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成
摘要: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可以化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形象,將枯燥乏味的講解轉化為生動有趣的圖文展示,從視覺、聽覺等方面給予學生感官刺激,全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作為美術教師要巧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帶領學生領略美術藝術的魅力,將生活實際和課程內容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術元素,挖掘美術藝術之美,實現(xiàn)美術教學的價值。
關鍵詞:小學美術 信息技術 輔助教學
美術新課標中指出:美術教學要與現(xiàn)代教育手段融合,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而信息技術作為當前最有效的現(xiàn)代教育手段,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發(fā)揮其優(yōu)勢,輔助提高教學效果,需要美術教師進行思考。
一、發(fā)揮信息技術優(yōu)勢,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生只有對知識本身充滿興趣,才能自發(fā)地參與到求知活動中,提高學習的效率。而信息技術可以將美術教學變得形象直觀生動,更容易被學生感知,從而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和熱情。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巧妙發(fā)揮多媒體課件的優(yōu)勢,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冷暖色調的畫”時,教師可以一邊給學生播放背景音樂,一邊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冷暖色的對比圖案和色彩圖片,讓學生享受視聽盛宴。在形象直觀的圖片展示下,學生對于不同的色彩表現(xiàn)出來的冷暖感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隨后再借助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不同的物體圖片,讓學生辨別這是暖色還是冷色,輕松掌握冷暖色的相關知識。
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幫助學生深入學習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教育思想之一,這一教育思想詮釋了生活與教育的密切關系,可以說美術教育是離不開生活的,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美,需要學生用心觀察。為此,教師應遵循生活教育規(guī)律,賦予學生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借助信息技術展示更多生活中具有藝術欣賞性的作品,使他們直接接觸生活中具體的藝術形象,讓學生多看多想,啟發(fā)學生想象的翅膀,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由于生活環(huán)境的限制,大多數(shù)學生對民間工藝了解的并不多,對民間工藝的內涵知之更少,這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引入民間工藝,有意識地向學生宣傳民間藝術知識,讓學生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如在學習銀飾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可以先給學生播放視頻《醉苗鄉(xiāng)》中的一段,向學生展示苗族的銀飾文化,讓學生了解銀飾在苗族中的地位以及對苗族人的意義是什么,從而幫助學生深入學習,開闊學生視野,提高教學效果。
三、引導學生觀摩范畫,提高鑒賞能力
俗話說得好:“眼高才能手高?!币胩岣邔W生的藝術鑒賞能力,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真實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觀察、品味、欣賞的過程中逐漸提升自身的藝術鑒賞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挑選范畫時,應盡量挑選品質較高的大師級作品,或者色彩搭配上佳的作品,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觀摩過程中更好地了解結構組合、構圖技巧和細節(jié)處理等,促使學生更好地欣賞高水準的美術技能,從而達成臨摹學習的目標。在鑒賞臨摹作品的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先對整幅作品形成全面完整的分析,然后再結合作品中細節(jié)部分的表現(xiàn)手法與技法進行深度講解,提高學生的臨摹鑒賞能力。例如,在教學“學畫農民畫”時,可以用多媒體呈現(xiàn)幾幅農民畫作品,引導學生從繪畫手法、色彩搭配、構圖、想象力等幾個方面對作品進行鑒賞,并鼓勵學生說一說農民畫的繪畫特點。又如,在欣賞農民畫《?!窌r,教師用信息技術放大這幅畫,鼓勵學生結合自身學習經驗進行觀察,有的學生大膽表述自己的觀點:“這幅農民畫采用抽象、夸張等繪畫手法,凸顯農民無拘無束的個性特點,在裝飾線與色彩的運用上更為大膽,充分彰顯了農民對生活的熱愛之情?!敝螅處熢僦笇W生在原畫作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臨摹創(chuàng)作,對看似普通的作品進行填充、勾勒,將其改造成一幅全新的農民畫作品。
四、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提高解析課的質量
在傳統(tǒng)美術教學中,解析課是一大難點,教師講得費勁,學生理解起來也困難,教學效果差強人意。解析課需要講解結構、透視等美術知識,這些知識點抽象難懂,低年級的學生理解起來十分困難。而多媒體設備不僅可以將作品的整體形象展示出來,而且能實現(xiàn)對內部結構的抽絲剝繭,有助于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物體的內部構造,特別是在講透視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從不同的角度全面展現(xiàn)物體的透視效果,讓學生感受物體的透視變化,進而幫助學生理解透視變化的規(guī)律,從本質上掌握透視現(xiàn)象,理解透視原理。為了提高學生繪畫能力,讓學生的作品越發(fā)完美,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處理構圖。在過去教學過程中,教師最常采用的方式就是給學生展示繪畫范例,結合范例給學生講解繪畫時需要注意的事項,講解思路格式化嚴重的現(xiàn)象,以及學生對于構圖處理的方式并不是特別了解。因此,教師可以借助信息設備將范例輸入到課件中,通過改動范例中的位置和局部大小進行多圖對比,通過分析比較幫助學生認識構圖的優(yōu)劣,從而掌握構圖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教師選取課本中的一幅畫輸入電腦中,通過繪圖軟件進行編輯,將畫中的物體和背景分成不同的圖層,然后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需要將圖層拖拽到不同的位置,從而產生不同視覺效果。另外,還可以借助軟件將圖畫進行縮小放大等操作,引導學生感受物象大小變化給圖畫整體效果所造成的影響,從而明白構圖方式對于繪畫的重要性。如果時間允許,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這樣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構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能提高教學的趣味性。
五、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美
在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想象美、欣賞美、發(fā)現(xiàn)美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美。藝術的靈魂在于創(chuàng)造美,美術教育的目的也是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材料和工具,結合生活經歷來尋找美、創(chuàng)造美。信息技術具有全面、連續(xù)、動態(tài)和立體等優(yōu)點,可以靈活生動地表現(xiàn)美,教學中要借助信息技術豐富多樣的表現(xiàn)手法以及聲色兼具的優(yōu)越性來優(yōu)化美術教學,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例如,在學習“水果娃娃”時,教師可以先進行示范,讓學生仔細觀察教師如何運用《金山畫王》來繪制“水果娃娃”,特別是“水果娃娃”的四肢和表情,如何來表達“水果娃娃”的喜怒哀樂情緒,如何表現(xiàn)拍手、歡呼、跳躍等動作。然后,為了使其生動有趣,教師可以加入熱鬧和美觀的畫面背景,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為“水果娃娃”創(chuàng)作一幅背景,一起討論,暢所欲言,大膽說出自己的創(chuàng)意,借此打開學生的創(chuàng)作大門。在興趣的帶動下,學生紛紛參與進來,運用《金山畫王》的調色板和畫筆來創(chuàng)作自己腦海中的“水果娃娃”,并為其創(chuàng)作不同的背景畫面:有的“水果娃娃”在植樹造林,有的“水果娃娃”在太空飛行,有的“水果娃娃”在游泳池打水仗,有的“水果娃娃”在廣場上唱歌跳舞,有的“水果娃娃”在登山看日出。雖然學生的作品比較幼稚,但是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值得教師肯定,創(chuàng)造潛能和聰明才智也隨著學生的作品表現(xiàn)了出來。
總之,美術教師應注重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善于運用信息技術制作教學課件,將一幅幅精美的課件作品呈現(xiàn)于學生面前,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提高美術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曹艷.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研究[J].黑龍江教育,2016(09).
[2]王軼瓊.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小學美術課堂教學[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