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錚 顧孫芳
摘 要: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具備良好的品德操行,才有可能擁有成功人生。小學生在認識社會和學習各種行為要求時具有一定可塑性,這是培養(yǎng)禮儀和其他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機。筆者根據自己在小學教育管理方面的經驗,總結了些許禮儀教育策略,以供教育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禮儀教育;班級管理;環(huán)境榜樣;科任老師;家長
中圖分類號:G621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21-091-1
班級日常管理是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的有效策略和途徑。多年來,筆者以小學生的日常點滴為依據,要求學生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從點滴小事做起,在不斷強化中完成禮儀品格的內化和禮儀美德的升華。
一、宣傳學習,營造氛圍認知禮儀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首先得讓學生從認知入手,理解禮儀的重要性,遵守規(guī)范,遵循知情意行的內在發(fā)展規(guī)律,循序漸進,達到文明禮儀教育的最終目標。
1.學習德善課程。我們通過讓學生學習德善校本課程《文明言語和諧你我》,使其認識到禮儀的重要性,形成“明禮光彩,失禮可恥”的道德意識,營造人人贊譽明禮者,批評失禮者的道德氛圍,使學生對班級發(fā)生不講文明禮儀的人和事進行鞭撻教育,創(chuàng)建有特色的文明禮儀班集體。
2.優(yōu)化教室環(huán)境。我們精心布置教室,給學生一個潛移默化的禮儀環(huán)境。教室的墻壁、板報、圖書角、學習園地等都是養(yǎng)成小學生禮儀道德的好處所。我們充分發(fā)揮這些細節(jié),將禮儀名人的肖像掛在教室的墻壁上,張貼“禮者,人道之極也。”“只有尊敬別人的人,才會受人尊敬?!钡让跃?,讓智者偉人同學生“對話”;每一期黑板報刊登一篇由(英)贊尼·阿莫斯編著的“禮儀小故事”;設立一個班級圖書角,購置關于禮儀品德的書籍和漫畫供學生閱覽;將“禮儀之星”的事跡和言論刊登在板報上,并將學生創(chuàng)作的禮儀書畫掛在學習園地上,讓學生時時感受到禮儀思想的熏陶。
3.加強禮儀制度。在日常班級管理中,我們和學生共同制訂《班級禮儀我先行》公約,將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禮儀元素細化為條例,使之成為日常禮儀的標準,時時衡量學生的行為。《班級禮儀我先行》公約作為班級禮儀的道德準則,是全班同學的共識,要求大家一起做出承諾并恪守。
二、榜樣示范,結對互助倡導禮儀
榜樣的作用是巨大的。我們以典型教育法為小學生設立積極的禮儀模范,并以模范的感染力帶動小學生。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我們主要為小學生樹立了以老師和同學為主要對象的禮儀模范形象。
1.教師示范。著名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認為,教育者的人格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客觀上影響著學生的人格和素質。老師優(yōu)雅的風姿、得體的穿著、端莊的舉止和彬彬有禮的風度,有助于在學生中建立威信。教師應提升自身的品德與涵養(yǎng),為人師表,以自己良好的師德形象,成為學生崇敬和模仿的偶像。
2.同伴示范。在小學生中,有許多禮儀優(yōu)秀的學生。他們言敬行恭,知書達理,是小學生學習的好榜樣。教育者應該為小學生選擇禮儀品德的表率,影響和感染同齡人。這種禮儀教育將事半功倍。為小學生建立禮儀典范時,我們把穩(wěn)以下兩點:
一是充分發(fā)掘禮儀事跡。我們應用觀察、交談等方法挖掘班級中學生的禮儀事跡,作為禮儀教育的素材。及時發(fā)現班級禮儀榜樣,表彰激勵他們,提高其禮儀行為的穩(wěn)定性,從而保證了其他小學生禮儀道德的形成。
二是結成禮儀互助對子。我們在日常班級管理中將品行優(yōu)良的學生和缺乏禮儀行為的學生結成明禮學禮對子,將他們的課桌盡量安排在一起,使前者能夠及時監(jiān)督后者,使先進者可以帶動落后者,共同提高禮儀素質。
三、實踐活動,建立檔案養(yǎng)成禮儀
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我們開展一些生動有趣的禮儀實踐活動。這些活動以學生為中心,貼近生活、貼近現實,方法靈活多樣,形式豐富多彩。
1.開展禮儀主題活動。開展以“閱讀禮儀書籍、講禮儀故事、收集禮儀諺語”為主題的活動,舉行以禮儀為主題的宣誓典禮、演講競賽、禮儀辯說、征文比賽等活動。禮儀教育融入學生的日常閱讀、寫作和繪畫中,潛移默化、寓教于樂,讓學生理解、接受、認同,并最終自覺主動地培養(yǎng)禮儀素質。
2.建立學生禮儀檔案。我們制定了《學生禮儀評估細則》,對學生禮儀行為進行量化評估。其次,為便于操作,又制訂了“學生禮儀檔案表”和“學生禮儀自糾表”。其中學生禮儀檔案表用于對學生形象、課堂、活動、集會、交往等方面的跟蹤記錄,將其納入思想道德量化總分。
四、過程統(tǒng)一,家校聯(lián)動內化禮儀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天幫”。班級日常管理中的禮儀教育是一項非常復雜細致的育人工程,需要科任老師以及家長的共同配合,通力合作,才能獲得最佳成果。
1.科任老師的支持。在班級教育活動中,科任老師是配合班主任管理班級的教育者。對于學生來說,可以感受到科任老師展示出來的人格魅力,學習到許多生活準則??迫卫蠋熞黄饏⑴c學生的禮儀教育,使學生和老師群體在心理上互相兼容,提高了班級管理的效率。
2.家庭教育的配合。學生良好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離不開家庭教育,班主任與家長要加強溝通。首先,家長要科學育子,重視對孩子的禮儀教育。其次,配合學校進行家庭禮儀教育。做到尊老愛幼、家庭和睦、崇尚文明,引導孩子禮儀道德的知情意行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現和發(fā)展,并及時與教師溝通。同時家長應該在日常生活中言傳身教,練習禮儀,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成為孩子學習的表率。
綜上所述,我們充分利用班級日常管理開展小學生禮儀教育,拓寬了傳統(tǒng)的教育渠道。我們還從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的點點滴滴滲入禮儀品格教育,讓禮儀體現細節(jié),細節(jié)體現品質,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從禮儀認知到禮儀行為的自然轉化。
(作者單位:蘇州市吳江區(qū)蘆墟實驗小學,江蘇 蘇州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