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曉燕
[摘 要]“Fun time”是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對每單元需掌握的詞匯、句型及語法進行操練的板塊。其中的“Make and say”主題在三至六年級八冊書中共出現(xiàn)16次,各“Project”也都包括這個主題。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發(fā)揮它的特點進行教學,結(jié)合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并制作微課,助學生“三力”的成長,助教材的優(yōu)化,助教師技能共長,助校本資源增多。
[關鍵詞]小學英語;微課;思考;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23.3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0)24-0051-02
小學英語教材根據(jù)《英語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課程目標和二級內(nèi)容標準,按每周3課時的容量設計和編寫。其中,“Fun time”是每個單元的固定板塊,與其他板塊密不可分,不可缺少。
一、“Fun time: Make and say”板塊在教學中的現(xiàn)狀
在教學中,筆者觀察發(fā)現(xiàn)教師對此板塊“Make and say”的興趣點不高,甚至忽視它的存在。
1.可有可無的配角
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Fun time:Make and say”,要求學生利用廢舊紙張制作簡單的衣飾,然后運用所學語言進行展示對話。這是對整個單元知識的鞏固和操練,對學生能力的全面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有些教師認為這部分內(nèi)容在“Story time”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過,不必再次強調(diào)和教學,就直接忽略了。
2.草草了事
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Fun time:Make and say”,要求學生對學習到的一些指令進行再次運用,但是這個活動需要提前布置,教師往往覺得麻煩,也怕學生不能獨立完成,且要麻煩家長,便直接一帶而過,草草講述。
3.毫無新意的教學
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Fun time:Make and say”,要求學生將學到的四季情況制作一張明信片。有些教師只是布置學生按照書上的內(nèi)容畫畫,不僅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而且減弱了此板塊的功能意義,導致學生無法多元化地進行語用,教師的教學顯得沒有新意。
二、“Fun time:Make and say”微課在教學中的運用
微課作為一種教學方式,以視頻為主要載體,具有內(nèi)容明確、時間短暫、反復播放的功能,也比較符合學生需要通過聽、看等多重感官來達到認知的特點。將“Fun time”板塊中的“Make”系列做成微課運用到教學中,能在以下方面體現(xiàn)優(yōu)勢及價值。
1.“Make and say”系列微課,助學生“三力”成長
“Fun time”教學中的手工制作、繪畫、游戲、調(diào)查等內(nèi)容,教師常因為課時緊張就一帶而過,無法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學習帶來的喜悅。此類微課的制作及運用,可以釋放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為師生帶來學習的樂趣,打破只在課上教學的常規(guī)模式,使學生由模仿發(fā)展到自主學習,進一步思考及運用。
(1)課前引領,促生學生模仿力。
案例:三年級上冊Unit 5《Look at me》
在上課前,筆者先給學生推送微課,內(nèi)容為復習已學過的服裝類單詞,拓展四季不同的穿著。接著,筆者設計一個“做服裝設計師”的活動,利用網(wǎng)絡資源搜尋一些視頻,給學生示范如何制作T恤或者裙子。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成品,成功的自信與喜悅促使他們更想表達。
(2)課中示范,提升學生學習力。
案例:三年級下冊Uint 2《In the library》中的“Fun time:Make and say”
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課文內(nèi)容是Liu Tao 在圖書館大聲講話、奔跑、吃東西,Yang Ling對其進行制止。在生活中,學生未必全部了解圖書館是一個怎樣的場所。利用微課,筆者先讓學生對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標識進行觀察,初步了解不同的標識應該放在不同的地方,然后進一步了解圖書館是一個怎樣的地方。最后,筆者讓學生用簡筆畫畫一些標識,啟發(fā)學生課后查閱各種資料,為下節(jié)課做好準備。
(3)課后合作,助長學生運用力。
案例:四年級下冊Unit 5《Seasons》
這單元“Fun time:Make and say”微課,呈現(xiàn)了動態(tài)的四季之美,要求學生從畫面、聲音、事物及活動全方位了解季節(jié)的變換,進一步思考自己喜歡的季節(jié)。學生學習制作季節(jié)明信片,用于課堂展示。在課上,學生展示自己做的明信片,筆者挑選做得比較好的明信片制作成微課,讓學生欣賞和學習,最后制作成一本《My season book》。學生在展示的時候語言豐富,設計精妙,超出筆者的預想,他們的表現(xiàn)欲得到了滿足。
2.“Make and say”系列微課,助教材優(yōu)化
“Fun time”板塊呈現(xiàn)的內(nèi)容是不完整的情境,教師可以與其他板塊整合,為學生提供更有利于交際的語言活動情境和方式,促進趣味性、實效性和拓展性的融合。
(1)為“Story time”前置情境。
案例:三年級下冊Unit 6《What time is it? 》
微課中,教師先呈現(xiàn)什么是時間、用什么表達時間、如何讀出時間,接著教學生如何制作時鐘,制作時鐘的材料、方法、過程都在微課中一一呈現(xiàn)。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情況簡單描述自己的一天,運用“What time is it? Its...oclock”進行對話操練,深度理解時間的表達,為學習課文中三個不同跨度的時間創(chuàng)設前置情境。
(2)為“Culture time”豐富內(nèi)涵。
案例:六年級上冊Unit 7《Protect the Earth》
在課堂上,筆者讓學生就“塑料制品非常有用,但是過度使用會造成白色污染,如何用好塑料制品”進行辯論,其中“Fun time :Make and say”就是一個實踐體會的過程。這樣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人們?yōu)槭裁磿e極成立保護地球的組織,同時能行動起來,不說空話做實事。
(3)為“Checkout time”增設操練。
案例:五年級上冊Unit 8《At Christmas》
微課中體現(xiàn)以下幾個內(nèi)容:掌握圣誕節(jié)前后的主要活動(自己動手制作賀卡,提供賀卡的多樣形狀及介紹其中一種賀卡的制作過程);提供圣誕祝福語;提供一個對話示范(贈送朋友賀卡),將贈送賀卡的過程描述成文字,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制作賀卡的過程也是思維的過程,為寫作提供了素材,讓學生有話可寫、有序可循、有情可抒。
三、“Fun time:Make and say”微課在其他方面的意義體現(xiàn)
1.“Make and say”系列微課,助教師技能共長
根據(jù)學生的學情和學習需求,教師精心設計并制作微課,形成“Make”系列微課。全校教師在欣賞與被欣賞的過程中,相互啟發(fā),相互影響,自我反思。
2.“Make and say”系列微課,助校本資源增多
制作英語微課,不僅能提升教師的現(xiàn)代教育技能和科研能力,而且能豐富個人的教學資源和學校的微課資源庫。教師在運用中要做好及時的反饋評價,并根據(jù)學生的反饋結(jié)果,及時調(diào)整設計方案,優(yōu)化制作內(nèi)容。
(特約編輯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