驗,本文研究結論與其一致。
(5)香氣在煙葉品質上的重要性和影響性較大。煙葉在適熟采收時才能夠使煙葉獲得優(yōu)良的香味和吸吃品質,不同的采收方式也會影響其致香成分的含量。本試驗發(fā)現(xiàn)成熟采收方式與香氣成分含量存在一定的相關關系,一次性采收的煙葉的香氣成分含量遠高于分批次采收。在實際生產栽培中,采收方式是栽培技術過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在提高煙葉香氣質、香氣量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上部葉可用性一直在生產上尋求突破,而黃永成等[14]認為,通過控制煙葉采收方式,能夠很好地增加香氣,減少雜氣,使得余味變好,其致香成分的含量也與化學成分、物理性狀等一致。
(6)煙葉的可用性能夠從外觀質量、物理特性和化學成分中表現(xiàn)出來。其中經濟性狀能夠最直觀地反映不同處理下的市場價值,與之一致的是,物理外觀及化學成分表現(xiàn)較好的一次性采收處理的經濟效益也最高,上等煙比例和均價也較高,上部葉呈現(xiàn)出中部葉特征的煙葉較多,這與陳振國等[15]的結論一致。
綜上,不同采收方式對葉片成熟度以及物質積累產生了影響,而外觀質量、物理特性以及化學成分等是煙葉質量的綜合反映[16]。上部6片葉一次性采收的T3處理整體水平表現(xiàn)較好,煙葉含梗率最低,其他物理指標如單葉重、葉質量、葉厚和平衡水分與含梗率呈負相關,化學成分最協(xié)調,香氣物質含量最高,這與張冰濯等[17]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
本文通過對上部葉的外觀質量、物理特性、超微結構、化學成分、致香物質及經濟性狀進行分析,得出上部6片葉一次性成熟采收可明顯改善上部葉的整體外觀質量、物理特性和化學成分協(xié)調性,能夠提高烤煙上部葉中性致香物質的總量和上部葉的經濟性狀。因此,最適宜中煙100上部葉的采收方式是上部6片葉成熟后一次性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