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坤鵬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其臨床診斷和肝組織病理特征之間的關(guān)系。方法:隨機抽選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治療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101例資料進行分析,均實施臨床診斷分析以及肝穿刺活檢病理診斷。免疫組化檢查。結(jié)果:HBV攜帶者56例、慢性肝炎輕度患者22例、慢性肝炎中度患者16例、慢性肝炎重度患者7例四組中纖維化分期差異明顯(P<0.05),炎癥程度差異明顯(P<0.05),HBsAg陽性率94.06%(95/101)、陰性率5.94%(6/101),與HBcAg陽性率93.07%(94/101)、陰性率6.93%(7/101)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結(jié)論:臨床上慢性HBV攜帶和慢性肝炎患者的肝臟炎癥以及纖維化差異顯著,肝組織活檢病理特征在實際運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同樣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關(guān)鍵詞】 慢性乙型肝炎;臨床診斷;肝組織病理特征;肝組織活檢
臨床上在肝病診斷工作中,采用肝臟組織活檢能夠?qū)Ω闻K病變情況有著較為準確的反映,是當前肝病診斷中的“金標準”[1]。本次研究中針對101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肝穿刺活檢資料進行分析,總結(jié)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臨床診斷和肝組織病理特征的關(guān)系,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選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治療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101例資料進行分析,均實施臨床診斷分析以及肝穿刺活檢病理診斷。其中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34例,年齡在24歲至58歲,平均年齡為(35.26±1.41)歲。
1.2 方法
肝穿刺活檢方法,均為1秒穿刺法,使用16g肝穿刺取出1cm以上的肝組織,使用10%甲醛固定,經(jīng)常規(guī)脫水、切片以及石蠟包埋后,開展HE染色和免疫組織化學雙染標志HBsAG、HBcAg檢測,運用光學顯微鏡多視野觀察[2]。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2.0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組間臨床診斷與肝組織病理診斷纖維化程度差異
研究顯示HBV攜帶者56例中,病理診斷S0有32例,S1有21例,S2有2例,S3有1例,S4有0例。慢性肝炎輕度患者22例中,病理診斷S0有7例,S1有12例,S2有2例,S3有1例,S4有0例。慢性肝炎中度患者16例中,病理診斷S0有3例,S1有2例,S2有8例,S3有3例,S4有0例。慢性肝炎重度患者7例中,病理診斷S0有0例,S1有0例,S2有2例,S3有4例,S4有1例。各組之間的纖維化分期差異明顯(P<0.05)。
2.2 組間臨床診斷與肝組織病理診斷炎癥程度差異
研究顯示HBV攜帶者56例中,病理診斷G0有29例,G1有23例,G2有3例,G3有1例,G4有0例。慢性肝炎輕度患者22例中,病理診斷G0有2例,G1有11例,G2有7例,G3有2例,G4有0例。慢性肝炎中度患者16例中,病理診斷G0有2例,G1有2例,G2有8例,G3有4例,G4有0例。慢性肝炎重度患者7例中,病理診斷G0有0例,G1有0例,G2有3例,G3有3例,G4有1例。各組之間的炎癥程度差異明顯(P<0.05)。
2.3 分析臨床診斷和肝組織免疫組化表達情況
研究顯示HBsAg陽性率94.06%(95/101)、陰性率5.94% (6/101),與HBcAg陽性率93.07%(94/101)、陰性率6.93%(7/101)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
3 討論
臨床診斷慢性肝病主要依靠的是影像學檢查、體征觀察、血清學檢查和臨床病癥等,但是由于很多慢性肝病患者在患病早期并不會表現(xiàn)出典型性特征,影像學和血清學檢查也無法反映肝臟情況,所以常常會出現(xiàn)誤診和漏診的現(xiàn)象,給后續(xù)的診療帶來很大影響。肝組織病理活檢是目前國內(nèi)外公認的診斷“金標準”,但是依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容易被患者所接受[3]。實行肝組織活檢可以讓醫(yī)生清楚的觀測到肝組織形態(tài)結(jié)構(gòu),也能從檢測結(jié)果中得到更多有用的依據(jù),在之前的研究中得知通過肝組織活檢能夠查出隱藏較深的肝損傷,確定纖維化程度,還能鑒別是否發(fā)生肝畦炎癥,讓整個診療計劃變得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個性化,因此臨床上醫(yī)生要向患者詳細說明活檢的優(yōu)勢,倡導其選擇活檢[4]。
雖然肝組織活檢是現(xiàn)在肝病診斷的“金標準”,可是要想保持高度的準確性還需要一些其他的條件,本次研究中共選取了101例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這些患者全部通過血清檢測診斷為慢性HBV感染,研究中共有6例提示肝組織免疫組化HBsAg陰性,7例提示肝組織免疫組化HBcAg陰性,上述患者同樣接受了多次血清學檢查,并且結(jié)果顯示感染HBV,HBV DBA>103拷貝/ml以上,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纖維程度不均勻。
肝活檢是一項入侵式操作,在檢查過程中應注意采樣直徑和長度,考慮外因因素對診斷的影響。為了降低該病的發(fā)病率,醫(yī)生要對慢性HBV攜帶者和慢性感染人群給予足夠重視,除了常規(guī)的影像學和血清學檢查外,還可以在患者的同意下實施肝活檢,以便更加準確了解疾病發(fā)展,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個體化治療建議。
參考文獻
[1] 張孝盈,錢靜,李萍,等.無創(chuàng)方法診斷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肝纖維化的臨床價值[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8,26 (5):332-336.
[2] 謝放,孟慶華,侯維,等.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臨床與病理學特征[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8,12 (3):256-261.
[3] 李小書,張慧,馬忙妮,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補體C3、C4、ALT、AST及HBV-DNA水平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8,39 (22):90-94.
[4] 胡春玲,王佳,顧心雨,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組織病理分級與其他臨床指標的關(guān)系研究[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8,v.27 (08):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