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筱潔
摘? 要:廢舊物品在小學美術手工課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既能拓展手工課的材料,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本文以小學毛線手工課為研究對象,首先分析了廢舊物品在小學毛線手工課中的應用原則,包括貼近生活、創(chuàng)新主題、融入環(huán)保,繼而探討了廢舊物品在小學毛線手工課中的應用對策,如妙用課前導入、鼓勵小組合作、注重指導交流、加強教學評價等。
關鍵詞:小學美術;廢舊物品;毛線手工
手工課作為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審美表現能力為目標,而毛線則是手工課常見的材料之一。隨著教學實踐的不斷深入,小學毛線手工課的教學目標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逐漸從手工技能的訓練轉變?yōu)閷W生的全面發(fā)展,其中,環(huán)保意識的培養(yǎng)則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內容。對此,教師要打破既有的教學思路,在毛線手工課中引入廢舊物品,讓學生通過廢舊物品與毛線的結合創(chuàng)造新的工藝品,從而實現變廢為寶的目標,培養(yǎng)學生循環(huán)利用資源的環(huán)保意識。
一、廢舊物品在小學毛線手工課中的應用原則
(一)貼近生活
貼近生活是廢舊物品在小學毛線手工課中應用的基本原則,教師要從以下幾點出發(fā),采取好措施,首先,從材料來源而言,廢舊物品要來自學生熟悉的領域,比如廚房中的廢舊物品,典型的有油瓶、調料盒等,又如,食品中的廢舊物品,如包裝袋、包裝盒等。其次,從美工設計的角度而言,設計內容要和學生生活緊密關聯起來,比如文具設計、家庭用具設計等;最后,從教學的角度而言,教師要樹立生活化教學的意識。
(二)創(chuàng)新主題
歷經長期的教學探索,小學毛線手工課教學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也存在著主題單一的問題,學生很容易出現興致不高的現象。因此,教師在廢舊物品的應用中,要善于從學生的心理出發(fā),創(chuàng)新主題。比如,生活用品主題。讓學生利用廢舊物品、毛線設計制作生活中需要運用的物品,比如利用廢棄的筷子或鐵線結合毛線編織手法進行菜籃子、筆筒、衣服架、花盆的改造等,凸顯廢舊物品的實用價值;又如,裝飾主題。從審美的角度出發(fā),讓學生利用廢舊物品和毛線設計制作裝飾畫。
(三)融入環(huán)保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與此同時,原本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也被慢慢忽略,生活中隨處可見浪費現象,不僅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也加劇了環(huán)境惡化的問題。廢舊物品在小學毛線手工課中的應用,而廢舊物品的循環(huán)利用,能夠使看似無用的廢舊物品獲得新的價值,這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循環(huán)利用資源的意識,也能減輕環(huán)境壓力。因此,教師在廢舊物品的利用中要融入環(huán)保教育,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二、廢舊物品在小學毛線手工課中的應用對策
(一)妙用課前導入
課前導入是小學毛線手工課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從教學功能上而言,課前導入的功能主要有兩點,一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投入地參與到毛線手工課中,二是引出毛線手工課的教學內容,為接下來教學活動的開展鋪平基礎。課前導入一般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為導入資源,比如視頻、故事等,廢舊物品在小學毛線手工課中的應用為課前導入帶來了新的思路,對此,教師可以從以下兩點開展課前導入,首先,圖片導入。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向學生呈現廢舊物品圖片,以及利用廢舊物品和毛線制作的工藝品圖片,創(chuàng)設契合學生形象思維的教學情景,從而為后續(xù)美工課教學的開展打好基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其次,實物導入。教師在課前可以利用廢舊物品和毛線制作精美的工藝品,比如利用五顏六色的毛線、廢舊木板以及舊衣物制作創(chuàng)新扇子,并將工藝品帶到課堂,讓學生輪流觀摩,讓學生感受廢舊物品變廢為寶的魅力,激發(fā)學生自己動作的意愿。
(二)鼓勵小組合作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作為美術實踐課,小學毛線手工課涉及到搜集材料、構思、制作、修改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廢舊材料在毛線手工課中的應用,進一步提升了毛線手工課的復雜性,因此,僅憑學生個體的力量,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教師要推行小組合作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美工實踐。首先,科學分組。從學生美工課的表現出發(fā),根據“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人數控制在4-6人左右,這樣既能發(fā)揮組內的帶動作用,與能引導組間的競賽學習,對毛線手工課學習氛圍的營造有著重要的價值。其次,合理分工。為了避免小組實踐中出現濫竽充數的現象,教師要對小組內的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工,一方面,設置小組長一名,負責小組成員的管理工作以及與教師的匯報工作,另一方面,為小組內的每名成員設置具體的分工,如搜集生活中的廢舊材料、構思廢舊材料和毛線結合方案,讓每個學生都能深度地參與到毛線手工課中,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
(三)注重指導交流
廢舊物品在毛線手工課中的應用,既為學生的美工實踐帶來了更多的資源,也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少學生在美工實踐中存在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情況,甚至產生畏難的情緒。因此,教師必須做好相應的指導工作。以廢棄瓶罐和毛線的結合為例,生活中廢棄瓶罐為數不少,如廚房中的醬油瓶、洗潔精瓶等。一組學生在利用醬油瓶和毛線制作筆筒的時候,發(fā)現玻璃制的醬油瓶不易切割,教師可以讓學生考慮換材料,讓更易切割的塑料瓶作為材料,幫助學生解決美工課中的難點。同時,學生的組內、組際交流也是拓展美工課思維,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路徑,教師可以設計一定的主題,讓學生開展深入的交流,如何利用樹枝和丟棄的衣物制作菜籃子。在交流中,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大膽地構思工藝品的制作思路,不能輕易地打斷學生或直接告知學生不可行,維系學生參與手工課的熱情。
(四)加強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小學毛線手工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反饋、調節(jié)、激勵等多種功能。為了進一步發(fā)揮廢舊物品在小學毛線手工課中的應用價值,教師必須從以下幾點出發(fā),加強教學評價,首先,拓展評價主體。傳統的教學評價以教師為絕對主體,忽略了學生的課堂中心地位,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師要拓展評價主體,一方面鼓勵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另一方面發(fā)揮好學生間的互評、小組評的作用,使教學評價更易為學生接受。其次,豐富評價維度。精準評價是小學美工課教學評價發(fā)展的重要趨勢,教師要結合廢舊材料應用的目標,設計多元化的評價維度,比如材料搜集維度、動手實踐維度、小組合作維度、環(huán)保意識維度等,使教學評價能夠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表現。最后,完善評價功能。教師既要重視教學評價的激勵功能,捕捉學生手工實踐中的閃光點,用鼓勵性的評價來強化學生的學習信心,也要發(fā)揮好教學評價的糾誤功能,指出學生美工實踐中的不足,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方向。
三、結語
對小學美術手工課而言,材料既是課程教學的物質基礎,也是訓練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審美表現能力的關鍵內容。廢舊物品在小學美術手工課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可以彌補課堂材料的不足。因此,在小學毛線手工課中,教師要引入廢舊物品,讓學生從廢舊物品與毛線結合的角度出發(fā),設計制作精美的工藝品,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吳文炯.“廢舊材料”在小學美術手工課中的利用[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5(02):33-35
[2]李佳.“廢舊材料”在小學美術手工課中的利用[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6(12):121-122
[3]徐曉丹.中小學美術課程中的"變廢為寶"[J].青年文學家,2015(36):194
[4]虞波兒.收集廢棄素材,體驗變廢為寶——淺談小學美術手工課堂的素材收集與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27):33-35
(作者單位:惠州市李瑞麟小學,廣東? 惠州? 5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