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霞 呂海琴 申洪嬌
[摘要] 目的 了解基于慕課的《基礎護理學》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護生的學習體驗,為今后的教學提供依據(jù)。 方法 運用質性研究方法,2019年6月對 13 名參與基于慕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護生進行深入訪談,訪談提綱主要圍繞學習體驗,采用Colaizzi七步方法分析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 結果 基于慕課的《基礎護理學》混合式教學模式,護生主要有四點學習體驗:①慕課為護生提供了移動學習機會,便于護生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②高職護生自主學習能力較低,為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多機械地刷課;③護生與教師互動極少,學習無及時的反饋;④護生身處信息爆炸時代,常無法辨別信息的科學性。 結論 在今后的教學中,需校企合作,對接護資考試,采用任務驅動法,構建SPOC的混合性教學模式,監(jiān)測護生學習效果,提高其學習主動性和評判性思維。
[關鍵詞] 慕課;基礎護理學;混合式教學模式;質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9)31-0131-03
Qualitative research of learning experience of nursing student under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of basic nursing based on MOOC
WANG Yunxia ? LV Haiqin ? SHEN Hongjiao ? LUO Huanli
He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Nursing, Anyang ? 45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of nursing students under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of basic nursing based on MOOC,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future teaching. Methods Us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in-depth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on 13 nursing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MOOC in June 2019. The interview outline mainly focused on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the data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Colaizzi's seven-step method. Results Nursing students mainly had four learning experiences for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of basic nursing based on MOOC. ①Mooc provided mobile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nursing students, which was convenient for pre-school preparation, class learning, and after-school review. ②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had lower self-learning ability.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tasks assigned by teachers, they brushed classes more practically. ③Nursing students and teachers had little interaction, and the learning had no timely feedback. ④Nursing students were in the era of information explosion, and were often unable to identify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information. Conclusion In the future teach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needed to dock nursing exams. And the mixed teaching model of SPOC is built by using task-driven approach, which can monitor the learning effect of nursing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ir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critical thinking.
[Key words] MOOC; Basic nursing; Mixed teaching mode; Qualitative research
大型開放式網(wǎng)絡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又被稱為“慕課”,通過此平臺,教師可發(fā)布課件、微課等教學資源,同時可以插入測試,檢閱學習效果,幫助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1]。MOOC教學方法自2012年問世后,由于其免費公開、自由性和精品性等優(yōu)點迅速席卷全球,并使高等醫(yī)學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受到挑戰(zhàn),也為基于慕課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引入帶來契機,通過數(shù)年的發(fā)展,基于慕課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已在多學科應用[2-7]。
基礎護理學是護理學專業(yè)學生的一門必修課,是學生學習專業(yè)課的基礎。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存在學生學習主動性差、參與度不強、學習效率低等問題,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4]。針對《基礎護理學》教學的特點和難點,我校積極進行教學革新,將傳統(tǒng)的面對面課堂教學方法與MOOC 相結合,形成基于慕課的《基礎護理學》混合式新型教學模式[8]。本研究通過質性研究中的深入訪談法,了解基于慕課的《基礎護理學》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護生的學習體驗,發(fā)現(xiàn)教學的不足之處,以期為今后的教學提供依據(jù)。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19年6月,采用目的抽樣和便利抽樣法,選取某高校13名參與基于中國大學慕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護生進行深入訪談,研究對象樣本量以信息資料重復出現(xiàn),且資料分析時不再有新的主題呈現(xiàn)(資料飽和)為準。訪談對象納入標準為:①參與基于慕課的混合式教學;②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③自愿參加本研究。按照上述標準納入護理??粕?3例,男3例,女10例,年齡19~22歲,平均19.9歲。
1.2 方法
1.2.1 資料收集方法 ?以質性研究中的現(xiàn)象學研究方法為指導,采用半結構訪談方式對研究對象進行深入訪談,訪談人員由本課題組負責,訪談時間為20~30 min。訪談前向每位受訪者解釋本次研究的目的、方法,征得其同意后簽署知情同意書,對全程訪談錄音,并隱去受訪者真實姓名,以訪談編號代替。訪談時間以受訪者時間方便為準,地點選擇在較為安靜的休息室,訪談提綱中主要問題有:①您在《基礎護理學》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學習經(jīng)歷或感受?②您認為《基礎護理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有什么優(yōu)缺點?③對您學習《基礎護理學》是否有幫助?如果有幫助,有哪些幫助呢?④完善《基礎護理學》混合式教學模式,你有什么建議?⑤還有其他我未涉及到而又想談的有關《基礎護理學》混合式教學的經(jīng)歷或感受?
1.2.2 ?資料處理和分析 ?訪談結束,對照錄音記錄形成文字材料。對所獲得資料歸納整理,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9]對資料進行詳細分析:①仔細閱讀所有資料;②小組討論分析出有重要意義的陳述;③對反復出現(xiàn)的觀點進行編碼;④寫出詳細無遺漏的觀點;⑤辨別出相似的觀點;⑥回訪受訪者,向受訪者反饋和解釋譯碼;⑦對資料進行再次確認。
1.3 質量控制
①設計階段:研究者具有質性研究經(jīng)歷,已查閱大量相關文獻。②資料收集階段:訪談全程均由研究者承擔,確保訪談提綱中的問題都得到充分討論,為確保資料的準確性,訪談中研究者邊聽邊注意觀察受訪者的一舉一動及表情變化,及時記錄,在訪談中采用反問、復述、重組、總結、追問、回應等方法,并在訪談結束后,對訪談的結果進行總結,詢問參與者是否準確,以及是否需要補充其他信息。③資料分析階段:錄音資料轉錄由研究者完成,采取逐字逐句轉錄方式,應最大限度地保證轉錄文本的真實性,盡可能減少轉錄所致信息損失。為避免分析帶有個人觀點,研究者團隊3名成員共同參加分析過程。
2 結果
2.1為護生提供了移動學習機會,便于護生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
通過中國大學慕課,使學習能超越物理意義上的課堂,幾乎能在任何時間和地點發(fā)生[10]。護生在課前可通過中國大學慕課預習下節(jié)課的內容;課中,尤其是實驗課練習的時候,可以反復查看操作視頻,解答自己的疑惑;課后復習時,如遇到理解較困難、抽象的知識點,可以登錄中國大學慕課進行自主研究學習。S6:“在上實驗課前,我會登陸慕課,預習下節(jié)課的內容,下課后,有啥不懂的,也會在慕課上查找相關內容,進行學習?!盨3:“練習操作時,有什么不懂的,我會登陸慕課看視頻。”
2.2高職護生自主學習能力較低,為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多機械地刷課
教師通過中國大學慕課平臺上傳教師制作的微課、PPT等教學資源,并通過慕課后臺發(fā)布學習通告,學生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自主移動學習。由于線上線下教學內容重復,高職護生自主學習能力較低[11],為督促護生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將護生在中國大學慕課的學習成績按30%的比例計入期末考試成績。為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取得好的期末考試成績,高職護生多機械地為了成績而刷課。S1:“我感覺大部分同學其實是沒有這個自覺性,就是說如果你不強制要求,告知大家算成績的話,他根本就不會去學習或看這個東西。”S12:“視頻確實沒有多少人去看,因為上課都講過了,重復學習很沒有意思的?!盨7:“老師已經(jīng)在課堂上講過一遍了,在中國大學慕課上再學一遍,浪費時間,希望中國大學慕課多講重點難點,多講點護士資格考試的考點。”
2.3護生與教師互動極少,學習無及時的反饋
目前,教師通過慕課上傳教學資源,護生登錄慕課平臺進行自主學習。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護生的學習效果只能通過單元檢查和考核獲取,護生與教師互動極少,學習也無法獲得教師的及時反饋,進而及時改進。S4:“在慕課上做錯題了,如果當時老師在后臺可以看到我們的答錯率,及時地給我們再次講解,那么我掌握的可能會更好?!?/p>
2.4護生身處信息爆炸時代,常無法辨別信息的科學性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在線學習網(wǎng)站,同時,學者們開發(fā)建設了多種移動終端設備及應用軟件[12],實現(xiàn)了不同階層、不同年齡段、不同學歷的人隨時隨地獲取多學科的知識。也使我們身處于信息爆炸的時代,相同的知識點不同的教師在細節(jié)上可能有不同的見解和解釋。而護理??粕u判性思維能力較差[13],面對海量的信息,常無法辨別信息的科學性。S7:“現(xiàn)在有非常多的軟件,各種信息視頻就太多了,看過視頻后,其實有很多記不住,還會造成信息混亂?!盨9:“在中國大學慕課上,我可以查看到幾個學校的基礎護理學,有些細節(jié)老師們講的不同,我也不知道哪個是正確的。”
3討論
3.1對接護士資格考試大綱,明確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師利用中國大學慕課平臺,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制作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目的是方便護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幫助他們掌握重點,突破難點,順利考取護士資格證,在未來更好地勝任工作崗位。為達到這一目標,就要求教師在課程制作之初,根據(jù)“基礎護理學”課程標準,對接護士資格考試大綱,明確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從而為教師指明課程制作的方向和目標,為護生提供更高效的課堂。護生為了通過護士資格考試,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有所提升。
3.2 構建SPOC的混合性教學模式,全程監(jiān)測護生學習效果
無論采取何種教學方法,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習者達成教學目標,掌握學習內容。但是目前基于慕課的線上教學和傳統(tǒng)課堂教學相互獨立,并未實現(xiàn)深入混合,也不能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隨時掌握護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導致護生為了成績機械刷課、學習興趣不高等問題。而由阿曼德·??怂菇淌谔岢龅腟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14]可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將慕課上的學習資源整合到“職教云”或者“雨課堂”等教學軟件,設置班級人數(shù)為幾十到幾百人,更好地掌握護生的學習動態(tài),提高教學質量[15]。課前,調查護生學習難點;課中發(fā)起在線討論、做題,及時掌握護生的易混、難掌握的知識點;課后,檢測護生的學習效果。通過與傳統(tǒng)課堂的深入融合,可幫助教師實現(xiàn)課前、課中、課后對護生學習過程的形成性評價,全程監(jiān)測護生的學習效果,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及時反饋,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3.3 校企合作,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提高護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評判性思維
針對重復枯燥的學習內容無法提高護生的學習積極性,學??梢院歪t(yī)院合作,選派職業(yè)院校專職教師到臨床實踐,收集真實的臨床案例,以臨床真實的案例為載體,以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務為主線,幫助護生實現(xiàn)知識和技能的課前啟化、課堂內化和課后強化。課前,教師發(fā)布教學任務,護生通過自主學習微課、案例,小組合作研究完成任務的方案,從而促使護生整合多學科知識,完成課前知識儲備;課中,護生展示其課前制定的方案,其他護生進行評判,培養(yǎng)其評判性思維;課后鞏固強化所學內容。
[參考文獻]
[1] Hoy MB.MOOCs 101:An introduction to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J].Med Ref Serv Q,2014,33(1):85-91.
[2] 張瑩冰,施璠,王娟,等.基于 MOOC的混合式教學在腫瘤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醫(y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8,26(6):1076-1078.
[3] 張小莉,陶巧,羅圣威,等.基于MOOC平臺的混合型教學模式研究[J].才智,2018,(23):90,92.
[4] 張軍妮.混合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實踐中的困惑與對策探究[J].高等教育,2017,10:193-194.
[5] 王翔,潘昌杰,張銘,等.基于案例學習和研討會混合教學模式的醫(yī)學影像學臨床實習教學設計[J].中華醫(yī)學教育雜志,2019,39(4):286-288.
[6] 劉鐵,楊亦云.《數(shù)學模型與實驗》混合教學改革實踐研究[J].山東工業(yè)技術,2019,(21):247.
[7] 劉萌.高?;旌鲜秸n堂設計與實踐研究——以《教育技術學專業(yè)英語》課為例[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
[8] 黃麗,呂海琴.高職護理專業(yè)基礎護理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9,37(10):75-76.
[9] 劉君,胡晉平,劉征,等.Colaizzi的七步分析法在老年性白內障患者手術主觀感受分析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28):2186-2189.
[10] 黃伯平,李正光,吳嚴超.以混合式靈活學習為導向的移動學習資源設計與應用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9, (4):82-91.
[11] 于樹田,王燕,劉瑾鳳.信息化時代高職護生自主學習能力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9,37(1):118-119.
[12] 鄭靜.國內高校混合式教學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12):44-48.
[13] 張悅.本科及??茖嵙曌o生評判性思維態(tài)度傾向性現(xiàn)況調查[J].護理研究,2018,32(23):3775-3779.
[14] 張?zhí)K婷,潘玥.基于SPOC的高校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教育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yè),2019,(10):63-67.
[15] 李鵬,易淑明,鄭曉妮,等.“雨課堂”在課前、課中、課后“三段式導學”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18, 32(4):560-563.
(收稿日期:2019-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