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盛男
【摘要】課程游戲化是幼兒教學的主旋律,因此,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游戲的價值,尋找能服務于教學的游戲素材。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采用挖掘資源,提供游戲素材;整合繪本,設計游戲情節(jié);發(fā)揮想象,提升游戲審美;聯(lián)系生活,創(chuàng)新游戲主題等策略??傊處熞プ∮螒蚺c課程教學的契合點,保證課程游戲化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幼兒教育;課程游戲化;教學策略
課程游戲化就是將游戲理念與精神滲透于幼兒園日常的課程中,運用合適的游戲方法,促使幼兒快樂學習,進而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健康發(fā)展的教學策略。學者曹東方認為,在幼兒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游戲的價值,將游戲理念和游戲精神滲透到幼兒園課程實踐中,充分意識到幼兒園課程應是自由、自主、創(chuàng)造和愉快的游戲過程,要確保幼兒日常的自由游戲時間和空間,并盡可能地實現(xiàn)教學活動游戲化。在幼兒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游戲和課程教學的契合點,這樣才能更好地推進幼兒課程游戲化的建設[1]。
一、挖掘資源,提供游戲素材
幼兒課程游戲化就是要實現(xiàn)幼兒園課程環(huán)境、課程資源、課程實施的真正游戲化,體現(xiàn)出系統(tǒng)、動態(tài)的游戲過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挖掘各種資源,給游戲活動提供必要的素材,不管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資源還是社會資源,都可以充分進行開發(fā)利用,并將其轉化為游戲素材,組織幼兒開展藝術類、語言交流類、體育鍛煉類等諸多游戲活動,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2]。
以設計美術創(chuàng)作類課程為例,教師若能充分挖掘各種資源,就能更好地開展教學設計。教師首先要從幼兒生活的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入手進行思考,引導他們觀察周圍的景物,使其獲得審美感受。之后,教師可以開展創(chuàng)作類游戲活動,給幼兒提供各種生活材料,如草木的枝葉,廢舊的塑料袋、塑料瓶等生活用品,引導幼兒參與到拼畫創(chuàng)作類游戲中。最后,教師要鼓勵幼兒將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回歸到現(xiàn)實生活中,用它們裝飾自己的教室。在這樣的活動中,教師充分利用了自然空間和生活中尋常可見的物品,從創(chuàng)作主題到創(chuàng)作材料都源自生活,最后又回歸到生活中。
除了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教師還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觀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職業(yè),使其了解人們的工作特點。之后,教師可以開展角色扮演活動,使幼兒通過親身體驗的方式感受這些職業(yè)的特點,并采用美術創(chuàng)作的方式將自己感受到的職業(yè)特點畫下來。這樣的活動不僅豐富了游戲內容,使幼兒獲得了生活經驗,還豐富了美術創(chuàng)作主題,激發(fā)了幼兒創(chuàng)作靈感。
學者孫海燕提出,幼兒園教師要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素質,在充分分析教育資源的基礎上對各種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從而保證為幼兒設計豐富多彩、形式各樣的課程游戲活動。教師若能充分挖掘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資源,就能設計出各種小游戲,有效避免游戲的重復性和單一性,從而將游戲活動和教材內容有效整合在一起,促進幼兒課程游戲化的順利實施[3]。
二、整合繪本,設計游戲情節(jié)
在設計游戲化課程時,教師要優(yōu)化游戲情節(jié),合理選擇游戲內容。若選擇的內容不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不符合其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幼兒就會感到枯燥乏味,教學效果也會受到影響。以閱讀繪本為例,如果教師可以將音樂、美術活動、角色扮演等各種游戲融入其中,游戲情節(jié)就會更豐富,幼兒的參與性也會更強。
例如,在教學繪本《動物絕對不應該穿衣服》時,為了豐富游戲情節(jié),教師首先鼓勵幼兒回顧繪本內容,并讓幼兒說說各種小動物都是什么樣子的,它們在形貌上具有什么特點,它們如果穿上衣服會出現(xiàn)怎樣的狀況。之后,教師引導幼兒參與抽簽游戲,讓每位幼兒先抽取一張卡片,看看上面畫著什么小動物,然后試著用肢體動作或語言表現(xiàn)該動物的特點,最后說說該動物如果穿上衣服會有怎樣的狀況。這個游戲原本只涉及模仿動物的動作,但是將繪本整合進來后豐富了游戲內容,不僅讓幼兒回顧了此前的閱讀內容,還鍛煉和發(fā)揮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想象力。比如,有幼兒提出:“長頸鹿有很長的脖子,它一抬頭就能吃到樹上的葉子了。如果給長頸鹿穿衣服,就要給它準備很長很長的圍巾,不然怎么能蓋住它的長脖子呢?”幼兒一邊講述故事,一邊舉起手,模仿長頸鹿的長脖子。此外,教師還可以給幼兒播放悅耳的音樂,讓幼兒伴隨音樂有節(jié)奏地模仿動物的動作,從而將音樂有效地整合到游戲中,豐富學生的游戲體驗。
將繪本閱讀和音樂、美術、講故事等活動結合在一起,能激發(fā)幼兒對繪本的閱讀興趣和探索欲望,促使他們主動投入藝術活動中,產生欣喜、愉快的情緒。幼兒在體會到游戲內容豐富性的同時,提升了自我效能感,提高了學習效果。
三、發(fā)揮想象,提升游戲審美
藝術首先應是自我參與、享受,其次才是共享、展示,教師在設計藝術類游戲課程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由于幼兒的想象力比較豐富,教師可以組織他們積極展開聯(lián)想,引導幼兒用添畫、拼畫、合作繪畫、多種材料融合作畫等形式,表現(xiàn)自己想象中的世界,鼓勵其參與到和藝術創(chuàng)作有關的游戲活動中,進而提升其審美水平。
在設計美術課程時,教師引導幼兒充分展開想象,并參與到形式各異的美術游戲中。以合作作畫為例,教師可以先將幼兒分成若干小組,使其合作畫畫,每人負責一部分,最后看哪一個小組的作品更有趣。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大家是否去過游樂園呢?你記憶中的游樂園是什么樣子的呢?你能否展開想象,思考你希望的游樂園是什么樣子的?”這樣便能使幼兒結合生活展開想象,并融入美術游戲中。比如,有的小組成員在相互交流中達成了共識:“游樂園雖然好玩,但是需要很長時間排隊,這樣太浪費時間了?!彼麄儽銍@這一點展開想象,在腦海中構思出了一個不需要排隊的游樂園。第一名幼兒畫了一個巨大的摩天輪,每一個節(jié)點又生出另一個小摩天輪。這樣就讓摩天輪變成了齒輪狀的復雜形狀,能容納更多的人。第二名幼兒畫了玩耍的人群,每個人的頭頂上都有一個螺旋槳,這樣想去什么地方就能飛著前進,節(jié)省了不少時間。幼兒接力繪畫,將自己的想象融入作品中,展現(xiàn)出自己心中完美的游樂園。
學者黃武雄提出,縱使幼兒有無限的想象力,如果沒有足夠的經驗作為想象的素材,他的世界也會很快貧乏并萎縮。所以,教師在設計課程游戲時要考慮到這一點,將實踐活動和想象結合在一起,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進行想象,這樣就能給其想象提供源源不絕的素材,從而不斷增強幼兒的想象力。
四、聯(lián)系生活,創(chuàng)新游戲主題
喜歡玩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游戲是幼兒一日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課程游戲化設置也要很好地體現(xiàn)幼兒的真實生活。在設置游戲化課程時,教師要積極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創(chuàng)新游戲主題;要了解幼兒的生活,結合他們感興趣的話題設計游戲主題,在這個基礎上開展繪畫、閱讀、交流等方面的課程,這樣幼兒才有話可說、有內容可畫,游戲效率也得以提高。
教師在設計角色扮演游戲時,要和幼兒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從而激發(fā)幼兒的參與興趣。例如,在讓幼兒扮演自己的父母時,教師首先要引導幼兒回想自己的父母從事的是什么職業(yè),該職業(yè)的特點是什么,然后讓幼兒在角色扮演中將該職業(yè)的特點展現(xiàn)出來。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圍繞生活中的問題展開思考:“你的爸爸是一名司機,那么,你知道司機要注意哪些交通規(guī)則嗎?”這樣就將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識點有效地融入游戲中。幼兒思考后說道:“爸爸說開車都有規(guī)定的速度,不能開得太快,而且不能隨便停車?!敝螅處熆梢宰層變核伎夹腥艘袷啬男┙煌ㄒ?guī)則,并在角色扮演中將其表演出來。比如,有幼兒提出:“行人不能亂穿馬路,否則很容易被車撞到?!眹@各種生活化主題,教師將司機的職業(yè)特點、交通規(guī)則的關鍵點等融入游戲化教學中,不僅激發(fā)了幼兒的參與興趣,還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在設計游戲化課程時,教師要基于幼兒的生活經驗設計游戲主題,以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活動中。這樣,幼兒也能將游戲中獲得的知識運用到新的學習情境和生活情境中,進而提升學習效率。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并不是課程從頭到尾都要以游戲的形式開展,而是將游戲的理念和精神逐漸滲透到課程中。教師要找到游戲和課程之間的契合點,采用適合的游戲方法,開展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學前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陳玲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教學實現(xiàn)途徑微探[J].學苑教育,2020(10):80-81.
曹鳳娟.如何在幼兒園課程游戲化中注重游戲活動的多樣性[J].科普童話,2020(24):140.
李永艷.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園教學優(yōu)化策略的研究[J].天津教育,2020(17):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