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了在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以及它的作用,通過思維導圖的運用,能夠更好地進行初中語文的教學工作。
關鍵詞:思維導圖;語文教學;基本脈絡;強化記憶
2018年6月28日清晨,天氣已經(jīng)略顯炎熱,我們一行人在學校組織安排下到外校學習。據(jù)說,是一個姓葉的北京的專家來交流教學經(jīng)驗。專家的示范課程是在一個大禮堂里進行,由于天氣比較熱,人又多,一個個都有些煩躁不安。在人們的期盼中,終于小葉老師的課程開始了,她講的是《偉大的悲劇》。
《偉大的悲劇》是部編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課文寫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險隊一行五人筋疲力盡卻又滿懷希望奔向南極點,卻悲哀地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頭喪氣地踏上歸途,最后一個個悲壯地死去的故事。在小葉老師的課堂上,最吸引我的是她先繪制了一張表格,然后讓學生按照表格中時間的提示,把文章的內(nèi)容補充完整,學生們又快又準地將信息提煉出來,速度之快令我驚訝。因為農(nóng)村的孩子,畢竟閱讀能力有限。在這張表格完成后,她又向我們展示了她的學生繪制的《偉大的悲劇》的思維導圖。她的學生們繪制的思維導圖,有的畫成連綿起伏的高山,有的繪成了蒼天的大樹,有的制成了中規(guī)中矩的坐標軸……第一次發(fā)現(xiàn),原來語文的學習還可以是這樣,而這一張張的圖片就是思維導圖。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所謂的“思維導圖”。
回到學校后,我趕緊從網(wǎng)上搜索所有的思維導圖的信息。思維導圖最早是由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東尼·博贊提出來的。東尼·博贊(Tony Buzan),他因創(chuàng)建了“思維導圖”而以大腦先生聞名國際。在我國,2000年王功玲第一次在《黑龍江科技信息》上介紹了思維導圖的理論基礎和制作程序,并將導圖的筆記方法應用于教案編寫,以及課堂教學。
什么是思維導圖呢?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它主要是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思維導圖是一種圖形思維工具,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協(xié)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fā)展。簡單說來,就是通過顏色、線條等方式,把各種關鍵詞聯(lián)系起來,通過重點來聯(lián)想到整體,從而達到強化記憶的效果。
思維導圖為我的語文教學又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突然我想起來了,在七年級上冊第12課《紀念白求恩》課后思考探究就是使用思維導圖:課文第2、3段通過對比手法,突出白求恩同志的高貴品質。勾畫相應的文字,填寫下表,并體會對比手法的表達效果。還有,第16課《貓》的思考探究一:作者筆下的三只貓,特點不同,命運各異。默讀課文,直接摘錄或者自己概括相關內(nèi)容,填寫下表。所以說,在部編的語文教材中就已經(jīng)有了思維導圖的思想的滲入。
思維導圖在語文教學中有什么作用呢?
第一,理清結構,把握脈絡。
在語文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可以使學生更快的理清文章結構,把握文章信息。在教授《植樹的牧羊》一課時,我利用課本中的思考探究一,課文按時間順序,“我”與牧羊人三次見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變化,把表格填好。學生很快的就能夠把表格填好,而且大部分同學都能夠很準確的填完。通過表格中相關信息的對比,學生很快的就能夠理解三次見面的對比能夠很好的突出牧羊人的人物形象。同時,在課本思維導圖的基礎上,我就讓學生自己繪制思維導圖,從不同角度提煉信息,理清文章的結構,把握基本脈絡,從而加強了對課文的理解。
第二,分清層次,抓住特征。
《春》是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為了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己制作思維導圖的能力。我讓學生根據(jù)《春》的內(nèi)容,繪制自己喜歡的思維導圖。通過思維導圖的繪制,學生很快的就把文章分成了: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這五幅圖畫。同時,很快的總結出春草的嫩、春花的艷、春風的柔、春雨的細、迎春的樂的特征。正是通過思維導圖的繪制,把《春》的結構層次劃分出來,而且也把景物的特征準確地概括總結出來了。
第三,依據(jù)情節(jié),辨析人物。
《皇帝的新裝》這篇童話,想象奇特,人物滑稽可笑,情節(jié)荒誕離奇,所以一直是語文教材所選的篇目。在教授本文時,我讓學生依據(jù)引子、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理清文章的情節(jié),為文章繪制思維導圖,并依據(jù)思維導圖概括出人物的不同特征。通過思維導圖的繪制,使學生很快節(jié)概括出皇帝是一個昏庸愚蠢、窮奢極欲的昏君。正是通過思維導圖,人物形象的特征很容易地就概括了出來。
第四,豐富聯(lián)想,拓展思維。
思維導圖在作文教學中能夠很好地拓展思維,從一個點出發(fā),就能夠延伸出一篇文章。比如,假如以“傘”為話題寫一篇作文。那么,我們就可以繪制一個思維導圖。首先我們確立中心:“我的傘”“我和傘”“我是傘”等。比如“我和傘”為題,就需要想想我和傘之間的關系是傘與主人的關系。由此,在進一步聯(lián)想:你和傘之間有怎樣的故事?……自己可以根據(jù)這些內(nèi)容,繪制成思維導圖,然后依據(jù)自己所要表現(xiàn)的主旨選取相關的信息,一篇作文就會很容易地完成。
第五,快速記憶,高效學習。
古詩的記憶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尤其是一些作者的記憶更是讓我們?nèi)菀谆煜摹4藭r,一張思維導圖就很容易把這個問題就解決了。比如:李白是唐朝,蘇軾是北宋,杜甫是南宋,馬致遠是元代。我們可以繪制表格,或者用時間數(shù)軸也可以,或者畫成知識樹,每一片樹葉就是一個人物。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就能夠使我們快速地記住這些作者的朝代,從而提高了我們的學習效率。
思維導圖是簡單卻又極其有效,也是一種革命性的思維工具。它能夠幫助學生極大地提高學習的效率,增強思考的有效性和準確性以及提升注意力和及學習的樂趣。所以思維導圖在語文教學中可以說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2018年6月28日,天氣雖然炎熱,但是思維導圖卻如一股清泉,融匯到我的語文教學中。我想通過思維導圖的應用,也會使孩子們學到更加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在學習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組織編寫.義務教育教科書 七年級語文上冊.
[2]東尼·博贊(Tony Buzan).思維導圖[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4.
[3]胡雅茹.我的第一本思維導圖入門書[M].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4.
作者簡介:
楊翠蓮,河北省唐山市,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程莊鎮(zhèn)初級中學。