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越
(廣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都不僅局限于學科知識的授業(yè)和解惑,傳道是教育的基礎,以德為先,沒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是成不了才的。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滿懷熱情和真情,努力做好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指引人。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也特別強調(diào)“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把思政教育與專業(yè)課程相結(jié)合不僅是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拿大學英語教學來說,《大學英語》的選材極富時代氣息,主題多樣,涵蓋社會、歷史、經(jīng)濟、哲學、文化等不同領域,注意觀點的相互碰撞和補充,激發(fā)學生的思辨力與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zhì),使學生在認識世界、了解社會、發(fā)現(xiàn)自我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是由于這種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jié)合的課程性質(zhì),思政教育進《大學英語》課堂極具可行性和實操性。
廣西師范大學的大學英語教學主要采用先學后教的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微課是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實施的重要媒介。因此,我們每個單元的微課都圍繞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語言能力、思維品質(zhì)、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來設計,主要包含語言、文化、情感和學習策略四個維度。學生在課前學習微課,并要進行思考,把有疑惑或者特別感興趣的知識點或話題記錄下來,并在學習小組里討論交流,他們也可以登錄學校自主研發(fā)的大學英語智慧云平臺,在討論版塊提問或發(fā)表意見。教師的見面課會根據(jù)學習小組提交上來的問題和對云平臺上學生問題的收集進行教學設計,有目的的、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通過對話和提問的形式對重點知識進行梳理,以便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幫助那些后進生鞏固知識;教學的重心依然是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通過學生或教師提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促使大家進行思想的碰撞;最后,教師還就課文文本或微課中的知識點或主題進行拓展和延伸。
微課、教學云平臺都只能對教學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高質(zhì)量的教學關鍵還在于課堂的有效性。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挖掘文本或微課中體現(xiàn)人文性的知識點,將其與思政教育完美結(jié)合。例如,根據(jù)對文本的解讀,我們錄制了《新視野大學英語I》第一單元的一個情感微課:Sense of Responsibility,旨在幫助學生樹立責任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心。微課圍繞三個主題展開:Responsibility for Learning, Responsibility for Family, and Responsibility for Society. 第一個主題——學習責任提到了這么一個觀點: to be held responsible 與 to be responsible是有區(qū)別的。 To be held responsible 指的是學習或工作是出于父母、老師、朋友等外在因素的壓力,這是不得不去做的一件事,因為它是一種責任;而to be responsible 是指學習或工作完全源于自己的興趣愛好,主動去做好它,具有主觀能動性。第二個主題——家庭責任指出我們要愛父母,愛家人,學會感恩,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強大以便將來保護我們的家人;最后一個主題——社會責任則特別強調(diào)少年強則中國強。在這個微課的基礎上,教師在課前給學生分享了另外一個相關主題的視頻資料,要求學生在學習微課和觀看視頻的時候,把一些核心觀點或他們感興趣的小故事記錄下來,認真思考這些觀點的可信度,贊成抑或質(zhì)疑,理由是什么;并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歷和體會談談視頻中的哪些小故事給你的觸動最大。教師補充的視頻材料來自臺灣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教育實踐家——高震東先生的演講視頻——《天下興亡,我的責任》。高震東是“忠信教育法”的創(chuàng)建人。忠信教育法的核心為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以及中華文化為體,以治身心,世界文明為用,以應世事的、不排外、不媚外的教育方向,和道德教育為一切教育之根本的愛國教育理念。在演講中,高老先生提到了一些核心觀點:1. 愛國有兩種,一種是積極愛國,一種是消極愛國。從自己身邊做起,我們國家才有希望——這就是“天下興亡,我的責任”積極負責的道德觀念,這就是道德教育;2. 另一點,我們要有“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敬業(yè)觀念;3. 孔子告訴我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個學生要不斷地學,不斷地想,不斷地做,這就是真正教育,這就是中國教育精髓所在;4. 讀書絕對不是為了自己,讀書是為了國家而求學問,所以,我們要告訴孩子們讀書、做事要確定一個方向:先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歡做的事;5. 道德教育必須以國家教育為前提,所以今天我們要愛我們的國家。正好你們是讀師大的,你們在三、四年之后要培養(yǎng)接班人,你們的責任比誰都大;6. 愛國常常在一個微小的地方。“一言以喪邦,一言以興邦”。我們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我們肩負著國家的榮辱,人家看到我們就看到國家的希望。
通過課前收集學生們的提問,教師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生……圍繞責任感這個主題提出的共性問題是:如何做一個有責任擔當?shù)娜??因此,教師主要從目標、過程和評價三個方面進行了教學設計。首先是知識目標,解決what——是什么,有什么的問題,通過師生對話的形式幫助學生梳理微課中學到的知識:什么是責任,責任的內(nèi)涵包括什么;其次是技能目標,解決how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提問并大膽分享他們的觀點,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有責任擔當?shù)娜?;最后是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的責任和擔當意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通過對學生活動(小組提問、討論交流)和教師指導(問題拓展、點評總結(jié))的設計來實現(xiàn)教學目標。在學生們討論與分享之后,教師也要對此進行點評或分享:作為一個社會人,我們要愛國,愛國首先要愛自己、愛家人、愛祖國和我們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我們還要敬業(yè),熱愛自己的學業(yè),主動學習,掌握本領,畢業(yè)后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解決安身立命的問題,但要實現(xiàn)個人價值,我們要努力把職業(yè)轉(zhuǎn)化為事業(yè),充滿熱情地、全身心地投入,為社會、為祖國做出應有的貢獻;另外,我們要珍惜當下,愛惜自己的身體,珍惜生命,關愛同伴,在成長的過程中勇于把握和創(chuàng)造機會、接受挑戰(zhàn),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感恩我們的祖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如此和諧與和平的社會環(huán)境,身為中國人,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奮斗呢?正是通過這種師生互動、思想碰撞的方式,教師才可以更自然地、順理成章地對學生們進行思政教育。完整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離不開評價,教師需根據(jù)學生的所思(他們對問題的思考)、所言(他們的口頭與書面表達)和所行(對他們今后學習生活中言行舉止的觀察)來評價預設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
又如《新視野大學英語I》第四單元的情感微課What Makes a Hero, 微課通過各類案例和小故事的分享闡釋了什么是英雄,英雄的特質(zhì)是什么,其核心觀點是平凡人也能成為英雄。課前,通過各學習小組的問題反饋和云平臺上學生們提問與分享的收集,教師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生圍繞英雄這個主題提出的共性問題是:什么樣的人才能稱之為英雄?更有趣的是,很多學生在學習完微課之后,分享了他們心目中的英雄。因此,教師仍然從目標、過程和評價三個方面進行了教學設計。首先是知識目標,解決what——英雄的定義,英雄的特質(zhì)的問題;教師在平臺上設計了一套小測驗(三道選擇題和三道正誤判斷題)以檢查學生課前學習微課的情況,了解他們對重點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即時答題,系統(tǒng)即時給予反饋;另外,根據(jù)學生們課前提到的共性問題,教師在平臺上發(fā)布了一個實時討論:Do you think what qualities a hero should have? 要求學生們思考后用關鍵詞或句子的形式表達觀點并輸入在平臺中,三分鐘后,教師在大屏幕上呈現(xiàn)學生們的回答,通過詞海和照片墻的表現(xiàn)方式,學生們可以看到關于英雄特質(zhì)的一些高頻詞匯:bravery, courage, persistence,determination and love.其次是技能目標,解決how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提問并大膽分享他們的觀點,說說他們心目中的一個英雄的故事。學生們的分享很精彩,有的提到黑人領袖曼德拉,有的提到可敬可愛的周恩來總理,有的說到商界名人,也有的說到體育或影視明星,但更多的分享的是他們身邊普通人的故事,如父母、爺爺奶奶等,每個人的分享都很真實,觸及人心;最后是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英雄的敬佩之心并激發(fā)學生努力做好自己,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結(jié)合點評工作,教師將課文里的一個例子拿出來討論:Some first responders do not succeed in helping others and get injured or die in their efforts. Do these people become heroes? 教師鼓勵學生們認真思考,對作者的觀點產(chǎn)生質(zhì)疑,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從而進一步加深其對英雄的理解。最后,教師通過設計一項練習來評價學生在學習后是否達到了教師的預設目標。教師在大屏幕上呈現(xiàn)三個單詞:HERO, Hero, and hero,要求學生討論對這三個詞的理解。通過分享,他們基本上掌握了所學知識,也對英雄這一主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HERO指的是那些能夠拯救世界、改變世界甚至創(chuàng)造世界的偉人或超級英雄。因此,這個單詞的每一個字母都大寫;Hero, 首字母大寫是為了突出那些為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名人或有影響力的人;hero則指那些我們身邊的普通人,在危險時刻,他們敢于挺身而出,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也指那些默默無聞,充滿愛心,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的平凡人。因此,我們在對HERO and Hero表示敬意的同時,更應該做好自己,努力成為一個hero。
教育不僅是給予學生知識,還要對其人生給予正確的指引,最有效的教育其實是從心靈層面激發(fā)學生的精神動力和思想活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高校育人的必然要求。高校必須通過課程建設,把正確價值引領、共同理想信念塑造作為社會主義大學課堂的鮮亮底色,真正做到各類各門課程都“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在專業(yè)課程的課堂上,教師無需像思想政治課教師那樣系統(tǒng)地講授知識和分析理論,而是把思政教育的內(nèi)容作為一種補充,或許是幾張PPT,或許是幾句話,或許是一兩個故事的分享,這樣的教育對學生來說,卻更容易接受。但這樣的教育方式需要專業(yè)課程教師長期的積累和精心的備課,通過組建團隊的方式,著力從教材中挖掘和整合與思政教育相關的內(nèi)容,從教材外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語言素材,在英語教學中將英語課程內(nèi)容與思政教育有機結(jié)合,從而達到思政進課堂,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