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奇
【內容摘要】新時代教育背景下學科之間滲透成為了教學的主要形式,挖掘每門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部分,尋找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甚至可以將兩門學科結合起來教學,圍繞某一門學科的實踐活動,來滲透其他學科的思想內涵,最終同時培養(yǎng)學生在這兩門學科的能力。初中語文教學和美術教學都是圍繞文學藝術教學而開展的課程,語文課堂中對景物和情感的分析可以通過美術作品展示出來,同時美術作品的審美方式需要一定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 ?語文教學 ?美術 ?學科整合
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作品鑒賞分析和情感品析能力,美術作品作為一種情感交流和情感表達的主要形式①。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美術教學來指導語文教學的有效開展,讓學生將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寫作順序通過美術作品展現(xiàn)出現(xiàn),把自己內心難以用語言形容的復雜情感,通過美術作品流露出來,展現(xiàn)出不一樣的教學意境豐富學生語文學習形式,提高語文學習興趣。
一、以美術作品展現(xiàn)描景類文章的寫作順序和細節(jié)
描景類說明文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以說明文的形式對某一處景物進行細致描寫,以由遠及近、動靜結合、細節(jié)刻畫等形式將一幅生動活波的畫卷展示在學生的眼前,讓學生感受景物之美。但是描景類文章缺少了記敘文的故事情節(jié)描寫,因此沒有記敘文那樣跌宕起伏的故事環(huán)節(jié),學生讀起來會比較枯燥乏味。但是描景類說明文又需要學生仔細細心地對文章進行分析研究,所以如何激發(fā)學生閱讀描景類說明文的動力,成為了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大重要研究任務。例如在講授《蘇州園林》這篇課文時,本文是典型的通過由遠及近的手法來再現(xiàn)景物的特征,通過對假山、花窗、墻壁等細節(jié)描寫來突出蘇州園林不僅在整體上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同時在細節(jié)之處也再現(xiàn)出了蘇州園林建筑的巧奪天工之處,此文是值得學生細細品味的文章。在課堂上教師指導學生,通過美術素描的形式來展現(xiàn)蘇州園林之美,要求學生必須按照文章的寫作順序,文章的細節(jié)描寫進行。首先課文對蘇州園林整體面貌進行概括,學生在頭腦中就要構思畫的線條和整體特點;隨后講述了園林對稱的特點,明確了畫也要符合該特點。為了能夠畫出精致的作品,學生必須細心地閱讀課文,將假山的特點、池沼的布置,以及假山上不同的橋的特點,按照文章的描寫細心地刻畫出來。走進園林接下來看到的是樹木,學生需要將文中描寫的像寶塔一樣挺拔的松柏,盤曲嶙峋的老樹都刻畫出來,初步形成具有詩情畫意的畫卷。按照文章的寫作順序接下來的是花墻和廊子,花墻主要特點是墻畫和圖案,以及墻壁上的爬山虎,而廊子主要突出對稱即可。最后是描繪獨具匠心的門窗,主要是圍繞圖案之美,門窗數(shù)目進行創(chuàng)作。為了完善作品,學生可以按照對稱的原則,在畫中畫出不同的房屋。原本非常枯燥的描景類文章的閱讀課堂,將美術素描課與其結合,引導學生在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的過程中,精細地閱讀文章揣摩文章,提高語文課堂效率。
二、以美術作品展現(xiàn)文章思想情感
初中語文課文展現(xiàn)的內容不僅僅是一件事或者一處景物,有的時候還要對人物的思想情感,或者要求學生在閱讀學習文章之后,自己所產(chǎn)生的思想情感進行表達。初中生語言表達能力弱,雖然內心產(chǎn)生了豐富的情感但是就是不知從何說起,不知道如何通過組織語言進行描述,從而錯失了展示自己的機會②。例如在學習《天凈沙·秋思》這一節(jié)課時,本文是一篇典型抒發(fā)內心悲涼情感的古詩,這篇古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句話,但是是作者最真實的、最形象和生動的情感寫照。馬致遠在年少之時,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報效國家的雄心壯志,投身于考取功名,但是馬致遠一直處于壯志未酬的狀態(tài)。每天居無定所四處漂泊,過著悲涼、凄慘的生活,因此將自己此刻凄涼的心情,寄托于所見之景。課堂上教師要求學生圍繞本首古詩的情感流露,以及寓情于景的寫作手法,創(chuàng)作一幅美術作品,結合線條和色彩來表示作者此刻的心境。學生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首先仔細的翻譯了古詩,對不同景物所流露出的情感特征進行描繪后,隨即通過線條勾勒出了老樹、烏鴉、月亮的線條,以及瘦弱的馬,和作者骨瘦嶙峋的身材。隨后是上色的過程,樹木枯萎、烏鴉凄慘鳴叫,二者是結合在一起所以共同使用暗黑色的水彩筆。月光是微弱的才能夠體現(xiàn)作者對自己的前途渺茫,因此學生應用暖色調輕微淡淡的描繪一下月亮,作者的表情和胡須都要突出作者的滄桑之感。這樣一幅活靈活現(xiàn)地表達思想感情的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成功,通過作品很明顯的展現(xiàn)出學生對文章情感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以內心感情體驗為主導的閱讀形式。
三、以美術作品為主導的初中語文對比教學
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比教學的形式來對不同文章的內容和人物形象進行對比,從而幫助學生認清楚不同的人物形象特征。例如在講授《孔乙己》這篇課文時,教師要求學生結合初一學習的《老王》這篇文章,所描繪的老王這個人的人物形象和孔乙己人物形象進行對比分析。要求學生按照文章的寫作順序,分別簡要畫出不同時候的孔乙己的形象,比如:在酒館喝酒時的樣子,吃茴香豆的樣子,被人質問嘲笑時的樣子,回答小孩子問題時的樣子,一直到最后被人打瘸了腿的樣子。隨后再描繪出《老王》這篇文章中,老王在解放初期蹬三輪的形象,老王的外表形象,由于看不清路而撞到電線桿的形象;通過美術作品文化大革命后三輪車被取締時,老王的生存困境,以及最后老王來我家送雞蛋的表情。通過對兩篇文章所創(chuàng)作的人物形象作品對比分析,并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深刻的認識了解舊社會下貧苦人民的生活困境,以及解放初期,人們?yōu)榱松?,為了不被社會所淘汰,同樣辛苦賣力維持生計,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對比思維。
四、初中語文與美術學科的統(tǒng)整策略研究
初中語文教學和美術學科的教師要注意的有:首先教師要認真的熟悉課本,對課本內容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和熟悉,對其中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控,教師了解了課本后才能夠對課本內容進行分析,尋找其中和美術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其次教師要注意學科結合的有效性,注意要將相似的教學內容進行結合。隨后在課堂上要體現(xiàn)出兩種學科教學的特點,美術是一門藝術學科,藝術學科要體現(xiàn)藝術的特點,要讓課堂充滿藝術細胞,這樣才能夠激發(fā)學生對美術學科的熱愛。在教學組織形式上,教師不能夠將課堂作為自己一個人的表演舞臺,一味地在舞臺上展示自己的才能,更多的時候是要求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參與情境互動,感受學習的快樂和樂趣,在美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體驗學習帶來的喜悅感。最后教師要注意,每一節(jié)課必須要有一個教學評價,包括學生對初中語文和美術結合教學的評價,因為這次教學是教師第一次將美術和語文結合起來教學,因此學生都會感到非常新鮮,要讓學生從這新鮮感中歸納出本節(jié)課的優(yōu)點和缺點,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和學習成就。教學評價還包括教師對教學的評價,教師需要認真的分析每一個教學過程,認識教學過程中自己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夠好,以便于在下次教學中進行改進。
結語
初中語文教學主要任務包括分析文章故事情節(jié),體驗思想感情,學習寫作手法等等,教學可以和美術相結合,以美術作品來展示文章的主要內容,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是讓學生習得一種知識的表征手法。
【注釋】
① 牛慶勇. 初中美術美育與初中語文美育教育結合探究[J]. 中華少年,2019 (23):127.
② 黎林萍.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談美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 全國優(yōu)秀作文選(寫作與閱讀教學研究),2018(04):28-29.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qū)第五初級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