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倩
摘要:有這樣一部美國影片,在中國不同歷史時期上映,每一次都引起轟動;盡管它講述的是一個悲傷苦澀的愛情故事;影片中的男女主演從未到過中國,卻在中國擁有大量影迷;它是一部典型的好萊塢影片,卻取了一個充滿古典韻味的中文譯名;影片的主題曲是一首蘇格蘭民歌,但在中國流傳甚廣。在中國觀眾心目中,這部影片詮釋的愛情是永恒的,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歲月,就像一壺歷久彌香的陳酒,被感情細膩的東方人反復品味。時光沒有減退黑白畫面的美麗,影片經典橋段和對白被一代代中國大學生在英語聽力課、口語課上反復練習,但那份感動卻和半個多世紀前一樣,沒打半點折扣。這部超越時間跨度,超越東西方文化背景,“墻里插花墻外香”的美國影片就是——《魂斷藍橋》。
關鍵詞:《魂斷藍橋》;傳播;初探
一、墻里開花墻外香
《魂斷藍橋》是根據普利策得主羅伯特·肖伍德(KobertE·Sherwood)同名舞臺劇改編的,影片原名《滑鐵盧橋》,講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倫敦—位芭蕾舞女演員瑪拉和青年軍官羅伊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斃c羅伊真心相愛,羅伊不顧上流社會對舞女的偏見和瑪拉結婚。戰(zhàn)火無情,兩人還沒來得及到教堂舉行婚禮,羅伊接到軍令重返戰(zhàn)場。日后瑪拉在正往名單上發(fā)現羅伊的名字,頓時心灰意冷,為生機淪落風塵。然而造化弄人,瑪拉和羅伊意外重逢,方知“陣亡”是個誤會。羅伊興沖沖帶瑪拉回家,瑪拉卻不堪內心折磨,在滑鐵盧橋上自殺。
男女主人公的扮演者是當紅影星羅伯特·泰勒與費雯麗,導演茂文·李洛埃以擅拍雅俗共賞的影片而馳名,因《翠堤春曉》獲奧斯卡攝影獎的約瑟夫·如頓堡出色的攝影技巧更為影片增色不少,這個制作班底在好萊塢堪稱頂級。《魂斷藍橋》由米高梅公司出品,1940fF-4月20日在美國首映,曾獲第1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原創(chuàng)音樂兩項提名。
盡管該片在美國本土反響不俗,但要論到影響的深遠以及觀眾癡迷的程度,卻遠遠不及中國。中國影迷將該片列為“50部畢生要看的電影”前三名,被譽為電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愛情影片之一。多位中國資深電影人對該片也情有獨鐘,如電影學院老教授汪流、周傳基,電影導演謝晉等毫不諱言對這部影片的喜愛。
最直接的例證莫過于《魂斷藍橋》在滬上映后,藝華公司在1941年推出同名影片,片中主題曲沿用原片重新填詞,由女主角李麗華演唱。時隔六年,中電二廠又推出王丹鳳主演的《青青河邊草》,該片同樣是根據《魂斷藍橋》改編的愛情悲劇。電影懋業(yè)有限公司1964年攝制的《一曲難忘》,也是請定居美國的張愛玲根據《魂斷藍橋》創(chuàng)作的。
這種發(fā)生在中國影壇的“馬太效應”,耐人尋味,究竟是哪些因素造就了《魂斷藍橋》在中國持久不衰的吸引力呢?
二、如火如荼的民國影評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已經是五光十色的時尚之都,也是電影業(yè)發(fā)展最迅猛的地方。大量好菜塢影片傾銷到中國,培養(yǎng)了一批忠實的觀眾。
在此期間出現過兩個峰值:1934年上映的美國片345部;1946年為352部。美國學者瑪麗·坎柏在《在上海繁華夢:1949年前中國最大城市中的》一文中提到:“1933年的統計顯示,上海37家影院有19家主要放映美國片;30年代上海上映的影片約有85%是美國片……米高梅出品的《魂斷藍橋》和《出水芙蓉》是上海當時最流行的兩部好菜塢影片?!薄痘陻嗨{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中國上映的,由于《亂世佳人》此前在上海熱映過,費雯麗早已為上海觀眾所熟悉,對她的關注度相當高。《亂世佳人》上映后,費雯麗成為好萊塢最炙手可熱的女星。
《魂斷藍橋》在滬上映前,電影刊物作了大量介紹,尤以《大華影訊》最為詳盡?!洞笕A影訊》是大華劇院的宣傳刊物,該劇院握有米高梅公司影片在上海頭輪上映權,與美方聯系密切。許多影評人競相撰文,如第10期《大華影訊》刊出亭亭的《集各界藝人之心血結晶,滑鐵盧的晨曦》,對影片制作班底作介紹,接著從第14期開始連載《魂斷藍橋》電影小說,總共刊出37期之多,介紹幕后花絮和演員生活趣聞的小文章更多。
翻開《大華影訊》1940年6月創(chuàng)刊號,從封面到內容無處不見費·雯麗的照片和相關信息?!洞笕A影訊》第10期刊載費·雯麗出演《魂斷藍橋》的消息,作者字里行間透露出崇拜與愛慕之情:“亂世佳人之佳人費·雯麗的演技,看過她這部并世無雙的巨片后,誰也翹起大拇指聲稱好。說她眼睛有戲,嘴唇有戲,說話時候舌尖半露微吐;一種聽的人萌生異樣感覺的聲音;簡直渾身是戲。與當年趙子龍的渾身是膽,可真是相互輝映?!庇懊詫δ兄髁_伯特·泰勒也投以同樣的關注:“羅勃在這一本影片里的表演可以說是他從事電影業(yè)以來最好的一次?!贝舜武佁焐w地的宣傳,足以喚起觀眾對這部新片的期待。
三、東方韻味的片名翻譯
還未等到影片上映,便發(fā)生了改片名的軼聞。《大華影訊》第14期刊登署名孟蘊和的文章《魂斷藍橋,天下有情人將同哭一聲》稱:“費·雯麗與勞勃-泰勒合作的新片watedooBridge,直譯是‘滑鐵盧橋。最近該片運到上海秘密試映一場,我們認為這四個字力量不夠大,顧名思義,電影觀眾也許要認為是部戰(zhàn)爭片,因為滑鐵盧大戰(zhàn)是歷史上有名史實。這部片名‘滑鐵盧橋的意義是:男女兩人結識是從滑鐵盧開始,以滑鐵盧橋終……如此悲哀凄艷的故事,改名為‘魂斷藍橋,從本期起把全部故事衍成一篇電影小說,請讀者細細咀嚼”。
“魂斷藍橋”化用唐代文人裴航在藍橋遇仙女云英的典故,此橋位于陜西藍田縣藍溪之上,“藍橋”乃音譯兼意譯,暗喻人間天上相逢的美事,雖纏綿一時終究飄渺無蹤,再加上“魂斷”兩字,正好影射男女主人公曇花一現、魂斷夢縈的愛情悲劇。
從此,這部好菜塢電影就有了一個獨特的中文片名。中譯者巧妙的翻譯是對影片的二次創(chuàng)作,“藍橋”兩字喚起了多少人的聯想,多愁善感的觀眾從一開始就被影片的片名打動了。
幸好是《魂斷藍橋》,才能演繹出這樣一段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由此可見,對于舶來電影而言,一個好的、富有感染力的譯名是多么重要,它所帶給觀眾的體驗感幾乎是翻天覆地的。
片名是影片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片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東方式思維非常注重開場,注重一部電影的題目,能打動人心的影片基本都擁有一個很有深意、很有韻味的標題。所以在翻譯外來影片的標題時,中國會下意識地在不改變電影主題的情況下,賦予—個更繾綣、更柔美的名字。
《魂斷藍橋》也同樣是這樣,有著哀絕又凄美的名字,影片標題的翻譯就像是在建造巴別塔,為中國觀眾和好萊塢電影之間建起一條暢通無阻的大橋,讓我們能自然的、順遂的,理解整部電影的主題和背后的含義。
四、《友誼地久天長》唱遍大江南北
一部影片在傳播過程中,插曲的流行往往起很大作用。《魂斷藍橋》用一首18世紀的蘇格蘭民歌AuldLangsylle作為配樂,是由蘇格蘭詩人羅伯特·彭斯搜集的一首非常古老的民歌。當男女主人公首次在餐廳約會時,餐廳樂隊一邊唱歌,一邊遞減餐桌上的燭光,歌曲旋律優(yōu)美,回味悠長,渲染了依依惜別的情景。
AuldLangsylle為蘇格蘭語,意為懷舊迎新,如今許多英語國家在新年到來之際都會播放這首歌。
《魂斷藍橋》上映后,這首插曲迅速在觀眾中傳唱開來。
在20世紀50年代后期,譯者鄧映易將這首歌重新填詞,副歌中一再祝愿“友誼地久天長”,更是成為了如今人們畢業(yè)、分別時,向舊日伙伴表達不舍的最佳代表歌曲。而這首歌詞曲流傳甚廣的原因,就在于傳唱過程中其內涵被大大延伸了,已不是單純的愛隋歌曲,也不僅僅是贊美友誼,而是寄托了對一切美好事物的真摯的愛和對逝去時光的眷戀。
由此可見,《魂斷藍橋》這部影片在中國的傳播飽含著中國藝術家的心血。尤其是第三次上映時,上海電影譯制廠優(yōu)秀演員劉廣寧為費·雯麗飾演的瑪拉配音更為原片增色不少。
劉廣寧完美地表現出瑪拉性格中的純真善良,在影片后半部分,瑪拉那種絕望掙扎的情緒令人心碎,當瑪拉最后一次對羅伊說“再見”的時候,很多觀眾覺得劉廣寧的語調已經與費·雯麗融為—體。
從這個意義上說,《魂斷藍橋》不再是一部美國影片了,而是在引進中國的過程中,經歷了一次次中國文化的洗禮,經過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與再加工,不斷拉近與中國觀眾的審美距離,使觀眾加深了對影片的理解。
五、反復重映引起轟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以后,《魂斷藍橋》再度在上海上映,由于剛經歷了戰(zhàn)爭,影片故事與現實更貼近了,又一次產生轟動效應。20世紀80年代,《魂斷藍橋》第三次在中國上映,由于上海電影譯制廠演員劉廣寧、喬榛配音,更具獨特魅力。劉廣寧甜美圓潤的聲音似乎令費雯麗的原聲相應失色,是中國影迷最經典的版本。進入90年代以后,該片又染成彩色再次發(fā)行,由丁建華和喬榛配音。直到今天,中國各地的影院舉行老電影回顧展時,《魂斷藍橋》仍是保留片目。
《魂斷藍橋》在中國大獲成功,與別出心裁的影片名字、匠心獨運的選曲配樂都息息相關,但最打動中國觀眾的,最讓中國觀眾有共鳴的,還是影片的基調和故事情節(jié),暗自契合了中國人對凄美愛情的共鳴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