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
摘 要 “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是新時期高校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推動力,其重要思想是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將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等融入教書育人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同時加大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視程度,要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從而形成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長效機制。本文從“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的大背景出發(fā),探討了新時期“三全育人”視角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探索黨委、行政、群團相互協(xié)作的創(chuàng)新機制,并從學院實際出發(fā),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 三全育人 校園文化 以人為本
中圖分類號:G647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7.013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Its important thought is to integrate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cultural knowledge education, social practice education, etc. into all aspects of teaching and education closely around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nd guide the ideological value through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The whole process and every link of lear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us forming a long-term mechanism of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practice, management, service,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explores the innovation mechanism of the cooperation among the Party committee, the administration and the group, and makes an in-depth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llege.
Keywords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campus culture; people-oriented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三全育人”的教育思想,即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既是對當下育人項目、載體、資源的有機整合,更是對長遠育人格局、體系、標準的積極重構。高校在推進“三全育人”工作中,要充分調動教學、科研、管理、服務團隊,探索高校育人工作的路徑和模式,通過在基層學院構建縱橫交織的協(xié)同育人助推器。各級各部門要從各自職能出發(fā),積極支持配合高?!叭恕惫ぷ?,努力形成協(xié)同育人的新局面。
縱貫我國的高等教育,“教書育人”始終是育人的主線;“管理育人”是育人的中樞,強調管理在培育人才中的重要作用;“服務育人”也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多的是體現(xiàn)育人的職責所在。對于“教書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我們要一如既往地加以重視,同時也不能忽視“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重要作用,它們同樣是強化學生知識技能、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和完善學生道德人格的重要途徑。這三者之間共榮共生,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三者的有機融合,一是要進一步完善學校在教書育人方面涉及到的管理、服務各項規(guī)章制度,根據(jù)新時代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要求進一步梳理各管理、服務崗位的崗位職責,根據(jù)不同機構及崗位的實際情況,編制完善崗位說明書,明確各機構、各崗位管理、服務育人的內容、程序和評價體系,做到各司其職、有章可循。二是要進一步加強高校的工作作風建設,始終按照“四個一流”的標準,即“建設一流機關、打造一流隊伍、樹立一流作風、爭創(chuàng)一流服務”,通過樹立一批先進典型,帶動整個教師隊伍蓬勃向上,最大程度發(fā)揮出服務育人的功能。三是要充分發(fā)揮行政管理的服務育人和文化熏陶作用,要將服務育人的理念形成文化,積極營造與時俱進、各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
校園文化活動作為推進“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的載體和有效形式,是引導高校師生增強“四個認識”和“四個自信”的重要途徑。校園文化是各個高校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不斷積淀而形成共識的一種文化價值體系,包含高校的價值觀念、辦學思想、行為規(guī)范等,也是一所高校辦學精神、教學環(huán)境、文化氛圍的集中體現(xiàn)。新時期的高校校園文化活動要突破老舊思維方式,強調系統(tǒng)性和整體性,一方面要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理念、創(chuàng)新機制、創(chuàng)新平臺,全方位重塑校園文化的創(chuàng)造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注重師生的歸屬感和情感需求,促進師生交流,探索服務于“三全育人”工作的新路徑和新模式。
高校文化建設離不開黨委、行政、群團的相互協(xié)作。高校黨委負責對整個高校政治思想的方向性領導,以及對下屬各職能部門的執(zhí)行與管理,最后由各院系總支具體組織實施;高校的行政部門側重行政管理和物質保障;群團組織也是高校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建立起黨委、行政、群團三個主體全員參與、各司其職、互為補充的協(xié)作系統(tǒng),方能最終形成協(xié)同合作、良性循環(huán)的運行機制,從而營造出與時俱進、積極健康、蓬勃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新時期,在以和諧校園建設為核心的主流文化下,高校的文化教育及各項文體活動,是校園文化的有機體。但在具體實踐中,校園文化活動的作用效果并不顯著。想要將其功能最大化,則群體組織的組織作用和服務能力仍需加強,要激發(fā)群團組織工作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新觀念,立足“立德樹人”的核心任務,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開創(chuàng)校園文化工作新局面。高校群團組織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渠道和活動平臺,協(xié)調學校各部門資源共同打造與各專業(yè)相結合的校園文化活動,這對推進“三全育人”工作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以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為例,學院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己任,同濟大學作為全國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校院兩級職責明確,重點聚焦“三全育人”建設重要領域和薄弱環(huán)節(jié),完善監(jiān)督和評價機制,以高站位、高標準、高水平推進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利用學院在歷史傳承、規(guī)模布局等方面的有利條件,把握與學科相關的科學技術、社科人文、文化藝術新趨勢,以學科交叉為主要突破口,形成新型管理機制,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人才隊伍群體,產生高水平學術成果,推進教學改革,為人才培養(yǎng)服務。學院層面還根據(jù)學校總體布置積極開展“基層黨建質量提升工程”“體育育人體系構建工程”“國際視野提升工程”“勞動育人工程”等十大工程。學院始終堅持制度建設、文化建設與學科發(fā)展并重。形成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推進良好的服務體系,實行黨委領導,民主管理,教授治學,程序公正。繼2015年紀念馮紀忠先生百年誕辰之后,舉辦了一系列學院文化傳承活動,出版了金經昌,李德華,羅小未等 “同濟建筑規(guī)劃大家”和“同濟建筑規(guī)劃名師”等系列學術成果;出版《伊:CAUP女教授》《同濟八駿》等有社會影響的圖書。舉辦“百年從周”紀念展覽系q30列活動、 建立內容豐富的中英文學院網頁。在教學改革方面,學院也是大刀闊斧,推出的“教席教授”、本科生“雙導師”制、參數(shù)化設計、數(shù)字夏令營等已成為學院特色,并得到了學校的高度認可,師生們的熱烈歡迎。
學院以黨建為激活因子,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工作。加強思政教育與專業(yè)教育有機融合,深層次打造知識體系與思政教育相融合的“社區(qū)講堂”,打造示范課程,推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繼續(xù)發(fā)揚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在專業(yè)教學中三位一體、把握前沿、國際合作的優(yōu)勢,保持學生視野開闊的風格,堅持多元開放,為培養(yǎng)行業(yè)精英和未來的專業(yè)領導者而打好基礎。
另外,通過“迎新晚會”“靠譜好聲音”“雙年文藝匯演”“畢業(yè)晚會”“明成杯系列體育賽事”等院內師生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形式,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同時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營造良好的學院文化氛圍。此外,學院的紅櫻劇社、人聲合唱團等學生藝術社團,不僅在學院內頗受歡迎,在學校及校外的舞臺上同樣發(fā)光發(fā)熱,多次在國內外演出、獲獎。更有學術類學生社團未來建筑師協(xié)會,積極籌辦“玩建筑”“共筑多校交流”等與專業(yè)相結合的學術文化活動,具有超越本學院范圍的影響力,不僅向校內其他專業(yè)的學生文化輸出,吸引他們參與到活動中來,更與全國各大高校的建筑學院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在學術交流中充實現(xiàn)有校園文化的厚度和廣度,也進一步提升了學生個體的綜合競爭能力。高校校園文化對高校學生的影響至關重要,一直陪伴著學生從入學到畢業(yè)的全過程成長,正因為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有著這樣的文化氛圍,讓學院師生能活躍在校內外的各個舞臺,全方位展現(xiàn)學院師生的風采,也真正實現(xiàn)教學相長、學以致用。
加強高等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積極探索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文化,是實現(xiàn)“三全育人”的必要條件。高校管理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jù)不同時期國家對高校發(fā)展的要求順勢而為,主要是通過管理人員及相應的管理制度來體現(xiàn),這也對高校管理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管理人員的形象、行為舉止、綜合素質等都會對學生產生直接影響,對校園文化建設意義重大,而高校的管理制度作為傳遞各高校管理文化的重要載體,會對學生的言行舉止產生一定的引導及約束。管理文化作為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高校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能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高校要實現(xiàn)管理育人的積極意義,首先應制定管理育人的規(guī)章制度,其次一定要高度重視以人為本的管理文化,在不斷完善管理育人機制的同時,主觀上促進管理育人工作的不斷完善,以取得實質性進展。最后,高校還應積極營造以人為本、尊師重教的管理氛圍,管理育人工作需要教師、職工、學生的共同參與,只有全員參與,才能充分發(fā)揮出管理育人的積極作用,促進管理育人工作取得創(chuàng)造性進展,真正實現(xiàn)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參考文獻
[1] 邵麗華.高校工會推進“三全育人”路徑探析[J].中國冶金教育,2020(01).
[2] 邸維蛟.高校群團組織合力育人機制研究[J].知識經濟,2019(19).
[3] 劉承功.高校“三全育人”的核心要求、目標任務和實現(xiàn)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