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圣
[摘? ?要]讓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并能夠熟練應用來解決實際問題是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目標。教師要重視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增強教學趣味性,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等,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這對初中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升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學以致用;實踐;趣味
[中圖分類號]? ?G633.67?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058(2020)15-0045-02
初中生思維活躍,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和學習能力強,正處于學習信息技術的關鍵階段。以往的信息技術教學方式和內容較為單調枯燥,教學目標局限于應試,實踐不足,導致學生對信息技術興趣不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較差?;诖?,教師需轉變教學思路,重視教學的實用性和趣味性,保證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一、開展趣味教學,增強學生信息技術學習興趣
初中生正處于思維活躍、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的階段,他們喜愛靈活、有趣、活潑的教學方式,因此開展趣味教學以激發(fā)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興趣至關重要。當代的初中生在生活中都會或多或少地接觸信息技術,對信息技術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教師要以此為基礎設計新穎有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來引導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的興趣。例如,在教學Flash動畫軟件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播放一段有趣的動畫,然后讓學生自己從網(wǎng)絡上搜索和獲取有趣的動畫短片,在學生產(chǎn)生強烈興趣后,引出學習內容:“你們想不想知道這些動畫是怎么做出來的?想不想自己做出這樣的動畫?”由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和探索欲望。在興趣驅動下,學生的學習效率將大大提升,信息技術教學也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升學生信息技術學習質量
當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所有學生接受的教學內容和形式都是統(tǒng)一的,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質量普遍不佳。一方面,初中生的信息技術知識基礎、技能水平等參差不齊,無差別的教學模式會導致能力不同的學生之間的差距更大,影響整體學習效果;另一方面,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參與解決問題的機會不多,很難實現(xiàn)信息技術的“學以致用”。因此,創(chuàng)新信息技術教學方法迫在眉睫。首先,針對學生參差不齊的學習基礎和能力,教師可以采用分層教學法,將學生科學分層,因材施教,使每個層次學生的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的提升。其次,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將學生分為幾個平行小組,然后給定課題或任務,要求小組合作討論完成。例如,在教學“數(shù)據(jù)的處理和統(tǒng)計”時,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給出數(shù)據(jù)收集和處理的要求,要求每個小組合作完成。這樣一來,小組成員可以分工合作,經(jīng)過討論后每人負責一個環(huán)節(jié),如收集數(shù)據(jù)、制作表格、分類篩選、排序匯總等,最終完成學習任務。這種方法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三、更新教學內容,增強信息技術教學實用性
當前,我國已經(jīng)進入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無處不在,因此信息技術教學的最終目標應是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現(xiàn)實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作用。要想讓學生“學以致用”,就必須提升教學內容的實用性。當前的信息技術教學內容更加側重理論方面,實用性不足,同時信息技術迅速發(fā)展進步,而教學內容通常不能及時更新,導致教學內容普遍較為陳舊,學生所學知識和技能無法適應當前社會的發(fā)展和需求,不利于學生“學以致用”?;诖?,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教學內容的更新完善,要及時關注信息技術的新發(fā)展并將其引入教學中,讓學生能夠了解和學習最新的技術內容。同時,教師要多引入一些生活化、實用性的知識和案例,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例如,Word、Excel、Photoshop等是人們工作學習中最常用也是最實用的工具,在完成課本相關內容的講解后,教師要重視對相關內容的擴展和實例操練,提升學生的應用技能。又如,網(wǎng)絡發(fā)展更新迅速,教師要將網(wǎng)絡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指導學生科學健康地使用網(wǎng)絡,發(fā)揮網(wǎng)絡的實際效用。
四、重視教學實踐,培養(yǎng)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信息技術是一門理論和實踐并重的綜合性學科,學習信息技術的最終目標是在實踐中應用,解決問題,因此實踐是信息技術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通過實踐,學生可以將理論知識落實到具體的操作和實際應用中,不僅能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還能鍛煉理論聯(lián)系實際以及應用知識的能力。在當前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實踐教學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學以致用”的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yǎng)和提升,因此學校和教師要加強對實踐的重視。一方面,學校要安排專門的實踐課時,教師可以在實踐課中引入各種實用案例來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以此鍛煉學生的應用技能;另一方面,學校要定期組織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有趣的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索,以完成實踐任務。例如,學??梢越M織開展PPT制作比賽,要求學生自己搜集資料、處理圖片等,最后用完整的作品參與評比,在此過程中可以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鍛煉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實踐是提升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有效途徑。
五、進行科學評價,引導學生更好實現(xiàn)學以致用
教學評價不僅能夠衡量過往的教學成果和學生水平,還能夠指引信息技術教學走向既定的目標和方向。除此之外,公正、客觀、積極的評價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引導和鼓勵學生更加積極地學習和思考,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至關重要。以往的信息技術教學評價往往側重書面理論考核和簡單的操作考核,在這種評價模式下,教師和學生通常更注重教材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教材中基礎操作的練習,而對信息技術的實踐應用不夠重視,不利于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因此學校和教師要重視信息技術評價體系的改進和完善。學校和教師要在評價體系中增加實踐和任務考核的比重,引導學生重視信息技術的實踐應用,積極參與實踐活動,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等。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實踐的過程性評價,觀察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的表現(xiàn),多采用正面的評價語句和方式,引導學生更好地提升自身技術和能力,幫助學生實現(xiàn)學以致用。
總之,信息技術是初中生未來發(fā)展和適應社會必須具備的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是切實提升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學校和教師要從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內容、實踐、評價等多個角度完善信息技術教學體系,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為其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打下基礎。
[? ?參? ?考? ?文? ?獻? ?]
[1]? 盧慶廣. 基于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9(9):56-57.
[2]? 靳飛飛.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的提高[J]. 中國校外教育,2018(24):166.
(責任編輯?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