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高考模式下,教育教學理念的改革及創(chuàng)新備受關注。為了適應新高考的改革要求,學科教師重新調整教育教學思路,以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策略為著眼點,在指導和鼓勵學生的過程中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生物是高中教育階段中的基礎性課程,這門學科對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及優(yōu)勢。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模式只關注學生簡單基礎生物知識的學習,無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最終導致學生難以將所學習到的生物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中,學生舉一反三和學以致用的能力停滯不前,這些都與新高考模式背道而馳。對此,文章站在宏觀發(fā)展的角度,著眼于高考模式下生物教學的新變動,新要求和新內容,深入分析新課程生物教學的具體策略,以期為推動學科教學改革提供相應的借鑒和依據。
關鍵詞:高考模式;新課程;生物教學;策略研究
一、 引言
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我國提出了全新的高考模式。著眼于試卷考試的內容、難度以及試卷結構來進行有效的創(chuàng)新及改革,這一點是高考制度深化的重要體現(xiàn)。教師需要關注教育內容與社會生活及生產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以培養(yǎng)應用發(fā)展性人才為目標,切實促進教學改革及教學創(chuàng)新。如何在新的高考模式下調整教育教學策略及思路,成為許多教師考慮的重要問題。教師一方面需要了解學生的能動性,另一方面需要根據學科教學的具體要求,選擇與之對應的教育教學策略,更好地適應高考模式下的教學改革現(xiàn)狀。
二、 高考模式下的新課程生物教學改革作用
在對新課程生物教學改革進行分析及研究時不難發(fā)現(xiàn),高考模式對其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3+理綜高考模式下,新課程生物教學改革的難度有了明顯的提升,同時成為教育體制改革中的核心組成部分。為了全面貫徹和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發(fā)展觀,真正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質量和水平的綜合提升,教師需要加強對新課程生物教學改革的投入及支持力度。著眼于時代發(fā)展的要求來調整教學思路,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推進學生的全面成長及發(fā)展。高考改革進程的推動較為復雜,對教師是一個較大的考驗。教師需要立足于新課程生物教學改革的核心要求,采取創(chuàng)造性的教育理念。既需要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將課堂歸還給學生,又需要針對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工作的人才培養(yǎng)要求,為其提供堅實可靠的智力基礎。全面提升我國的人才競爭力,保障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社會競爭中獲得更多的優(yōu)勢和競爭砝碼。
三、 高中生物教學現(xiàn)狀
生物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比較強,生物現(xiàn)象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較為緊密。因此,在推動高中生物教學改革時,教師需要關注生活化元素的有效融入,著眼于學生的成長背景以及軌跡來調整教學思路,真正實現(xiàn)對癥下藥。但是有的教師教學經驗不足,對高中生物教學的認知和理解較為淺顯。所采取的教育教學策略滯后于時代發(fā)展的要求,不符合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最終導致學生比較消極及被動。學者在對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時提出了以下幾點。
(一)教學理念傳統(tǒng)單一
教學理念是教師教學活動的重要指導,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學實踐。因為受到了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只關注教授的內容,無視教學方法及教學策略的改革。沒有堅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大部分的課堂教學活動仍然以教材為中心。這一點導致學生比較膽小,不敢大膽表達個人的見解、想法以及觀點。另外,教師沒有給予學生自由想象的空間和機會,忽視了學生主觀性的調動,整體的課堂教學進度較慢,最終的教育教學質量及效果停滯不前。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同時與前期的教育教學目標存在明顯的差距。
(二)教學模式機械僵化
與其他學科相比,生物課程的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對教師是一個較大的考驗。有的教師沒有意識到生物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相關性以及不同之處,仍然以較為僵化的單一教學模式來指導學生,最終導致學科知識比較片面。缺乏對學生的吸引力,難以實現(xiàn)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工作無從談起。另外,在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指導下,極少有學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邏輯思維習慣以及思考能力,難以真正實現(xiàn)生物知識與個人生活實際之間的簡單聯(lián)系。生物學科的生活性比較明顯,如果使用這種教學模式來指導學生,就無法充分地體現(xiàn)生物課堂的固有特色。最終導致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工作直接被無視,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及發(fā)展。
(三)課堂氛圍缺乏吸引力
課堂是學科教學的主陣地,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將會在第一時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但是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理念以及僵化的教學模式,導致整個課堂缺乏吸引力,教學過程流于形式,很多學生比較消極。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生物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比較明顯。大部分的生物內容具有生活性和廣泛性的特征,如果直接以簡單機械的教學知識講解為依據,就會導致課堂教學氛圍非常的死板。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學生產生較大的心理負擔及壓力,學生的情感發(fā)展也受到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四、 高考模式下的新課程生物教學策略
為了真正構建高效課堂,不斷推進生物教學改革,為高考模式的有效落實以及改革營造良好的外部空間和環(huán)境。高中生物教師需要在不斷調整以及優(yōu)化升級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能動性,給予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采取與時俱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引導學生,鼓勵學生,不斷踐行和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所收獲,有所成長。
(一)改革教學理念
盡管教學理念的轉變對教師是一個較大的考驗,但是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需要注重時間和精力的合理匹配,投入更多的時間來改革教學理念,關注學生在生物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及障礙,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其中教學理念的轉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難以在短期內取得明顯的效果。作為生物教師個人來說,一方面需要注重教育教學策略的調整及優(yōu)化升級。另一方面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在鼓勵和引導學生的同時,主動學習和借鑒同行的優(yōu)秀做法和經驗,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大膽想象,自主發(fā)揮,這一點對全面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習成績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教育理念的轉變與教學行為的轉變相輔相成,只有實現(xiàn)兩者的統(tǒng)一結合,才能夠更好地彰顯新課程生物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所收獲,有所成長。高中生物教師需要放下教師的架子,與學生實現(xiàn)緊密的交流與互動,學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豐富教學內容及教學形式,促進不同教育教學策略的有效結合以及靈活調整。以實現(xiàn)學生的多方面成長及發(fā)展為目標,著眼于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來明確自身的教育指導目標及方向。其中學生思想的感性以及調整非常重要,這一點要求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注重不同知識點之間的有效銜接,分析課堂教學中的生成性特征。將更多的生命力以及創(chuàng)造性元素融入課堂,在師生共同參與及共同發(fā)展的過程中實現(xiàn)教學相長。
(二)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有益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有效建立新的高考模式,促進新課程生物教學策略的有效落實以及作用發(fā)揮。教師需要以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為依據,明確新課改生物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要求以及不同教學策略的優(yōu)劣之處,其中探究式和啟發(fā)式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取得的效果較為明顯。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可以采取現(xiàn)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全面客觀的講解生物教學內容,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必不可少。教師需要關注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化、網絡化講解,積極構建完善的教學框架及體系,實現(xiàn)不同知識點之間的完美融合,讓學生能夠有一個深刻的印象。另外,教師還需要注重生活化元素的融入,確保生物教學能夠回歸生活、回歸社會,采取生活化的實驗手段和教育教學內容,確保抽象知識向具象知識的有效過渡。
從微觀的角度上來看,高中生物教學中還存在許多的重難點知識。為了幫助學生實現(xiàn)一一攻克,教師還需要圍繞教學難點,設計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生物探究活動,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和問題意識。采取現(xiàn)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理綜課程,幫助學生產生更多的學習意愿和動機,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保障學生能夠迅速地內化為個人的知識,進而成為強勁的學習者,這一點對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有重要的輔助作用。
(三)提升教學氛圍的吸引力
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教學氛圍往往能夠全面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實現(xiàn)學生的高效學習和自主學習。教師需要以構建互助、包容、開放的課堂學習文化為依據,增強課堂的趣味性,真正實現(xiàn)不同學科之間的有機結合,鼓勵學生共同學習,共同促進。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進是第一步,教師需要主動地走出課堂,積極學習新的知識。了解高考模式的改革要求,加強對課程設置以及教學方法的改革及創(chuàng)新,通過優(yōu)質資源的有效整合來指導學生,鼓勵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獲得更多的啟示以及良性體驗。新型教學模式和教學人員的投入最為關鍵,學校需要加強教師的培訓力度,注重不同學科之間的有效整合,構建跨學科的教學團隊,促進教育教學資源的相互融合以及優(yōu)化共享,只有這樣才能夠彰顯教育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意義和價值。教師之間也需要實現(xiàn)在線學習交流以及研討,真正構建全新的教學局面,讓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教學指導以及幫助。在一個自由寬松以及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下,高效完成教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提升個人的生物學習成績。
五、 結語
高考模式下的新課程生物教學策略改革對教師是一個較大的挑戰(zhàn),生物教師需要了解學生學習的規(guī)律以及全過程,分析學生的學習能動性。結合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要求,著眼于課堂文化、教學目標和教學理念的構建及創(chuàng)新要求,激發(fā)學生的能動性。真正實現(xiàn)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不同學科之間的有機整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動手能力和質疑能力。
參考文獻:
[1]孟祥輝.“3+理綜”高考模式下的新課程生物教學策略研究[J].高考,2016(3):83.
[2]楊建銀.“3+X+1”高考模式下的高中生物學教學探討[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7.
[3]張金龍.新課程理念下高考理綜化學復習策略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8.
作者簡介:吳保良,河南省駐馬店市,河南省西平縣楊莊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