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教育模式已經成為一股不可抵擋的時代潮流,學生可以利用電子設備隨時隨地的學習,不受時間空間的約束,對美術教學可謂如虎添翼。本文從筆者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出發(fā),對“互聯網+”背景下的美術翻轉課堂進行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翻轉課堂;小學美術;素養(yǎng)提升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互聯網+”模式在各個領域展示出了強大優(yōu)勢與無限潛力。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fā),延緩了學生們回歸校園的腳步,“互聯網+教育”由輔助教學,一躍成為了主場教學模式。在此社會大背景下,進行線上教學對于美術教師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下面,我就根據自身進行“互聯網+”翻轉課堂美術教學的實踐經驗,談談我的看法和做法。
一、“翻轉課堂”的含義
翻轉課堂模式突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以教為主、先教后學,簡單灌輸的方法,使學生在課前或在課堂進行時,利用教師給的資料,自主學習。課堂上,教師更多的是作為引導者和輔助者出現,針對學習內容與學生交流互動、答疑解惑。翻轉課堂模式除了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之外,還能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濃厚興趣,培養(yǎng)其主動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隨著網絡的普及,“互聯網+翻轉課堂”模式漸漸顯示出優(yōu)勢。
二、“互聯網+”翻轉課堂與小學美術教學融合優(yōu)勢
1.使美術課堂更具趣味性、自主性
在“互聯網+”美術課堂中,有精美的微課、有趣的視頻,對當代喜愛電子產品的小學生來說,十分符合其“口味”。他們可以近距離看到教師的示范,通過視覺和聽覺,在聲音、色彩、文字的多重帶動下感受中外文化的碰撞、古今藝術理念的不同、各種奇思妙想帶來的快樂。借助新鮮感和好奇心快樂學習,讓互聯網上的美術課堂更加靈動。
2.使知識的獲取更具自主性
在“互聯網+”美術翻轉課堂中,學生首先利用美術教師傳送的學習資料進行自主學習和思考。這改變了以往教師單方灌輸的形式,學生需要對作品的背景、內涵、創(chuàng)意等,在腦中進行深層次的加工,內化為自己的東西然后再創(chuàng)作。既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審美素養(yǎng)。同時,在“互聯網+”美術翻轉課堂中,學生可以自己決定什么時間學什么地點學,反復學幾遍等問題,充分發(fā)揮自主性、主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3.使教學資源實現共享
搭乘“互聯網+”的快車,老師們可以通過網絡集備,共享優(yōu)質教學資源,相互學習研討、共同進步,減少重復開發(fā),提高效率。此為教師間教學資源的互通共享。
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視頻進行編輯、錄制,變成對學生有審美性教育的教學視頻,拓展學生視野。例如筆者曾用孩子們喜歡的李子柒的手工視頻,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發(fā)現生活之美,在不能外出的假期,豐富其精神世界,提升學生對美的感知;而當節(jié)日到來時,網絡上相關的主題視頻又能對學生們加強人文與情感教育,提升綜合素養(yǎng)。此為優(yōu)秀網絡資源的利用共享。
教師們還可以將課件、微課、資料等傳送至網盤或者共享空間中,學生可以隨時學習。此為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共享。
4.使課程資源開發(fā)更加便利
疫情期間,全國上下涌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是對學生進行德育和愛國教育的好機會。美術教師可以向學生推送一些蘊含豐富民族精神、時代風華的優(yōu)秀美術作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尊重并敬畏生命,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作的欲望,用作品表達對時代的思考、對英雄的敬意。
5.促進創(chuàng)意火花迸發(fā)
美術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而利用“互聯網+”打造的線上美術課堂,是由數字媒體、文字、聲音等內容融合而成的。當學生觀看微課或對作品進行網絡調查研究,會受到多方面的啟發(fā)。再用創(chuàng)新、多元的表現方式去創(chuàng)作,就能實現創(chuàng)意實踐素養(yǎng)的提升。
三、“互聯網+”美術翻轉課堂的模式步驟
1.備課 重構教學流程、內容
為防止學生沉迷網絡影響視力,每節(jié)課設置為二十分鐘,這就要求美術教師對課程內容作出壓縮和調整,重構教學流程。根據翻轉課堂的形式,教師們要有針對性的搜集資料、錄制微課,著重體現每一課的重點難點。教師還要預設好學生在學習視頻后可能提出的問題,以備和學生更好的溝通。
2.課前 對學習內容歸納梳理
“互聯網+”美術翻轉課堂在學習任務開始之前,本著“少教多學”的原則,教師會對本節(jié)課堂內容進行重、難點梳理,利用4-5個小問題,提示學生要關注、思考的地方。
3.課堂 對學生答疑解惑
在學生觀看過視頻后,教師還可以根據之前提出的問題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學生有疑惑也可以提問教師。這一過程是學生和教師溝通交流的重要階段,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表達的機會,并有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在思考中感受參與美術學習的樂趣。
4.課后 及時反饋評價
“互聯網+”美術翻轉課堂還需要在課后對學生作品進行及時的反饋和評價,讓學生了解不足,找到進步的方向。首先,在評價的時候要注意準確性、針對性,讓學生能夠可持續(xù)性的發(fā)展。其次,還要注意評價的鼓勵性,在網絡平臺中可通過點贊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還可以通過有溫度的文字評價,增強學生自信。
教師可以將學生作品收集起來,利用班級圈、“美篇”等形式,配上音樂和文字,給學生舉辦畫展。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欣賞、評價同學的作品,實現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學生們還可以在此過程中相互學習,有利于提升審美能力。
5.課余 自主拓展學習
下課后,學生還可以馬上對本節(jié)課當中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搜索或收集,拓深、拓廣自身知識儲備,增長見識。
結語
“互聯網+”教育的模式已經逐漸興起,而“互聯網+”翻轉課堂給小學美術課堂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等方面都帶來了影響和挑戰(zhàn)。作為美術教師,我們應善用、巧用網絡資源和線上形式,乘上時代的東風,不斷提升自己,實現更加高效、精彩的美術課堂。
參考文獻:
[1]顧澤慧,張靜秋.淺談翻轉課堂的“翻轉”[J].網絡與信息工程,2016.(21):78-79.
[2]梅美玲.基于“互聯網+”的小學課堂生態(tài)重構[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6(5):33-36.
作者簡介:孫曉璇(1986-)女,漢族,山東省青島市人,山東省青島市湖島小學美術教師,二級教師,學士,研究方向:小學美術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