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華
【摘 要】 目的:分析和探討循證護理在減輕小兒靜脈輸液疼痛中的價值及一次靜脈穿刺成功率。方法:選擇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接受輸液治療的小兒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采用“動態(tài)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35例)和觀察組(35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采用循證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疼痛指數(shù)以及一次靜脈穿刺成功率。結(jié)果:觀察組患者的Wong-Baker評分低于對照組,一次靜脈穿刺成功率高于對照組(p值<0.05)。 結(jié)論:循證護理在減輕小兒靜脈輸液疼痛中的價值顯著,不但能夠降低患者的疼痛感,還能夠大大提升一次靜脈穿刺成功率,提升患者的舒適度,具有較好的應(yīng)用價值和推廣價值。
【關(guān)鍵詞】循證護理;小兒靜脈輸液疼痛;一次靜脈穿刺成功率
【中圖分類號】R472.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9-0257-01
前言:小兒患者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承受力較弱,甚至不太會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因此在很多疾病的治療當中,需要給予格外的照護和護理【1】。小兒輸液是臨床上常見的行為,如何降低小兒輸液的疼痛感,提升一次靜脈穿刺成功率,是每一個醫(yī)護人員均較為重視的難點【2】。本文將對循證護理在減輕小兒靜脈輸液疼痛中的價值及一次靜脈穿刺成功率進行深入的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在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間,選取我院70例接受輸液治療的小兒患者進行研究,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對照組35例,年齡2~7歲,平均年齡(4.4±0.7)歲;病程3~10天,平均病程(6.6±1.6)天;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8例。
觀察組35例,年齡3~8歲,平均年齡(4.5±0.5)歲;病程2~9天,平均病程(6.5±1.5)天;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
組間資料對比,p值>0.05。
1.2 方法
1.2.1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干預。監(jiān)測患者的穿刺部位,避免出現(xiàn)紅腫等并發(fā)癥,告知患者家屬相關(guān)注意事項,避免出現(xiàn)異常情況。
1.2.2觀察組患者:循證護理干預。在提出問后通過知網(wǎng)及萬方等查詢證據(jù),實施如下護理:①心理護理。患者由于是兒童,因此對于感受等表達不是很準確,因此要對患者的心理進行護理,通過改變環(huán)境等方式進行改變,播放音樂、播放動畫片的方式轉(zhuǎn)移患者的注意力,緩解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懼感,同時,讓患者的家屬參與到護理當中來,避免患者出現(xiàn)排斥輸液的反應(yīng)。護理人員對待患者的家屬要熱情主動,并且耐心的解答患者家屬的疑問,做好家屬的心理疏導工作。②穿刺技術(shù)的提升。護理人員應(yīng)當對自己的穿刺進行進行提升,從而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將自己的心理素質(zhì)和心態(tài)均調(diào)整好,面對患者是兒童時,也不要產(chǎn)生緊張的心態(tài),要有條不紊的進行穿刺工作。③改變靜脈穿刺的方法。護理人員應(yīng)當根據(jù)患者的年齡、病情等,選取不同的穿刺部位,小于三歲的兒童,應(yīng)當選取頭皮靜脈穿刺,頭皮靜脈的血管較為豐富,并且穿刺后容易固定;如果患者大于3歲,那么可以選取手背靜脈和足背靜脈進行穿刺,不僅能夠固定良好,而且還能夠讓患者進行幅度小的行動。如果患者的血管不清晰,不易找到,那么可以在穿刺前對患者的血管進行熱敷,或者超過10秒鐘的按壓,通過這些方法讓患者的血管容易被找到,從而提升穿刺的成功率。在穿刺時,與患者進行交流,轉(zhuǎn)移其注意力,同時言語鼓勵患者,告知患者手部放松,無需握拳,將關(guān)節(jié)部位進行固定,從而便于繃緊皮膚,便于穿刺。對于體重正常的患者,可以采用15°進行穿刺,而對于體重較大的患者,可以采用40°至60°進行穿刺。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疼痛感以及一次靜脈穿刺成功率。疼痛感采用Wong-Baker 笑臉量表進行評測,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感越強烈。
1.4 統(tǒng)計學
應(yīng)用軟件SPSS20.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x±s)配合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取[n(%)])配合x2檢驗,若P<0.05,則表示結(jié)果具有明顯的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兩組患者的疼痛感以及一次靜脈穿刺成功率對比。觀察組患者的Wong-Baker評分低于對照組,一次靜脈穿刺成功率高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表1。
3 討論
循證護理是指在一般護理的基礎(chǔ)上,針對可能產(chǎn)生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護理方式和手段【3】,它完全建立在科學理論基礎(chǔ)之上,結(jié)合臨床實際情況,對患者進行照護和護理。它以患者的病情為基礎(chǔ),以患者的實際情況為綜合考量【4】,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提供實際可行的依據(jù),不僅體現(xiàn)了人文精神的理念,也體現(xiàn)了患者至上的精神【5】。循證護理在各科室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兒科亦是。
本文的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疼痛感明顯低于對照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在小兒輸液過程當中,采用循證護理干預的效果顯著,適合在臨床進行開展。
參考文獻
[1] 梁惠冰,鐘彩棠,伍玉宜,蔡連卿.循證護理在預防靜脈輸液患兒液體外滲中的應(yīng)用價值[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6,23(04):527-528.
[2] 鄒衛(wèi)紅,曾淑萍,鐘春蘭,胡晶,廖麗霞,付萍.循證護理在減輕小兒靜脈輸液疼痛中的應(yīng)用[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3,14(02):113-115.
[3] 程艷卉,李園,張彩麗,劉曉蘭.循證護理在慢性病病人逆行靜脈穿刺輸液中的應(yīng)用[J].護理研究,2019,33(23):4126-4128.
[4] 馬杰,雷婷婷,年夫春,邵艷,朱靜.循證護理在周圍靜脈輸液無痛穿刺中的應(yīng)用[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4,12(10):1664-1666.
[5] 唐穎.靜脈輸液治療中運用循證護理以預防靜脈炎發(fā)生的臨床價值[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15):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