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4月廣東省頒布《深化普通高??荚囌猩贫染C合改革實施方案》。廣東省選考制度實施方案為3+1+2,即語文、數(shù)學、外語三科必考,物理和歷史二選一,另外四科四選二。在此局勢下,傳統(tǒng)的行政班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學生選考和學習的需要,“走班”制的實施勢在必行。該模式的實施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同時也對學生自主性要求很高。因此,積極探索“走班”制學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是我們擺在眾多中學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課題。
關鍵詞:走班制;新高考;班級管理
高考改革在中小學教育體制改革中起著引領和導向作用,所以高考改革歷來備受關注。2014年9月國務院頒部《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標志著新一輪高考制度改革正式啟動。隨后教育部發(fā)布《關于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保持統(tǒng)一高考的語文、數(shù)學、外語科目不變、分值不變,不分文理科。計入總成績的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科目,由考生根據(jù)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相關配套方案的落實代表著有了實踐層面的具體發(fā)展戰(zhàn)略[1]。走班制雖在有些地區(qū)部分學校曾試行過,在主要還是用于分層教學中,并未形成規(guī)模,只處于探索階段。深圳市某中學在組織校本課程和藝術體育課的過程中,曾對走班制教學進行過初步的探索,積累了一定經驗,也發(fā)現(xiàn)了諸多問題。但是,新高考前走班的規(guī)模和學校的重視程度,都還有所欠缺,2019年新高考“走班制”的實施對學校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zhàn)。
一、走班制目前實施現(xiàn)狀與存在問題
目前國內的走班制主要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是全科、全員走班,這種實施難度較大,少數(shù)生源質量的較好,教學管理難度小的學校才有實施的可能。另一種是行政班與教學班共存的模式,語數(shù)外三科甚至是五科都固定在一個行政班上課,只有少數(shù)科目組成教學班進行走班。深圳市某中學就是采用了第二種模式,組成固定的行政班,每個行政班中學生五個科目在此行政班中固定上課,每個學生都只有一門科目走班。通過對《教育部關于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等政策的研究解讀,基于廣東省高考的現(xiàn)狀及以往文理分科的經驗,深圳市某中學把選科走班的時間定于高一上學期結束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實施,發(fā)現(xiàn)走班學科如下問題比較集中:
(一)收交作業(yè)麻煩,課后輔導展開困難
在傳統(tǒng)行政班教學中,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練習課的開設,分層分類進行作業(yè)布置,幫助學生加深課堂學習知識的理解。但是,對于走班制教學的學生而言,學生上完課即各自回到原有的行政班復習。同一個教學班可能有來自多達十幾個行政班的學生,導致老師在課后無法集中學生,進行統(tǒng)一的課后輔導。收交作業(yè)時,一個走班的教學班,可能存在十幾個課代表,陸陸續(xù)續(xù)到老師辦公室拿送作業(yè)。有些學習自覺性不高的學生,很難進行有效的監(jiān)管。
(二)走班制使實現(xiàn)分層教學難以實施
分層教學有諸多好處,可以對學生進行更好的因材施教。分層后,整個班級學生趨于同質化,很少會出現(xiàn)優(yōu)等生“吃不飽”后進生“吃不透”的現(xiàn)象。因為涉及到教育公平性等敏感話題,初中小學學校很少實施分層教學。但是,據(jù)了解高中階段分層教學是相對普遍的現(xiàn)象。走班制實施后,因選擇不同學科作為高考選考科目的同學,分布在同一個行政班里。學校很難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學習接受程度,對其進行分層。這就造就了可能班級內部,學生的學習差異化很大,教師很難在課堂上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班級流動性大,缺乏團隊意識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班主任是學校德育的主力軍,在班級管理工作和班風建設工作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隨著走班制的實施,一部分班級管理和德育工作內容被分配到科任老師身上。但是,由于學生流動性大,教學任務繁重等原因,科任老師往往對學生德育工作無暇顧及。同時,學生的德育工作內容也發(fā)生了變化,過去學生在固定的行政班上課可以接受養(yǎng)成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走班制實施后,同一個教學班的學生可能來自十幾個不同行政班,彼此之間不熟悉,很難形成強烈的團隊意識。
總之,走班制的實施使學生的生活學習場所擴大了,班級管理也隨之變得復雜和困難。傳統(tǒng)的行政班的管理模式已經很難適應走班制的需求。但是,新的行之有效的管理還在摸索之中。探索走班制的班級管理模式,成為當前學校亟須解決的問題。
二、走班制模式下的班級管理策略
通過多深圳市某中學的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學校對學生的管理上,重心還是在行政班。但是,教學班也逐漸承擔了越來越多的育人功能。應加強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在學生發(fā)展指導方式上加以改革,對全員育人模式進行探索與推進,逐漸形成“全員育人,雙班管理”的班級管理模式。[2]
(一)依托信息技術,建立形成學生日常管理機制
傳統(tǒng)行政班以班主任為核心,依托科任教師、學生干部、家長、德育處建立起了完整的學生日常管理系統(tǒng)。其中,班主任是中堅力量,所有考勤、作業(yè)、違紀學生處罰、個別心理問題等都親歷親為,信息技術僅僅是微不足道的輔助手段。而在走班制的模式下,學生分散在不同教學班,班主任很多情況下,是無法做到及時跟蹤的。在此情況下,學校需要調整管理方法,更新信息設備,制定適合走班制模式的管理制度。深圳市某中學,建立了高效的信息系統(tǒng)。通過刷校園卡自動化的記錄學生的考勤、借閱圖書、購餐、進出宿舍等日常行為,將學生的行為軌跡日常表現(xiàn)交給自動化的機器進行處理,老師通過調取數(shù)據(jù)分析學生狀態(tài),做出相應的處理。
(二)實施導師制,構建學校新型德育模式
謝維和認為,高中教育中德育與智育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最為突出,所以立德樹人邏輯在高中教育中的實踐也最有說服力。德育就是實施走班制的重要基礎和基本條件之一。[3]傳統(tǒng)行政班存在的重要意義是學生德育的主要陣地,是班級管理實施載體。為了解決走班制導致行政班部分功能弱化的問題,深圳市某中學仍然保留行政班,只是部分學科采用走班制的模式。部分學科走班所形成的教學班,采用導師制的管理辦法,重點發(fā)揮導師的德育作用。每位導師負責指導5名至10名學生,指導內容包括心理疏導、自我管理規(guī)劃、學業(yè)目標規(guī)劃和其他一些個性化的指導。建立普及學生指導制度,幫助學生做出更加合理成熟的判斷,使作為導師的科任老師承擔部分班主任的職能,實現(xiàn)走班制教學班德育工作科學化、規(guī)范化。
(三)重視教學班文化建設,培養(yǎng)學生班級凝聚力
走班制實施形成的教學班,來自不同的行政班。據(jù)調查,深圳市某中學地理教學班最多有來自12個不同行政班的學生,調查問卷顯示該教學班68%的學生表示對同一教學班的同學不熟悉。新高考走班制教學模式顯著特點就是把選擇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對班級管理也是如此,通過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學生自主管理來實現(xiàn)班級管理。教師要主動引導學生,進行相關自治團體的建設,通過學生推選形成管理團隊,進而實現(xiàn)學生干部自主管理紀律,學生分組實現(xiàn)作業(yè)收發(fā)等。
三、結語
走班教學是新高考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對學校、教師和學生形成了巨大的挑戰(zhàn)。深圳市某中學進行走班制教學實踐已有一年半的時間,從成績、學生和家長的反饋來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有諸多問題。學生對分層的方式,選科的體驗以及班級的日常管理反饋的問題較多。教師認為走班不利于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的日常管理存在問題,德育的效果不佳。學校層面也從制度層面和一切為了學生的角度,嘗試解決這些問題,并缺德了不錯的效果。走班選科是高考改革的必由之路,是課程教學未來發(fā)展的趨勢。只有在實施的過程中,遇到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解決問題,才能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取得長足的進步。
[1]王潤.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實施走班制的問題審視與路徑超越[J].中國教育學刊,2016,(12):29-35.
[2]周常穩(wěn).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5(3).
[3]謝維和. “走班制”的德育基礎——立德樹人的邏輯與實踐研究之六[J]. 人民教育,2017,(12):46
羅翔宇 光明區(qū)高級中學?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