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
摘要:目的:探討中藥黃芪湯加減在化療后便秘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擇2019年1月-2020年10月治療的化療后便秘患者82例作為對象,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n=41例)和觀察組(n=41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西藥治療,觀察組給予中藥黃芪湯加減治療。比較治療后兩組臨床癥狀積分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結果: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腹痛頻率、腹痛程度、腹脹積分、排便困難的癥狀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痙攣性腹痛、稀便、惡心、腹脹的總發(fā)生率為4.88%,顯著低于對照組29.27%(P<0.05)。結論:將中藥黃芪湯加減在化療后便秘效果較好,可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減少不良反應,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中藥黃芪湯加減;化療;便秘;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25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6-228-01
化療仍是國際公認的治療惡性腫瘤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化療引起的胃腸道毒副反應較大,如便秘、惡心、嘔吐等。其中化療后便秘表現為排便困難、排便次數減少、排便時間長、排便不盡等[1]。常規(guī)西藥治療可緩解臨床癥狀,但是具有一定的藥物依賴性,治療效果不理想。中醫(yī)辯證治療是通過多靶點治療,臨床效果顯著,且藥物安全性高[2]。因此,本研究以化療后便秘患者為對象展開研究,探討中藥黃芪湯加減在化療后便秘中的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9年1月-2020年10月治療的化療后便秘患者82例作為對象,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n=41例)和觀察組(n=41例)。對照組男17例,女24例,年齡(43-71)歲,平均(56.49±5.72)歲;病程(6d-3)年,平均(1.74±0.41)年。觀察組男18例,女23例,年齡(41-72)歲,平均(57.01±5.51)歲;病程(7d-3)年,平均(1.79±0.25)年。本研究經過臨床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西藥治療,口服西沙必利片(國藥準字:H20020345,生產廠家:浙江京新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治療,根據病情輕重,每日總量為15-30m克,飯前服用2-3次或睡前15分鐘,療程3周。觀察組給予中藥黃芪湯加減治療。藥方組成:黃芪30克,陳皮10克,火麻仁12克,白蜜10克,萊菔子10克,肉蓯蓉15克。水煎,早晚兩次加溫,每日1劑。必要時加其他瀉藥或瀉藥灌腸,腹瀉時停藥,止瀉后減少劑量,療程3周。
1.4 觀察指標
(1)臨床癥狀積分比較,包括腹脹、腹痛程度、腹痛頻率,采取4級評分法,積分越高說明臨床癥狀越嚴重[3]。(2)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包括痙攣性腹痛、稀便、頭暈、惡心、腹脹。
1.5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21.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行X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表示,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臨床癥狀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積分對比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腹痛頻率、腹痛程度、腹脹積分、排便困難的癥狀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痙攣性腹痛、稀便、惡心、腹脹的總發(fā)生率為4.88%,顯著低于對照組29.27%(P<0.05),見表2。
3.討論
便秘是惡性腫瘤患者化療后的常見癥狀之一。目前西醫(yī)治療主要采用灌腸、增加腸動力劑、瀉藥等治療,雖然起到一定的臨床效果,但長期使用上述方法可能引起腹痛和腹瀉。中醫(yī)認為化療后便秘的發(fā)病機制是氣陰兩虛,“通”、“降”功能失調而致,疏泄不暢、脾虛運化不利、導致糟粕不能下行。近年來,中藥黃芪湯加減在化療后便秘中得到應用。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腹痛頻率、腹痛程度、腹脹積分、排便困難的癥狀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中藥黃芪湯加減治療具有促進腸平滑肌蠕動的作用,脾氣升則胃氣降,相輔而增強排便功能,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中藥黃芪湯中黃芪具有補益脾胃、益氣生血的功效,陳皮理氣,萊菔子行氣,萊菔子水煎液離心后,湯劑的上清液可顯著促進結腸縱肌的蠕動,火麻仁、白蜜具有潤腸通便之功效,火麻仁中所含的脂肪油經口服后在腸內分解生成脂肪酸,促進分泌,加速蠕動,減少大腸的吸水。肉蓯蓉具有潤腸補腎之功效,上述諸藥配伍起到益氣健脾溫腎,益氣潤腸,標本兼治的作用[4]。同時,理中湯合枳術湯臨床使用時結合患者癥狀給予針對性治療,它能充分發(fā)揮中醫(yī)辨證論治的目的,該藥主要采用中藥湯劑制成,法當養(yǎng)氣,氣旺則復常,此方較溫和,藥物安全性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耐受性和依從性。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痙攣性腹痛、稀便、惡心、腹脹的總發(fā)生率為4.88%,顯著低于對照組29.27%(P<0.05),說明中藥黃芪湯加減治療安全性較高,有效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能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
綜上所述,將中藥黃芪湯加減在化療后便秘效果較好,可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減少不良反應,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顏靖文, 徐春巍, 周芬敏,等. 加減黃芪湯聯合耳穴貼壓對氣虛型慢性功能性便秘抑郁焦慮狀態(tài)的影響[J]. 四川中醫(yī), 2019, 37;432(11):105-108.
[2]廖穎嬰, 陳浩洋, 李偉林,等. 食療聯合加減黃芪湯治療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療效分析[J]. 天津中醫(yī)藥, 2019, 36(2):153-155.
[3]黨偉利, 馮剛, 李華偉,等. 黃芪白術湯辨治小兒脾虛型便秘的臨床療效及其機制研究[J]. 世界中醫(yī)藥, 2019, 14(6):1471-1475.
[4]倪軍, 周燕珍, 方靜華. 中藥溻漬療法配合中藥食療治療腫瘤患者化療所致便秘的療效觀察[J]. 現代腫瘤醫(yī)學, 2019, 27(2):300-302.
天津河東恒山醫(yī)院 ?3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