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珠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已經與目前的課堂要求嚴重不符,而科學合理應用思維導圖成了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更是數學課堂教學研究的熱點。因此,文章圍繞應用思維導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重難點,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協(xié)助學生完成知識的歸納整理、提高學生綜合解題能力五方面,對應用思維導圖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效果進行了詳細闡述。
關鍵詞:數學教學;思維導圖;應用策略
一、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增強記憶
在學習小學數學的過程中,由于學生的認知能力不足,難以理解某些抽象概念,這可能導致學生對使用它們的過程不熟練,使學生并不能真正理解老師在說什么。使用思維導圖可以很好地解決該問題,學生可以創(chuàng)建自己的思維導圖,不僅可以加深記憶,還可以將抽象概念內化到自己的知識中。
二、方式上化繁為簡
思維導圖的制作和應用中,并非分支愈多愈好,有時只需要一兩條簡明扼要的線條已足夠。分支細,固然可以觸及更細微的地方;分支多,固然可以牽扯到更寬廣的知識。但是,分支的“細”和“多”,有時帶給學生的可能是眼花繚亂。學生的思維如果稍微不夠清晰,難以理解分支較細的思維導圖。此時,需要化繁為簡,需要簡單而直觀地呈現,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而思維導圖恰恰可以做到這一點。數學知識中內隱的規(guī)律、復雜的關系、雜亂的知識點,透過思維導圖漸漸清晰起來,學生必將學得更加輕松、高效,并且意蘊十足。做精做細思維導圖訓練,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必將化繁為簡,以更為簡單、更為高效、更為快速的方式理清眾多的知識點,進而實現高效學習。
三、應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重難點
由于小學生認知水平、思維發(fā)展以及知識水平的限制,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尤其對抽象性的數學概念和一些思維邏輯性較強的理論知識、空間圖形的轉換等的理解、掌握具有一定的困難。如果教師繼續(xù)采用傳統(tǒng)的“一言堂”填鴨式教學方法,“從頭講到尾”,很難讓學生理解和掌握這些數學知識,而且很容易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和概念產生混淆,教師的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的學習成效更是一塌糊涂。
四、結語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數學學習階段是非常有用的,能夠彌補學生在這個階段理解能力的不足,也是教學方法上的創(chuàng)新,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能夠培養(yǎng)構建知識框架,梳理知識結構的能力。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能夠幫助學生減輕學業(yè)上的負擔,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責任編輯:胡甜甜)
參考文獻:
[1]張齊華. 核心素養(yǎng):讓課堂綻放新活力[J]. 小學教學(數學版),2016(01):29.
[2]羅永軍. 數學啟發(fā)式學習工具[J]. 中小學數學,2018(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