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妍 任慧瑩 蔡麗 楊婧
[摘 要] 目的:編制高校教師工作壓力源量表,并對其現(xiàn)狀進行調查。方法:抽取11所高校的教師,獲取初始樣本300人,正式樣本427人。編制初始題項36個?;趯<艺{查、項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結果,形成正式量表。再采用相關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等方法檢驗信效度。進一步通過描述性分析、t檢驗和方差分析研究高校教師工作壓力源的現(xiàn)狀。結果:①最終量表由34個題項,7個因子構成。②內部一致性信度和建構信度分別為0.92,0.85。③驗證性因素分析顯示,量表模型擬合良好。④在學術科研因子上存在壓力的比例最高(54.60%),因子得分也最高(3.86±0.80);不同職稱教師的工作壓力源總分存在顯著性差異。結論: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為研究高校教師工作壓力源的測量工具。學術科研是目前高校教師最主要的壓力源。
[關鍵詞] 高校教師;工作壓力;量表編制;信效度
[中圖分類號]B849??? [文獻標志碼]A
教師是承受工作壓力較大的職業(yè)群體之一。超負荷的工作壓力會對心身健康產生負面影響[1]31[2]24,并且會降低工作滿意度[1]31[3]126,可能導致職業(yè)倦怠[4]61[5]561和職業(yè)枯竭[6]110等不良后果,進而可能對高等教育事業(yè)造成不利影響。但目前針對高校教師工作壓力的研究,從數(shù)量和質量上都有待進一步深入,對高校教師工作壓力的測量工具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目前國內常用的高校教師工作壓力測量工具包括:李虹以北京187名高校教師為被試編制的大學教師工作壓力量表[7]101,黎光明、沈綺云等以40歲以下青年教師為被試編制的高校青年教師職業(yè)壓力調查問卷[8]625,陳超然編制的大學教師工作壓力問卷等[9]37。其中,有些測量工具的被試數(shù)量偏少,樣本缺乏代表性;有些只針對青年教師,涉及人群有局限性;有些因子設計欠全面,信效度指標欠佳。
鑒于此,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本研究針對各級各類高校教師群體進行調查,期望編制出一份具有良好信效度的高校教師工作壓力源量表,為深化和擴展高校教師工作壓力的研究提供更優(yōu)的評估工具,同時對高校教師群體的壓力源現(xiàn)狀進行分析,為幫助高校教師進行壓力管理,從而促進心身健康、提高職業(yè)滿意度提供參考依據(jù)。
一、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樣本1:預測問卷采用隨機整群取樣,對黑龍江省11所高校教師進行調查。調查對象涵蓋了重點和普通高校、本科和專科等各級院校、以及文理工農醫(yī)等各類專業(yè)教師。共發(fā)放35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00份,問卷有效率為85.71%。
樣本2:正式量表也采用隨機整群取樣,在上述高校進行調查。共發(fā)放50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427份,問卷有效率為85.40%。
(二)研究方法
參考既往文獻和已有的相關量表,結合我國高校教師目前工作壓力的實際情況,編制了初始項目庫,內含題項35個。采用李克特五點式量表法對問卷進行計分,分數(shù)為5分、4分、3分、2分和1分,分別表示非常同意、同意、不確定、不同意以及非常不同意。為保證內容效度,特邀請四位不同高校的心理學教授對初始問卷進行審定及修改。根據(jù)專家們的建議,對個別題目的用詞進行了修改,并增加了1個題目。最終形成了由36個題目組成的初測量表。
采用初測量表對樣本1的被試進行調查。使用SPSS22.0軟件對調查結果進行項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確定量表的正式題項和維度,以此形成正式量表。
采用正式量表對樣本2的被試進行調查。使用SPSS22.0及Amos25.0軟件對數(shù)據(jù)結果進行相關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等,得到正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結果。
進一步對樣本2中人口統(tǒng)計學等數(shù)據(jù)完整的347名教師進行高校教師壓力源現(xiàn)狀調查。對數(shù)據(jù)進行描述性分析、t檢驗和方差分析。
二、研究結果
(一)高校教師工作壓力源量表的項目分析
項目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檢驗編制量表的個別題項的適切或可靠程度。在刪除四個題項后,Cronbach's Alpha整體信度系數(shù)值變大。刪除前內部一致性α系數(shù)為0.928,部分或全部刪除后的α系數(shù)為0.929~0.931??紤]實際應用情況,且刪除前后α系數(shù)值差異不大,均大于0.90,信度值指標均已達理想程度,故考慮暫時保留此四題。
(二)高校教師工作壓力源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容
為判斷數(shù)據(jù)是否適合進行因素分析,對樣本1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取樣適當性分析。結果表明,KMO取樣適切性量數(shù)是0.92,此結果接近于1。對數(shù)據(jù)進行Bartlett球形檢驗,卡方值為7 650.16,已經達到顯著性水平(P <0.001)。說明此數(shù)據(jù)適合進一步進行因素分析。
對數(shù)據(jù)采用主成分分析、通過最大變異法進行轉軸。將題項中因子負荷量低于0.40,和在多個因子上的因子負荷量都高于0.40的予以刪除,對特征值高于1的七個因子進行保留。最終量表刪除掉2個不理想的題項,對34個題項予以保留,累積解釋變異量為62.72%。每個題項的因子負荷詳見表1。
結合題項內容,對七個因子分別進行命名。
F1命名為學術科研(academic research)因子,包括6個題項,主要是對學術、科研方面的工作壓力源進行評估。該因子累積方差貢獻率達30.97%。
F2命名為組織功能(organizational function)因子,包括5個題項,主要對高校的組織結構、管理體制、獎懲制度及民主決策等方面的工作壓力源進行評估。該因子累積方差貢獻率為9.36%。
F3命名為個人發(fā)展(personal development)因子,包括5個題項,主要對高校教師在個人努力方向及發(fā)展前景等方面的工作壓力源進行評估。該因子累積方差貢獻率為5.95%。
F4命名為晉升(promotion)因子,包括6個題項,主要對高校教師在職稱評定、職位晉升、進修等方面的工作壓力源進行評估。該因子累積方差貢獻率為5.05%。
F5命名為教學(teaching)因子,包括4個題,主要對和教學相關的工作壓力源進行評估。該因子累積方差貢獻率為4.28%。
F6命名為工作負荷(workload)因子,包括5個題項,主要對工作時間、工作負擔等方面的工作壓力源進行評估。該因子累積方差貢獻率為3.76%。
F7命名為人際關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因子,包括3個題項,主要對高校教師與學生、同事和領導之間的人際關系方面的壓力源進行評估。該因子累積方差貢獻率為3.35%。
(三)高校教師工作壓力源量表的信度分析
對樣本2的數(shù)據(jù),進行建構信度及內部一致性信度評估。潛在變量的建構信度值為0.80~0.87,分量表和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Alpha系數(shù))為0.78~0.92。依照潛在變量建構信度大于0.60[10]227,以及α系數(shù)大于0.70[11]237的標準,說明此量表信度良好。結果詳見表2。
(四)高校教師工作壓力源量表的效度分析
對量表的內容效度與結構效度進行評估。內容效度是指量表的內容是否能夠有效反映所要測評的心理特質。結構效度是指量表分數(shù)對某一心理特質或概念的解釋程度。
1.內容效度
邀請四位高校心理學專家對初始問卷進行審定和修改,按照專家意見,對不恰當?shù)脑~句進行了修正,并增加了題項,從而使該量表具有良好的內容效度。
2.結構效度
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該量表累積解釋變異量為62.72%,高于60%,表明量表結構效度已達到常規(guī)標準。進一步對各因子與總量表間以及各因子間的相關性進行考察,結果顯示,總量表與各因子的相關系數(shù)值處于0.17~0.84之間,各因子間的相關系數(shù)值處于-0.12~0.60之間,總量表與各因子的相關性比各因子間的相關性要高,這一方面反映出各因子間的相對獨立性,另一方面也說明各因子與總量表測量結果的一致性。結果詳見表3。
對量表的結構效度再進一步通過驗證性因素分析進行檢驗。在對模型進行多次修正之后,最終得到具有較好擬合度的模型(詳見圖1)。按照適配度指標的常規(guī)標準,該模型的各項擬合指數(shù)均已達標,其中χ2/df=2.54,RMSEA=0.06,GFI=0.85,CFI=0.88,TLI=0.87,RMR=0.08。此結果可進一步說明該量表因子建構的有效性。
(五)高校教師工作壓力源的現(xiàn)狀
在本研究中,各題項評分為4分,即說明在該題項上存在壓力。分數(shù)越高,壓力越大。據(jù)此,各因子均分≥4分,即界定為在該因子上存在壓力。依照此標準,在各因子上存在壓力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為:學術科研壓力(54.6%)、晉升壓力(42.1%)、教學壓力(41.6%)、工作負荷壓力(41.2%)、組織功能壓力(37.6%)、個人發(fā)展壓力(28.5%)、人際關系壓力(7.5%)。各因子得分由高到低依次為:學術科研(3.86±0.80)、工作負荷(3.71±0.71)、晉升(3.69±0.76)、組織功能(3.61±0.84)、教學(3.55±0.81)、個人發(fā)展(3.35±0.88)、人際關系(2.41±0.86)。
進一步對高校教師壓力源總分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性進行檢驗。其中,對不同性別的高校教師工作壓力源總分進行t檢驗,結果未發(fā)現(xiàn)統(tǒng)計學差異。對不同年齡、受教育程度、職稱的高校教師工作壓力源總分進行方差分析檢驗,結果未發(fā)現(xiàn)年齡、受教育程度上的統(tǒng)計學差異,但在職稱上存在顯著性差異。事后檢驗的結果顯示,與初級職稱教師相比,中級與副高級職稱的教師的工作壓力更大。結果見表4和圖2。
三、討論
(一)高校教師工作壓力源量表的編制
本研究在對11所不同類別的高校教師進行調查基礎上,對高校教師工作
壓力源的內容和結構進行了深入探索。在既往研究的基礎上,緊密結合目前高校工作的實際情況,并根據(jù)專家調查結果,編制了包括36個題項的初測量表。再進一步通過項目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包括34個題項的高校教師工作壓力源正式量表。該量表由七個因子構成,分別是學術科研、組織功能、個人發(fā)展、晉升、教學、工作負荷、人際關系。本量表的因子內容與沈綺云等人所編制的針對高校青年教師的職業(yè)壓力問卷大體相同,其中個人發(fā)展、學術科研、人際關系、教學以及晉升因子的含義基本一致[12]14。不同之處在于本量表的調查對象不局限于高校青年教師,而是對各年齡段的教師均進行了調查,擴大了量表的適用人群范圍,可用于評估和反映不同層次高校教師壓力源的整體狀況。本量表與陳超然于2004年編制的大學教師工作壓力問卷[9]35在三個因子上的內涵基本相同,即工作負荷、人際關系、組織功能因子。與其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本量表對高校教師的學術科研和教學方面的壓力源進行了評估,而陳超然所編制的量表中不包含這兩個因子,這可能與不同時期教師的工作壓力源有所不同有關。
對正式量表進一步進行信效度檢驗。結果顯示,本量表的建構信度和內部一致性信度分別為0.85和0.92。本量表還通過專家調查法使量表具有良好的內容效度。累積解釋變異量達62.72%。由驗證性因素分析得到的模型擬合指數(shù)已達到適配度指標的標準。由此說明本量表信效度良好,可以用來作為評估高校教師工作壓力源的良好測量工具。
(二)高校教師工作壓力源的現(xiàn)狀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無論從工作壓力的嚴重程度,還是影響比例上看,學術科研都是目前高校教師最主要的壓力源。主要表現(xiàn)在課題申請和結題、發(fā)表論文以及成果評獎等方面的工作壓力。高校專業(yè)教師的學術科研成果與聘期考核、職稱評定及津貼收入等直接掛鉤,是大部分高校教師都需要面對的重要工作任務,而且很多高校對學術科研成果的要求在不斷提高。但無論是高水平論文發(fā)表,還是申請及完成高等級課題,都需要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和探索,付出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還可能經常面臨被拒稿、申請課題失敗、實驗結果不理想等各種挫折。這些都是導致學術科研成為高校教師最主要壓力源的可能原因。在本研究中,工作負荷和晉升因子均分僅次于學術科研因子,且40%以上的高校教師存在這兩種壓力源。說明部分高校教師需要完成的工作過多,負擔過重,工作時間延長,職稱和職位晉升困難,這些都是困擾高校教師的重要壓力源。
本研究顯示,中級和副高級職稱的教師工作壓力源總分大于初級職稱教師,其中副高級職稱教師壓力最大。楊曉麗等調查也顯示職稱為講師和副教授的教師群體感到工作壓力最大[13]80,與本研究結果相同。這可能是由于高校對于初級職稱教師的學術科研要求相對較低,工作負荷相對較低,由初級晉升到中級的難度也不大,個人發(fā)展處于快速上升期,總體壓力相對較小。但對于中級和副高級職稱教師而言,一方面對其學術科研及各種年終考核、聘期考核等要求相對較高,另一方面其在職稱和職位晉升上難度較大。這是由于高校對晉升高級職稱人數(shù)、職稱評定標準有嚴格要求,使得很多高校教師在成為中級、副高級職稱教師后,在晉升上陷入停滯狀態(tài),個人發(fā)展進入瓶頸期,因此會感受到更大的工作壓力。而晉升為正高職后,因已達到職稱最高級,不需再面對因晉升而帶來的種種壓力,在收入、能力等各方面也更有優(yōu)勢,因此總體的工作壓力會比中級和副高級有下降趨勢。
值得強調的是,適度的工作壓力有助于激發(fā)個體的工作動機,提高工作積極性,但是如果壓力過大,則會損害心身健康,導致過度焦慮、職業(yè)倦怠等不良后果,進而影響工作績效[14]57。因此,針對部分教師工作壓力過大的狀態(tài),無論是高校教師本人,還是高校管理者都應引起高度重視。從個人和組織層面進行積極調整,更好地管理工作壓力,從而促進高校教師以最佳狀態(tài)投入工作,在增加個人工作滿意度的同時,更好地為高等教育事業(yè)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潘欣,王劍,鄭子健,唐燕.陜西省高校教師工作壓力對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的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29-32.
[2]吳旭敏.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人格特征對心身健康的影響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8.
[3]劉小萍,周炎炎.高校教師工作壓力對工作滿意度的影響研究[J].高教探索,2016(1):125-129.
[4]李兆良,高燕,于雅琴,黛惠玲,萬兵華,李晶華,景行.高校教師工作壓力狀況及與職業(yè)倦怠關系調查分析[J].醫(yī)學與社會,2007(2):60-62.
[5]崔向軍,馬洋納,朱小茼.高校教師工作壓力與職業(yè)倦怠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5):561-562.
[6]張國禮,邊玉芳,董奇.教師工作壓力與職業(yè)枯竭的關系:職業(yè)承諾的調節(jié)效應[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3(1):110-114.
[7]李虹.大學教師的工作壓力類型和壓力強度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5(5):101-106.
[8]黎光明,沈綺云,楊琳,張敏強.高校青年教師職業(yè)壓力源結構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6):625-629.
[9]陳超然.大學教師工作壓力的現(xiàn)狀及其與人格維度關系的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04.
[10]吳明隆.結構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與應用[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227.
[11]吳明隆.問卷統(tǒng)計分析實務——SPSS操作與應用[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237.
[12]沈綺云.高校青年教師職業(yè)壓力及對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07.
[13]楊曉麗,陳富.高校教師工作壓力分布差異實證研究[J].當代教師教育,2016(4):77-83.
[14]Jamal M.Job stress,type-A behavior,and well-being:A cross-cultural examin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ess Management,1999(1):57-67.
[15]段偉花,葉晴,段藝.心理契約視角下新生代高校教師管理研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127-135.
[16]于海英.高??冃Э己擞行Ъ罱處煹亩嘀刂薪樾治鯷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136-144.
[責任編輯]王立國
Development of College Teacher's Work Stress Source Scaleand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ZHANG Yan,REN Huiying,CAI Li,YANG J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15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Develop a work stress source scale for college teachers,and study the current work pressure situation of college teachers.Methods:The teachers from 11 colleges were selected to obtain 300 initial samples and 427 formal samples.36 initial items were compiled. After expert investigation,project analysis,and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a formal scale was formed.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s were performed on the formal scale through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Further studi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ers' work stressors in colleges were made through descriptive analysis,t test and analysis of variance. Results:①The final college teacher's work stress scale consists of 34 questions,consisting of a total of seven factors.②The internal consistency reliability of the scale was 0.92,and the construction reliability was 0.85.③Th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college teacher's work stress scale model fitted well.④The academic research factors had highest stress percentage (54.60%) and the highest factor score (3.86±0.80).The total score of working stress of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professional title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Conclusion:This scale had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and can be used as a measurement tool for college teacher's work stress resource research.Academic research was the most important pressure source for college teachers.
Keywords:college teacher;work stress;scale development;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收稿日期] 2019-12-14
[作者簡介] 張妍(1975-),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臨床與咨詢心理學、職業(yè)健康心理學研究;任慧瑩(1985-),女,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主要從事員工心理援助(EAP)研究;蔡麗(1979-),女,遼寧朝陽人,講師,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臨床與咨詢心理學研究;楊婧(1992-),女,山東煙臺人,應用心理學專業(yè)2018級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應用心理學、正念研究。
[基金項目]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18YJA190019);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項目(17SHB047);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HEUCF20181312)
文章編號:1003-6121(2020)02-01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