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振蕊
【摘 要】目的:研究慢阻肺康復護理自我管理對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9至2019年8月收治的92例慢阻肺患者,將其隨機均分為兩組,觀察組給予康復護理自我管理,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對比其護理效果。結(jié)果:觀察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生活質(zhì)量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對慢阻肺患者進行康復護理自我管理可以有效改善其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值得臨床借鑒。
【關鍵詞】慢阻肺;康復護理;自我管理;肺功能;生活質(zhì)量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elf-management of COP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patients' lung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Methods:A total of 92 patients with COP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self-management b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Results:The lung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Conclusion:Rehabilitation nursing self-management is better for the treatment of COPD patients.
Key words: COPD;Rehabilitation care;Self-management;Pulmonary function;Quality of Life
慢阻肺的病程長、致死率高,且會嚴重累及周圍器官組織,造成患者心肺功能逐漸衰竭,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脅[1]。對于慢阻肺患者來說,在積極治療的同時還要輔以有效的護理手段,以期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其生活質(zhì)量。本研究對比康復護理自我管理與常規(guī)護理對慢阻肺患者的干預效果,現(xiàn)結(jié)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研究選取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92例慢阻肺患者,將其隨機均分為兩組。觀察組男女比例28:18,年齡48~75歲,平均(60.95±2.34)歲,病程7~18年,平均(12.03±1.26)年;對照組男女比例26:20,年齡46~74歲,平均(60.52±2.55)歲,病程8~18年,平均(12.69±1.31)年.所選患者均確診為慢阻肺且在臨床資料上無明顯差異。本次研究已取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簽署了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康復護理自我管理:(1)心理護理:為患者進行心理狀態(tài)評估,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同時為其做專業(yè)的心理疏導。(2)生活、環(huán)境護理:指導患者日常飲食,宜清淡少油膩,忌生冷刺激,多食優(yōu)質(zhì)蛋白及維生素。告知患者保證充足的睡眠,空氣污染嚴重時減少戶外運動次數(shù),保證室內(nèi)通風。(3)肺康復運動指導:指導患者進行肺康復運動鍛煉,內(nèi)容包括①縮唇呼吸,患者取坐位,以鼻吸氣,以口(半閉式)緩慢呼氣,呼吸比例2:1,10min/次/d。②腹式呼吸,患者取坐位,手置于腹部感受呼吸,呼氣時下陷,吸氣時膨隆。③咳嗽訓練,輕咳-深吸氣-摒氣-用力咳嗽,反復5次。④體位指導,患者急性發(fā)作期、呼吸困難時取坐位或半臥位,失代償期保持臥床休息。⑤穴位按摩,取穴膻中、天突、定喘、迎香、尺澤等,按揉10~15min,1~2次/d。⑥上下肢訓練:采取慢跑、打太極拳、爬樓梯等方式進行下肢肌肉鍛煉,采用啞鈴操、彈力帶等方式進行上肢鍛煉,鍛煉1~2次/d,15~30min/次,運動以適度為宜,心率控制在靶心率范圍內(nèi)。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及生活質(zhì)量評分。
1.4 療效評價標準
其中生活質(zhì)量評分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zhì)生活四個維度,每項分值100分,分值與生活質(zhì)量成正比。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組數(shù)據(jù)均經(jīng)SPSS19.0軟件處理分析,計量資料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實施t檢驗。P<0.05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患者肺功能比較
觀察組FVC、FEV1、FEV1/FVC分別為(3.25±0.81)L、(1.92±0.41)L、(60.35±5.26)%;對照組分別為(2.39±0.68)L、(1.40±0.33)L、(53.99±5.08)%,觀察組肺功能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t=5.515、6.701、5.899,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比較
觀察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為軀體功能(86.37±9.24)分、心理功能(87.55±8.96)分、社會功能(88.21±8.10)分、物質(zhì)生活(86.29±8.37)分;對照組分別為(73.61±8.02)分、(72.35±8.11)分、(75.93±7.96)分、(75.02±7.54)分。觀察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t=7.073、8.530、7.334、6.785,P<0.05,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3 討論
慢阻肺屬于氣道炎癥性疾病,以氣流受限為特點,患者臨床多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氣促、氣喘、咳痰等,若不進行及時干預則可呈現(xiàn)進行性加重現(xiàn)象,損傷患者氣道及肺組織[2]?;颊叩暮粑到y(tǒng)受損后會導致膈肌活動度變小,肺部及胸廓輪廓順應性降低,出現(xiàn)回縮障礙,使其呼吸時氣道變窄從而引發(fā)呼吸困難。因此,對慢阻肺患者來說護理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善其肺功能,減輕其臨床癥狀。肺康復護理自我管理不僅可以幫助患者全面了解慢阻肺的相關知識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使患者能夠在出院后對自身情況進行有效評估及管理,還可以通過肺康復運動訓練(縮唇呼吸、腹式呼吸、咳嗽訓練等)的方式提高患者的肺部通-換氣能力,改善其肺功能指標,從而有效提升患者的預后水平及生活質(zhì)量。
綜上所述,對慢阻肺患者進行康復護理自我管理可以有效改善其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值得臨床借鑒。
參考文獻
范林英.慢阻肺康復護理自我管理對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40):2+14.
祝賓曄.慢阻肺康復護理自我管理對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內(nèi)蒙古醫(yī)學雜志,2019,51(06):759-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