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以手機媒體、互聯網媒體等為代表的新媒體逐漸把人類帶入新的媒體時代。這個時代的新媒體自身彰顯著自由的個性,反映了自由的問題,在馬克思主義自由觀的傳播與創(chuàng)新過程中,新媒體發(fā)揮著其特有的功效。通過新媒體這個媒介,人類在對新媒體的運用上充分發(fā)揮著人的自由個性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新媒體? 自由觀? 傳播? 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1 新媒體的傳播與創(chuàng)新
新媒體是指在數字化信息時代出現的一種新的媒體形態(tài),也被稱為“第四媒體”,它有別于傳統(tǒng)老舊的媒體。目前新媒體的傳播介質種類繁多,例如手機、電腦、車載移動電視等。新媒體通過手機媒體、互聯網媒體等多種方式進行信息的發(fā)布和分享,傳播范圍十分廣泛,而且產生的社會影響力比較大,能夠形成強烈的社會輿論。新媒體無論在時間還是空間上都能滿足受眾表達、娛樂的需求,因此,趨于多樣化的新媒體在信息傳播方面逐步走向了個性化、多樣化的全新階段。人們使用新媒體進行信息傳播的主觀能動性更強,而這種特性足以證明馬克思主義自由觀的傳播愈來愈貼近現實生活。
1.1 自由觀存在于新媒體的媒介體現
首先,在新聞傳播方面,新浪網、騰訊網等一系列商業(yè)網絡公司的出現,使人們獲得新聞資訊更加自由,新聞以超乎尋常的速度進行傳播,人們足不出戶便了解世界上發(fā)生的各類資訊,并伴隨著個人興趣愛好進行篩選,選擇自身喜好的新聞進行閱讀、評論和轉發(fā)等一系列符合自由原則的操作。人們的觀點、思想都可以通過新媒體這些平臺得以抒發(fā)。
其次,在商品經濟方面,淘寶網、美團網、攜程網等互聯網商業(yè)公司也紛紛在網絡進行部署,對線上、線下的商品不斷整合與銷售。這個過程激發(fā)了受眾自由評論的活力,各種各樣的即時評論向網絡平臺逐漸蔓延。在自由、隨性的網絡評論過程中,任何一位受眾都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和狀態(tài),隨意發(fā)表意見和觀點。這種充滿商業(yè)性的網絡平臺給予每一位網民平等、自由的“說話”權利,也賦予了其無限可能。
最后,在商業(yè)娛樂方面,短視頻平臺的發(fā)展如火如荼,人們通過新興媒體平臺更好地實現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fā)展。目前最流行的莫過于抖音短視頻APP,人們可以自由地分享日常生活,了解國內外奇聞趣事。短視頻的出現,也相繼萌生了一批又一批的自媒體工作者,例如來自中戲的集美貌與才華于一身的papi醬,來自四川農村傳播東方傳統(tǒng)美食的李子柒,以新型直播模式代替?zhèn)鹘y(tǒng)模式的銷售達人李佳琦等,自媒體人通過新媒體的平臺等能夠更豐富而全面地展示他們的個性、表達他們的思想、傳遞他們的價值。把自己當下生命的創(chuàng)造及時且生動地展示了出來,實現了自己的生命價值,是馬克思主義自由觀的最直接體現。
1.2 新媒體對馬克思主義自由觀傳播的影響
新媒體對馬克思主義自由觀傳播的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積極的影響和消極的影響。
徐旭開認為新媒體加強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時效性,通過新媒體的傳播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5G時代的來臨,預示著今后信息傳播速度將會越來越快,時效性將是人們最直觀的感受。新媒體在傳播馬克思主義自由觀的同時,也為人民群眾能夠直接參與其中提供了便捷有利的平臺,人民群眾可以更加清晰地表達自身的訴求,而我們的黨和國家則根據這些訴求建立起普遍的價值取向。新媒體的出現也使得傳播方式不再單一、死板、枯燥,而是更加生動、豐富、立體、接地氣的表現出來,這有利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我國的傳播,且有利于人民大眾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認同。加快我國人民大眾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向社會主義高級階段的過渡,思想與實踐上相輔相成。
張東認為新媒體傳播所帶來的價值多元化沖擊著馬克思主義一元化的指導地位;庸俗、低俗的內容阻礙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的有效傳播;過度沉溺于網絡弱化了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的踐行。如今新媒體的傳播極其復雜,而過度發(fā)展的新媒體沒有與之相適應的法規(guī)法紀,過度的自由環(huán)境也給一些別有用心之人提供了可趁之機,使得馬克思主義自由觀的傳播缺少權威,使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進入瓶頸。
2 馬克思主義自由觀的形成與傳播意義
馬克思主義自由觀有著豐富的歷史淵源,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憑空生產出來的,它是不斷豐富發(fā)展出來的。
2.1 馬克思主義自由觀的形成過程
馬克思在大學期間是一名“青年黑格爾派”,他追求自由,反對普魯士政府的專制統(tǒng)治。博士畢業(yè)時,馬克思的論文《論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自然哲學的差別》一文,通過原子偏斜運動的論述,生動且深刻地闡釋了原子自由的觀點,并把這個觀點運用到人身上,闡發(fā)了意識自由的本體論基礎。馬克思博士畢業(yè)后未能順利留在大學教書,于是便在《萊茵報》開始了自己新的工作。這段時期的工作對他的思想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評普魯士最近的書報檢查令》中,馬克思認為書報檢查制度剝奪新聞出版自由以及出版人的自由意志,實質是特定社會等級特權的體現。因此,書報檢查制度只不過是披著自由主義的外衣罷了,本質上則是限制人們的精神自由與出版自由?!度R茵報》時期鍛煉了馬克思,讓他與現實有了充分的接觸,使他的哲學由抽象慢慢轉向具體現實。隨著對自由理解的深入與具體,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一文中,馬克思的自由觀逐漸成熟,文章論述了實現自由的現實基礎、自由的分化和實現了的自由的根本標志?!豆伯a黨宣言》標志著馬克思主義自由觀的形成?!豆伯a黨宣言》中馬克思提出“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的命題。由此可知,馬克思終其一生都在致力于全人類的解放,而他對自由的探索也從未停止。
2.2 馬克思主義自由觀的內容
馬克思主義自由觀歸根結底有兩個方面:一方面體現在人與自然關系。人類充分的認識自然規(guī)律并駕馭自然規(guī)律,實現了對必然性的超脫,在生產領域里真正地實現了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換,形成了人與自然的自由和諧,實現了自然的解放,進而實現了人類的解放。另一方面體現在人與社會關系。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人實現了與其他人和社會整體之間的一種自由和諧,每個人都真正地在自己的生產勞動過程中擺脫原來純粹的受外在必然性約束或者說受舊的分工所約束的那樣一種自由的發(fā)展,擺脫了物的約束,實現了真正的自由個性,建立了自由聯合體。
2.3 馬克思主義自由觀的傳播意義
當今世界,不管哪個國家哪個民族,無不在倡導的民主和自由,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傳播的普遍性,人類也迫切需要一個正確的自由觀作為引導,追求科學的符合人類全面發(fā)展的自由,才能讓每個人更自覺、更自愿地實現人自身個性的發(fā)展、自由的發(fā)展、全面的發(fā)展。同時馬克思并非簡單地提出自由觀抽象的概念,而是闡釋了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本質的根本途徑就是實踐。正如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提綱》一文中所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瘪R克思主義自由觀涉及人類的具體生活,貫穿于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全過程,關注人類普遍發(fā)展,使我們能在西方自由主義思潮的影響下,不被資本主義所謂的“自由”所影響,而真正的不斷豐富和完善自身,更好地為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理論指導和現實依據。
3 新媒體下馬克思主義自由觀的傳播路徑
馬克思主義自由觀在新媒體下的傳播面臨著這樣和那樣的矛盾,要克服這些矛盾,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此目前的研究必須要將新媒體的環(huán)境和現實生活的環(huán)境統(tǒng)一起來進行分析,實現在新媒體下馬克思主義自由觀傳播的高效性。首先,政府部門要建立與新媒體傳播相關的規(guī)章管理制度,從制度層面保障馬克思主義自由觀傳播的正常進行;其次,要堅持傳播正確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目前很大一部分受眾對自由的理解并不全面,有的甚至認為自由就應毫無邊際。但事實上自由并不是絕對的無條件的,相反自由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因此要在相對的條件下堅持利用新媒體進行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形成井然有序的新媒體環(huán)境;最后,還要根據受眾的興趣愛好和習慣偏好,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性的馬克思主義傳播新形式,避免傳播的信息不全、信息數量過大或者信息語言過難等帶來的傳播困境,增強傳播的時效性、針對性、權威性。高素質的自媒體人對于馬克思主義自由觀的傳播與發(fā)展起著積極主動的作用,因此要創(chuàng)造又紅又專的網絡大V。網絡大V的影響力不容小覷,他們總是能用當下最流行的網絡,用最深入人心的方式傳播當下正確的觀點、正確的引導輿論。另外,增加傳播的透明度也至關重要。信息的共享、傳播的互動程度也體現著政府對馬克思自由觀在社會中的運用,如今新媒體是網民發(fā)表評論的重要平臺,網民的關注點往往就是當下的社會熱點。因此,這個時候要充分地將馬克思主義自由觀運用其中,這樣不僅能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而且也更加直觀地掌握人民群眾的意向與觀點,方便找到事件的矛盾點,迅速地解決危機事件。
新媒體的出現使每個人都成為最直觀的社會評論員,同時它也讓每個人都站上了內心極度渴望表達自由的舞臺,但每個人的思維和意識并不同步。因此,對于很多平臺提供的信息無法進行篩選與分析,錯誤的走向自認為絕對的自由。馬克思主義自由觀的教育是一個漫長且系統(tǒng)的教育,這個過程中不僅包括自由觀,還包括馬克思主義與當下中國實際相結合的諸多方面,因此,要營造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入手,結合我國的具體傳播環(huán)境,從自由與自然、自由與社會、自由與法律、自由與意識等多方面進行教育,最終實現社會和諧。
參考文獻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高靜如. 馬克思的自由觀及當代意義[D].沈陽:遼寧大學,2017.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宋葉宇.新媒體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中的運用研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
張東.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挑戰(zhàn)與應對[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5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