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重視美育對人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傳承民族經典文化正是音樂課程的重要價值之一。
關鍵詞:音樂教育;美學教育;文化傳承
一、緒論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同志從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明確提出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這要求我們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推動美育工作同步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事業(yè)。
二、音樂故事分享會
從文化傳承、文化育人的高度看,文化經典、藝術經典引導青少年尋找人生意義,追求更高、更深、更遠的境界。我們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年輕人更多地接觸文化經典,學習文化經典。文化傳承離不開經典,人類的文明發(fā)展離不開經典。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yǎng),開展了一堂音樂故事分享會,以下是具體的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新課導入
孔子曾說“移風易俗,莫善于樂”。
(同學們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
(這句話出自儒家的經典著作《孝經》,翻譯為“要想轉移社會風氣,改變民間習俗,莫有比音樂更好的了”,這告訴就我們要追求美與善的音樂標準,而音樂標準則要求我們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傳承民族優(yōu)秀文化,增進對世界音樂文化豐富性和多樣性的認識和理解。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就針對音樂課程標準的要求給大家分享個小故事。)
(三)新課教學
傳說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叫作薛譚的人,他非常喜歡唱歌,就跟著著名歌唱家秦青學習唱歌的技藝。薛譚非常聰明好學,嗓音又格外地嘹亮,所以學業(yè)是很優(yōu)異的。學習了一段時間后,薛譚覺得自己對歌唱的訣竅掌握得已經不錯了,就想辭別老師,自己去獨立演唱。秦青聽到薛譚講出自己的想法后,低下頭想了想說:“你的確學得很不錯,十分的技藝你已掌握了七、八分。但如果能再學習一段時間,可能會更有進步。”薛譚聽到老師這樣講有些不高興,覺得老師低估了自己的能力。秦青也已看出了他的心思,微笑著對他說:“好!既然你決心已下,我就不再阻攔你。我們師生在一起情分不薄,明天我會來給你送行?!?/p>
第二天一早,天空格外晴朗,微風拂面,送來陣陣花香,師徒二人不緊不慢地邊走邊聊。秦青對薛譚說:“送君千里終須一別,自此之后,不知何日才能相見。我當長歌一曲,為你送行?!闭f完以后,秦青用扇子打著拍子,放聲歌唱了起來:
“春風拂面啊送花香,
傷別離啊心惶惶。
天涯海角啊難相見,
人隔千里啊共嬋娟?!?/p>
秦青的歌聲使路邊的樹林都振動了,使空中浮動著的云彩也停住了,靜靜地傾聽他歌唱。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說的“響遏行云”。薛譚被這美妙的歌聲所打動,好半天才醒悟過來。他感動地說:“老師,您唱得太好了。到現(xiàn)在我才知道,我向您學到的東西真正是太少了,只學到了一點皮毛。老師,我不走了,我要永遠在您身邊堅持學習,把您的全部技藝都學下來?!?/p>
(聽完這個故事,同學們有什么啟發(fā)?)
(薛譚音樂求學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論是音樂還是其他方面,千萬不可稍有成績就驕傲自滿、半途而廢,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必須要虛心求教、持之以恒。)
(四)總結
習近平主席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他特別強調,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我們今天的這節(jié)課就以弘揚中華民族的美育精神來進行學習,希望同學們課下可以了解更多的音樂小故事,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作品。
結束全課!
三、結語
作為一名未來的音樂教育工作者,要以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最終目標。美育通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他們積極健康的審美趣味,從而提升他們的審美境界。我們需要與時俱進,通過多種意義上的美學知識與美學活動,推進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王耀華,王安國,吳斌.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尹紅.音樂教學論[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武思晗(1996-),漢族,山西臨汾,碩士研究生,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研究方向為學科教學(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