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
摘要:高中地理是高中學生必修的科目之一,在學生的學習中占據(jù)重要的地位。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對于地理教學的授課要求也不斷提升。在地理學科的改革過程中,針對我國地理學科的發(fā)展現(xiàn)狀,分析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對地理學科的認識不足、學習方法不科學等問題。針對這些實際問題,筆者提出了激發(fā)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有效提高學習效益的對策,從而對我國地理學科的教學起到一定的參考和促進作用。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觀念;教學形式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2-0132
高中地理是一門接近自然科學的學科,對于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有積極作用,對學生進一步走近生活、認識自然有極大的幫助作用。雖然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經(jīng)濟的發(fā)展,目前我國高中階段地理課堂教學取得了一定進步,與以往的教學方式相比有極大的改進之處,但是整體進展卻并不怎么順利。學生不能明顯認知地理知識,對地理知識的興趣不夠強烈,因此對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典型問題進行分析并作出解決對策是目前的當務之急。
一、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典型問題
1. 教學理念相對落后
教學形式在新課改的深入下有了很大的變革,呈現(xiàn)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但就高中地理教學現(xiàn)狀來看,仍然存在相對落后的教學理念,教師在重視學生的啟發(fā)式教學方面的工作還不到位,大多數(shù)教師仍以“填鴨式”教學方式輔導學生,課堂中心主體依舊是教師,學生仍處于接受知識的被動境地。雖然此教學方式被新型教學模式逐漸取代,但很多教師仍不能科學地進行教學引導,課堂上無法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2. 教學形式單調(diào)
因教學用具的缺乏,使地理教學課堂基本以講授式進行貫穿課堂內(nèi)容。如學習“行星地球”時,很多教師只是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星球,介紹其知識和概念。教師有時為完成教學任務,采取加快教學步伐,忽視基礎差的學生的方式,地理課堂中在黑板或課件上只利用羅列知識點形式展現(xiàn)教學內(nèi)容,足以說明教課方式的枯燥和單調(diào)。
3. 缺乏教學實踐
有別于其他實驗類科目.高中地理所涉及的實踐項目較少,課堂中為讓學生學到更多知識,教師以講授方法為主,而很少安排相關的實踐課程,看似節(jié)約教學時間讓學生更多地獲取知識,但實際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很難全身心投入并融入課堂,對地理知識無法從主體的角度進行深化理解。因?qū)W生有限的吸收能力,以至于對教師講授的知識很難高效攝取,甚至對沉悶不變的教學課堂產(chǎn)生厭煩心理,久而久之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效果,也對學生的學習產(chǎn)生阻礙。
4. 教學考核評價機制不合理
對高中地理教學的考核評價機制不合理,教學考核評價主要以學生的地理考試成績?yōu)闃藴剩處熤皇强粗貙W生的成績高低,對學生地理知識的考核存在片面性,這樣的考核評價機制阻礙了教師進行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不利于優(yōu)化教學方法,降低教師上課的高效性,講課效率低下,效果不佳,難以進行地理課堂教學的實質(zhì)突破。
二、高中地理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
1. 對學生因材施教
在《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要求培養(yǎng)學生在課堂中形成主動積極的探究習慣,因此教師要結(jié)合學生的學習需求開展地理教學。根據(jù)實際的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不同的實際情況,教學堅持做到對學生因材施教的教學開展原則。如進行分層教學方法。在教學活動一開始,就對學生詳細的地理基礎知識能力、學習技能等方面進行全面了解,將學生劃分為不同層次。再在教學過程中科學地制定教學計劃和具體開展的方案,按學生層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學習任務。如在教學《工業(yè)的區(qū)位因素與區(qū)位選擇》時,地理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可讓他們展開自主探究學習,對工業(yè)區(qū)位影響因素歸納總結(jié),可查找實際案例給予補充;而學習和掌握程度較差的學生,只需他們對教材理論知識掌握即可。
2. 注重課堂互動教學
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后,應采取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和計劃,課堂互動就是其中較合適和有效的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課堂上師生間的互動和交流,通過有效互動方式的尋找,以使教學效果得到提升。結(jié)合學生年齡特點、思維方式和教師自身教學特點,展開課堂有效的互動情境。
3. 多角度教學評價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潛在問題,可通過教師全面的教學評價,幫他們找到原因,以助于他們更好地完善和成長。教學評價除地理考試成績外,還應包括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參與情況,如回答問題時的積極性、課后作業(yè)情況等。學生課堂參與情況能看出其學習態(tài)度;積極回答問題能看其對地理知識的掌握程度;課后完成習題的情況能看出其學習的強弱點,以此作為針對性因材施教的依據(jù)參考。如《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教學時,課后習題有學生不會做,在教師及時關注后,了解到該生是因不熟悉某方面知識而造成,因此單獨再對此學生講授其重點內(nèi)容,多角度地評價學生情況,以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4. 優(yōu)化教學方法
在之前的地理教學中,教師采用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方法,不利于高中地理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為了滿足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與實際學生的知識需求,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化的科技手段,采用互聯(lián)網(wǎng)多媒體技術,例如投影儀,微課技術,首先將所學知識進行整理,然后利用信息技術,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包括學習過的內(nèi)容、學習復習的過程進行投影呈現(xiàn)出來,利用大量數(shù)字資源,一般都會事先設立下目標,然后微課的展示是根據(jù)教學目標來設計教學或者復習內(nèi)容,然后有側(cè)重點地對知識內(nèi)容進行講解和總結(jié),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使學生自覺參與到地理課程中來。
總之,高中地理教學不僅要向?qū)W生傳授知識,更要塑造學生形成自我認知和學習的過程,塑造學生個性特點,使其學習自主性提高。因此,教師教學時要及時調(diào)整教學模式,最大化地發(fā)揮教育本質(zhì)。
參考文獻:
[1] 紀懿芯,林媚珍.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典型問題及對策探微[J].課程教學研究,2014(2):51-54.
[2] 張立偉.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典型問題及對策探微[J].高考,2015(1):69.
[3] 曹建云.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典型問題及對策探微[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9):32.
(作者單位:安徽省宣城市勵志中學? ?24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