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貴雙
【摘 要】隨著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將關注點從飲食與工作等方面轉向了教育教學工作,促進了教育改革的發(fā)展。相關調查顯示,雖然新課標中將科學教學納入到了小學教學基本工作中,但是小學科學的教學效果普遍較差,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較低,導致了其動手能力存在弱化的情況,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有效實現(xiàn)。本文針對如何推動學生動手能力養(yǎng)成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與論述,旨在實現(xiàn)科學教學水平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動手能力;科學教學;小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19)22-0254-01
隨著新課標的提出,小學科學教育被正式納入到了小學教育工作中。通過小學科學課的開設,有利于在強化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同時有效促進其動手能力的提升,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積極的意義與價值。然而,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小學科學的發(fā)展在教學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針對這種情況,作為教學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校方應加強對于科學教育的重視程度,做好課程實施的檢查與監(jiān)督工作,有效確??茖W教學在小學中的開展與落實。
1? ?小學科學教育發(fā)展現(xiàn)狀
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較為嚴重,校方與教師往往將科學教育作為副科對待,未將其納入到升學考試的范圍中,因此,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學生與學生家長對于小學科學普遍缺乏足夠的重視,導致了其學習積極性的降低。同時,對于教師而言,為了有效促進學生應試成績的提升,多數(shù)教師往往將教學工作的重點放在“數(shù)、語、外”三大主科上,導致了科學教學工作管理力度出現(xiàn)不足的情況,不利于高效教學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與具體問題的解決。
2? ?小學科學教育存在的不足
2.1? 學生及家長重視程度偏低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較為嚴重,學生與學生家長在對待相關學科的態(tài)度上往往以其是否影響到升學作為標準。由于小學科學并未納入到小升初的考核內容中,因此,導致了學生及其家長對于小學科學普遍缺乏重視,不利于其學習積極性的有效養(yǎng)成。
2.2? 教學過程中缺乏互動交流
調查顯示,現(xiàn)階段我國小學科學的教學工作中,往往存在教師從頭講到尾的情況,學生往往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從而不利于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有效的溝通與交流。此外,由于對于實驗內容缺乏重視,導致了學生在科學課的課堂上缺乏動手操作的機會,不利于其對于教師所講解的知識進行充分的了解。
2.3? 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
就學生而言,由于受到年齡的影響,小學生在自控能力與耐心等方面相對較差,且學生由于初次接觸科學的學習,因此往往尚未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容易出現(xiàn)馬虎、粗心等現(xiàn)象,從而不利于其對于知識實現(xiàn)良好的掌握。
3? ?動手能力培養(yǎng)的主要方案
3.1? 有效落實科學實驗的開展
為了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應積極落實課標的要求,做好相關實驗的有效開展。例如,在進行浮力知識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準備一大盆水,組織學生將不同物體投入水中并觀察其在水中的情況,從而引出“浮力”知識點,以便實現(xiàn)學生對于知識的有效理解。
3.2? 強化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為了更好地推動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開展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更好的對學生的動態(tài)情況進行了解,提升其對于教學內容的興趣。如在進行“大米研究”教學的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將大米的各項資料更好地展示給學生,從而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實現(xiàn)師生互動關系的進一步增進,并有效引導學生動手對大米進行研究與探索。
3.3? 做好學習工作的合理引導
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效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以便實現(xiàn)教學工作與課堂實驗的有效結合。教師通過組織學生進行科學實驗的方式,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在動手實驗的同時教師積極引導,有利于幫助學生了解實驗的全過程,強化其動手實驗的能力。
為有效滿足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學校應加強對小學科學教育的重視程度,與此同時,教師應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有效落實實驗教學,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確保其可以有效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具體問題,實現(xiàn)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