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 胡雅 曹春樂 劉麗華
摘要:目的? 討論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健康心理控制源與自我管理的相關(guān)性,為改善其自我管理水平,提供新思路。方法? 隨機抽樣法選取湖南省兩所三級甲等醫(yī)院的128例CHF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一般資料調(diào)查表、多維度健康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心力衰竭自我管理量表進行研究。結(jié)果? MHLC三個維度得分分別為(23.41±3.05)分、(24.16±2.58)分、(21.52±4.25)分;自我管理總分為(50.16±8.25)分,得分率為64.46%。內(nèi)控性和有勢力他人得分與心力衰竭自我管理量表得分均呈正相關(guān)(P<0.01);機遇得分與心力衰竭自我管理量表得分呈負相關(guān)(P<0.01)。結(jié)論? CHF患者的健康心理控制源在一定程度上對其自我管理有重要影響,可以在為護理人員給患者提供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上,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
關(guān)鍵詞:慢性心力衰竭;健康心理控制源;自我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05.042
文章編號:1006-1959(2019)05-0133-03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ealth psychological control sources and self-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 and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improving their self-management level. Methods? A total of 128 CHF patients in two tertiary hospitals in Hunan Province were selected by random sampling. The general data questionnaire, multi-dimensional health psychological control source scale (MHLC) and heart failure self-management scale were us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MHLC in three dimensions were (23.41±3.05), (24.16±2.58), and (21.52±4.25), and the self-administration score was (50.16±8.25). The score was 64.46%. The scores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powerful other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cores of self-management scale of heart failure (P<0.01); the scores of opportunity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cores of self-management scale of heart failure (P<0.01). Conclusion? The source of health psychological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CHF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self-manage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It can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providing nursing staff with targeted nursing measures.
Key words:Chronic heart failure;Source of health psychological control;Self-management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眾多心血管疾病的終末階段,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高[1]。據(jù)流行病學數(shù)據(jù)顯示[2,3],全球心衰患者總數(shù)已超過3700萬,其中我國患者總數(shù)高達45萬,并持續(xù)增長。以往研究表明[4,5],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可以有效降低其再住院率和病死率。因此,有關(guān)自我管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方面的研究越來越多。CHF患者的自我管理強調(diào):患者本人在疾病管理中的中心作用,通過調(diào)控自身行為來降低死亡率[6]。健康心理控制源[7]是從心理控制的內(nèi)控、有勢力他人的影響和機遇三個方面評估人們對健康的態(tài)度,進而預測人們的心理調(diào)節(jié)和行為管理。目前患者的心理控制源與自我管理在一些疾病的研究已經(jīng)得到了驗證[8,9],但尚缺乏對CHF患者的研究。本研究旨在研究CHF患者的心理控制源與自我管理行為的相關(guān)性,以期護理人員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制定更具患者個人特色的護理措施,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2018年5月~2018年9月湖南省兩所三級甲等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住院且符合納入標準的128例CHF患者。納入標準:①經(jīng)主治醫(yī)師診斷為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Ⅱ~Ⅳ級;②年齡40~85周歲;③無精神疾病和意識障礙,能正確理解調(diào)查問卷含義;④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排除標準:合并重要器官(肝、腦、腎等)功能嚴重損害或其他非腫瘤性疾病終末期。
1.2研究方法
1.2.1研究工具? ①研究者根據(jù)本次研究的目的,閱讀大量參考文獻,制定一般資料調(diào)查問卷,包括性別、年齡、心功能分級等。②多維度健康狀況心理控制源量表(multidimentional health locus of contronl scale,MHLC)[10],包括3個維度,共18個條目,包括健康內(nèi)部控制、健康有勢力他人控制及健康機遇控制。各條目均釆用Likert 6級評分法,分別計算各維度得分,若某維度分值高,則說明患者傾向該健康心理控制源類型。③心力衰竭自我管理量表[11]:包括4個維度,共20個條目,分別是藥物管理(5個)、飲食管理(3個)、心理及社會適應管理(5個)、癥狀管理(7個)。每個條目的等級都是Likert第4級,將自我管理水平按得分率劃分為低(<60%)、中(60%~79%)、高(≥80%)三個水平。
1.2.2資料收集方法? 首先,取得醫(yī)院護理部和相關(guān)科室的同意和支持,嚴格按照納入和排除標準篩選病人,由研究者本人向患者及家屬告知研究目的和意義,盡量取得患者和家屬的配合。由患者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獨立完成填寫問卷,對理解有困難的條目給予解釋,當場收回并檢查完整性。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CHF患者的一般資料采用統(tǒng)計描述,(x±s)用于描述CHF患者自我管理的情況,t 檢驗、Pearson 相關(guān)性分析或Spearman相關(guān)分析用于對CHF患者的健康心理控制源及自我管理的數(shù)據(jù)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為統(tǒng)計學意義顯著。
2結(jié)果
2.1一般資料? 128例CHF患者中,男性86例(67.18%),女性42例(32.81%);年齡40~84歲,平均年齡(66.08±9.77)歲;婚姻狀況:已婚115例(89.84%),其它13例(10.15%);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6例(59.38%),初中以上52例(40.62%);職業(yè):退休或無業(yè)95例(74.22%),在業(yè)33例(25.78%);NYHA:Ⅱ級46例(35.94%),Ⅲ級61例(47.66%),Ⅳ級21例(16.41%);CHF患者原發(fā)?。喊昴げ?例(5.47%),冠心病53例(41.41%),心肌病30例(23.43%),高血壓28例(21.88%),其它10例(7.81%)。
2.2健康心理控制源? 128例CHF患者中,內(nèi)控性量表得分總體處于低水平狀態(tài),其中低水平有64例(50.00%),中等水平有54例(42.19%),高水平有10例(7.81%)。有勢力他人量表得分總體為中等水平,其中低水平有9例(7.03%),中等水平有44例(34.38%),高水平有75例(59.59%)。機遇量表得分總體為高水平狀態(tài),其中低水平有8例(6.25%),中等水平有18例(14.06%),高水平有102例(79.69%)。CHF 患者健康心理控制源得分與常模比較見表1。
2.3自我管理量表? CHF患者自我管理總分為20~80分,平均得分為(50.16±8.25)分,各維度得分及得分率見表2。
2.4 CHF患者健康心理控制源與自我管理的相關(guān)性分析? 內(nèi)控性和有勢力他人得分與心力衰竭自我管理量表得分均呈正相關(guān)(P<0.01),機遇得分與心力衰竭自我管理量表得分呈負相關(guān)(P<0.01),見表3。
3討論
3.1 CHF患者健康心理控制源情況?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內(nèi)控性得分低于常模,而健康有勢力他人得分和健康機遇得分高于常模,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CHF患者在住院期間,更信任醫(yī)護人員及其家屬等有勢力他人,或者寄希望于運氣和機遇,缺乏控制自身健康狀況的信心。原因可能是當患者憑借自己的行為能力無法掌握和治愈自己病情時,醫(yī)生的精心治療、護理人員的悉心照護、家庭成員的傾心關(guān)懷等原因,導致CHF患者對有勢力他人依賴增加?;蛘咭虬Y狀的反復發(fā)作和惡化等原因,削弱了患者對自身能力控制健康狀況的期望,患者可能放棄治療,任病情發(fā)展,導致機遇心理控制源傾向明顯。本研究中CHF患者的健康有勢力他人維度得分高于健康內(nèi)部控制,與相關(guān)研究結(jié)果一致[12]。說明患者更傾向于外在因素對疾病的影響,即認為醫(yī)務人員在疾病治療中起主導作用,而非自身對于疾病的控制。這提示在患者的疾病護理中,應注意避免患者過度依賴醫(yī)務人員及其家屬,要正確引導患者,發(fā)揮其自身對疾病控制能力,增強健康內(nèi)部控制水平。
3.2 CHF患者自我管理情況? 本研究中,CHF患者自我管理總分為(50.16±8.25)分,處于中等水平(64.46%),這與有關(guān)學者的研究一致[13]。按得分率排序,分別為藥物管理、心理及社會適應管理、飲食管理、癥狀管理。分析原因:①CHF患者藥物管理得分率最高可能與其認為服從醫(yī)務人員的治療和護理才能康復的就醫(yī)態(tài)度及用藥的效果有關(guān);②心理及社會適應排名第二,主要原因可能與心力衰竭一旦發(fā)生,就不會停止,隨著時間推移和病情加重,導致患者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有關(guān),以及本研究CHF患者中,老年人居多,心功能Ⅲ級及以上占大部分,因此大多數(shù)存在不同程度的體力活動受限和運動耐力降低,以及對運動的認知水平低、缺乏系統(tǒng)的健康指導措施等,使得患者社會適應力水平低。③飲食管理排名第三,分析原因主要與CHF患者大多數(shù)住院時,醫(yī)務人員會在飲食方面的作出健康指導,故對飲食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患者不良的飲食習慣、醫(yī)院周圍飲食環(huán)境的限制以及缺乏親人朋友的飲食支持照顧,導致患者無法堅持低鹽飲食。④癥狀管理得分最差,在對本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diào)查時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CHF患者未對體重、尿量、面部或踝部水腫等方面進行檢測。這可能與患者沒有足夠的疾病認知水平和專業(yè)技能去檢測有關(guān)癥狀,也有與患者沒有認識到癥狀在自我管理中的重要性有關(guān)。提示醫(yī)護人員應加強有關(guān)慢性心力衰竭方面知識的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水平,增強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3.3 CHF患者健康心理控制源與自我管理的相關(guān)性?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CHF患者健康內(nèi)控性得分與自我管理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呈正相關(guān)(P<0.01),具有較高內(nèi)控性的患者,相信健康結(jié)果是由自己的行為直接引起的,更容易理解并接受臨床治療特征及疾病相關(guān)危害行為等知識,能主動積極地尋找并堅持有益行為,并且盡量約束不利行為,具有較高的自我管理行為水平[7]。這提示醫(yī)務人員應為健康內(nèi)部控制水平較高的CHF患者提供更多有關(guān)慢性心力衰竭方面的健康宣教,鼓勵患者參與到自身疾病的康復治療中,進一步提高其健康內(nèi)部控制水平;CHF患者的健康有勢力他人心理控制源與自我管理呈正相關(guān)(P<0.01),傾向于健康有勢力他人的患者,在住院期間對于疾病的恢復,更加寄希望于醫(yī)務人員及其家屬,對他人的依賴強過自身對于疾病的控制,這提示醫(yī)務人員應該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guān)系,同時聯(lián)合家人或朋友共同參與到CHF患者的疾病治療和康復過程中,為患者提供更多的健康支持,進而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本組CHF患者的健康機遇得分與自我管理量表得分呈負相關(guān)(P<0.01),表明機遇心理控制源對自我管理的執(zhí)行產(chǎn)生負面影響,機遇傾向明顯的患者在疾病治療中處于消極被動,聽天由命的狀態(tài)。醫(yī)務人員及其家屬應主動與CHF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并作出積極的引導,幫助患者樹立正確對待疾病的態(tài)度,增強自身對疾病控制的信心。
綜上所述,CHF患者的健康心理控制源在一定程度上與自我管理有密切聯(lián)系。護理人員應將CHF患者健康心理控制源類型與自我管理二者之間聯(lián)系起來,為患者制定計劃性,針對性的護理措施。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4[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4,42(2):98-122.
[2]Ziaeian B,F(xiàn)onarow GC.Epidemiology and aetiology of heart failure[J].Nat Rev Cardiol,2016,13(6):368-378.
[3]中國心血管病報告編寫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6》概要[J].中國循環(huán)志,2017,32(6):521-530.
[4]仇靜波,汪小華,李偉,等.自我管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影響的meta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0):916-919.
[5]Jonkman NH,Westland H,Groenwold RHH,et al.What are effective program characteristics of self-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Cardiac Failure,2016,22(11):861-871.
[6]邱小芩,張敏,黃小娟,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應用概況[J].中國臨床新醫(yī)學,2014,7(8):793-797.
[7]Wallhagen MI,Strambridge WJ,Kaplan GA,et al.Impact of Internal Health Locus of Control on Health Outcomes for Older Men and Women:a Longitudinal Perspective[J].Gerontologist,1994,34(3):299-306.
[8]范家莉,孔悅,施素華,等.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控制源與自我管理行為的相關(guān)性研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6,33(9):23-27,35.
[9]Fardaza FE,Heidari H,Solhi M.Effect of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based on locus of control structure of attribution theory on self-care behavior of patients with type II diabetes[J].Medical Journal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2017,31(1):774-779.
[10]汪向東,王希林,馬宏.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衛(wèi)生雜志社,1999.
[11]施小青,曹偉新,吳蓓雯,等.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量表的初步構(gòu)建[J].護理研究,2012,26(35):3347-3350.
[12]Siennicka AE,Goscinska-Bis K,Wilczek J,et al.Perception of health control and self-efficacy in heart failure[J].Kardiologia Polska (Polish Heart Journal),2016,74(2):168-178.
[13]蘇士云.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9):49-50.
收稿日期:2018-11-26;修回日期:2018-12-10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